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橡皮》艺术特征谈新小说派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变迁,罗布-格里耶的相关著作相继问世,再加上“新小说”理论的提出,人们发现《橡皮》这部小说直接对西方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文体风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为特色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派――“新小说”派发端。可以说,《橡皮》的创作手法直接体现了新小说派的特色。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前言
1953年,当法国作家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处女座《橡皮》首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时,并未引起很大的轰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罗布-格里耶的相关著作相继问世,再加上“新小说”理论的提出,人们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橡皮》这部小说直接对西方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文体风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是以反传统为特色的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派――“新小说”派发端。可以说,《橡皮》的创作手法直接体现了新小说派的特色。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分析,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从《橡皮》艺术特征谈新小说派特色
《橡皮》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恐怖组织打算一一杀死对国家政治经济起重要作用的集团成员。其中的一个成员――杜邦第一次幸免于难,让对方相信他已被杀死。内务部立刻派专员前去调查,本来以为会暗杀前来取走杜邦保存的重要文件的大商人马尔赛,但是马尔赛预感到危机,临阵脱逃,杜邦不得不亲自前去取文件,却死于非命。这部小说猛地一看属于侦探小说,但却是作者借侦探故事来讽刺传统现实主义一贯制造的“真实幻觉”。在《橡皮》中,作者没有按照世界顺序发展情节,看似支离破碎,实则别出心裁。
1.将描写“物”置于小说创作的首要地位
罗布-格里耶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一贯强调将对“物”的描写置于小说创作的首要地位。这一点在《橡皮》中也体现得一览无余。不难发现,《橡皮》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明显不同,它没有将人物形象塑造、性格描绘置于中心地位,而是将“物”作为重点刻画对象,“人”处于退而求其次的地位中。当然,《橡皮》中的“物”不仅包括人们常说的“物体”、“物品”,还有那些生命之物,即“人”。换言之,罗布-格里耶将“人”也视作客体世界中的一个“物体”。在《橡皮》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杜邦二层小楼的结构,瓦拉斯住宿的咖啡馆的店堂,以及由码头、运河构成的水道网等等,这些都说明作者将“物”的描写置于首要地位。
2.淡化读者的故事情节意识
在《橡皮》中,罗布-格里耶采取侦探小说的形式,其实是想揶揄、讽刺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他利用与主要故事情节没有多大关系的物件阻断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读者的情节意识。读者在《橡皮》中不难看到,小说中有着大量的与凶杀、侦破、跟踪、调查、悬念和推理有关的内容,这些都属于传统侦探小说的重要元素,但是作者提出这些元素的主要目的在于讽刺传统小说善于制造出来“真实幻觉”。作者还借助购买橡皮这个事件来阻断故事情节,擦掉故事线索的主要痕迹,防止读者误入传统侦探小说所创建的幻想世界。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客观、冷静地观察客观世界,用心思考其中的意义。
3.打破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传统
罗布-格里耶在《橡皮》中还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传统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迷宫式结构”,即整部小说成了一个时间与空间的迷宫。作者通过采用“重复法”和“时空交错法”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作者重复描写同一事物和同一场景,比如不厌其烦地描绘所购橡皮的规格、品牌与样式。相似的语言、相同的场景一再重复,使得故事情节可以不断扩展延伸,以此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结构网络。另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还打破了时间顺序,将不同时空中所发生的事件相互叠加和交错,使得小说结构更加多元化,让读者欲罢不能。
三.结束语
《橡皮》的艺术特征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法国新小说派的创作特色。我们要细细品读《橡皮》,为我国小说创作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启发。
参考文献
[1]李雪梅;从《橡皮》看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物本观[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张佑周;人性的失落或非人格化――评罗布一格里耶小说《橡皮》[J];龙岩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3]李舒燕;空白的揣度――从《橡皮》看读者的参与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姚公涛;;《橡皮》叙述技巧浅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