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化时代中职财会专业选择性课改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时代中职财会专业选择性课改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职生低效学习的现状、职业领域的变化与学习的多元化、终身学习与关键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视,促使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中职各专业开展选择性课程改革。这一课程改革以选择性、衔接性、个性化为原则,以专业和方向二次选择、“核心课程+自选课程”二类课程、学分管理和弹性学制两大保障为主要内容。本文分析提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财会专业的选择性课改应从课程体系的完善、职业发展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组织的优化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中职 财会专业 选择性课改 信息化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选择性”为特色和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中职课改的特色道路,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在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如何实现选择性课改,决定着专业生存的质量及其自身建设的成效。

一、选择性课改与中职财会专业选择性课改的内在动因

选择性课改是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转变与实践探索的产物,是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勇敢探索与创新尝试。选择性课改是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从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表象问题入手,深入问题内部探寻问题根源,借鉴普教优秀经验,并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移植与开发,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总的来说,选择性课改的诞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中职生低效学习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职生学习低效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低效表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产生兴趣,更无法主动融入知识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与学生固守传统的师生关系,无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所拥有的权利与资源。更严重的是,这种低效学习的状态被师生集体默认并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也无法从教学过程当中获得职业满足感,久而久之形成职业倦怠。加之社会存在“职业教育属于失败者的教育”这一偏见,使得中职生的学习状态被打上了“低效”的符号。针对这一问题,职教领域诸多的一线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采取了多种改进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途径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由于缺乏宏观视野,或解决问题的层面无法深入问题实质,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究其原因,目前“打补丁”式的补救方法没有针对这一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问责”,没有追溯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课程本身的结构与内容进行反思,所以无法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对中职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要求:即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工夫,在课程本身上下工夫,在实施层面上下工夫。全省范围内的选择性课改正是基于这三大理念得以进行。

2.职业领域的变化与学习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重组以及个性化定制时代的来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多元化和定制化。不同地区对同一个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同一个地区的一类岗位对专业人才也存在差异化需求。这种差异化需求的出现是职业领域面向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而做出的反应,放到职业教育上,就要求学校针对某一种岗位培养出多元化的专业人才。此外,由于大众自身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家庭以及学生本人对专业学习需求已经出现了不同的方向。学生更希望能够通过占有丰富的学习资料、自由的学习氛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主体对学习过程的新需求就要求职业教育抛弃传统的办学思维和固化的办学进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全面重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在内容的选择、过程的操作、方法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外部环境与内在主体的双重影响,预示着职业教育内外部更为深层次的改革行动将至。

3.对职业生涯发展与关键能力的重视

职业教育以服务就业为宗旨,但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完全等于服务就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K极使命是为个人的个性成长、终身发展提供帮助。即使是就业层面,也不仅仅是短期的就业率数字之“高”,而是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从就业到职业生涯发展,是职业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学校从行政主导向服务导向的方向性转变。此外,激烈的竞争环境、职业领域与内涵的不断变化、岗位的分化与合并都要求职业教育人才不能仅将专业能力作为培养对象。面对瞬息万变的职业环境,关键能力成为学生胜任岗位、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更重要的元素。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对人力资源市场的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生存生活的质量,并降低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率。而提升关键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具有公共能力特性的能力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具有跨职业性质的公共能力。

中职财会专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会计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产品与工具的不断延伸,会计专业已经发展成包含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理财等多个方向的综合应用性专业,每个方向都需要大量此类应用型人才。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信息化进课堂”的洪流又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这些都成为了中职会计专业开展选择性课改的背景。

二、选择性课改的内涵

基于上述背景,浙江省“选择性”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选择性、衔接性、个性化为原则,以专业和方向二次选择、“核心课程+自选课程”二类课程、学分管理和弹性学制两大保障为主要内容。总的来看,选择性课改就是要破解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适应人的发展需求的固有难题,从顶层设计入手,以课程改革这一核心要素为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教学实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环节的联动改革,最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就目前来看,中职教育一直存在两种要求,一是直接就业、二是继续升学。但这几年中职教育的总体培养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中职学校亟待‘转型升级’。浙江省从国情和省情出发,推进职普融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融入普通教育的内容,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以此满足学生无论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的需要。这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性改革,是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全新探索

三、中职财会专业选择性课改的路径探索

1.课程体系的完善

根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按1∶1比例分年段设置;“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分“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种,属于校本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要强化公共必修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改革专业课程,确保专业理论教学和核心技能培养的中心地位。“自选课程模块”中的“限定选修”旨在保证学生选定学习课程的相对系统性和丰富性,保证学生学习成长方向的一致性。“自由选修”课程可以涵盖较广泛的内容,包括通识课程、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基于上述要求,中职财会专业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核心能力培养+方向技能选择+综合素质拓展”的原则,扎实开展会计综合能力的凝练和课程模块的开发与组合,丰富会计专业方向性课程的选择余地,并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会计专业“育人”元素的比例。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核心课程模块重在“奠基”,即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综合素养提升的公共课内容和涉及胜任岗位的专业课内容。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等内容为主,突出公共课内容与专业学习的对接,尤其是数学等与会计学习较为密切的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核心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推进“做中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会计专业的自选课程模块应突出“校本”这一特点,其内涵在于学校应根据毕业生的主要流入地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学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自选课程模块。限定选修课程应以“课程库”的形式存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就业的方向而精选多门课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分析、投资管理、项目管理等模块,主要面向财务管理方向、中小企业会计方向、投资理财方向、金融产品设计方向等。专业教研组可以根据每个方向的特点组合学习模块,由学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的喜好特长进行选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通过微视频、课件、公共学习平台等拓展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并丰富课程的学习内容。自由选修课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一般由学校统一建立课程库供学生选择。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与会计职业从业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

2.职业发展的重视

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视是会计专业选择性课改的亮点。课程的设置在彻底抛弃学科体系的同时,应重视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对接。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导向的发展性。课程设置的模块化重在强调课程自身的灵活性。过去的会计专业课程呈现出固化形式,无法适应学生及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市场人才需求,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组成属于自己的课程学习体系。这样就达成了“系部课程总体控制”与“学生课程自由选择”的“双赢”局面;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强调课程内容应根据方向的不同和兴趣的不同而更为丰富,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课程体系的开放性指的是课程之间的学分应互相认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性,避免学分浪费和重复学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强调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学习资源,以满足课程教学与课下学习对资源获取的需求;课程导向的发展性改变了过去课程固化的形B,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及其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职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课程自身的完善,通过各种手段保持课程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3.教师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改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实践层面如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制、课程体系的搭建、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创作等都需要广大一线老师的参与。在课程理念方面,教师应秉持“选择性”这一基本理念,在课改的过程中还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在课程模块的编制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本着对专业、对人力资源市场和对学生的三维立体式认知,精选内容、凝练模块,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方向性知识与技能,深入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创作上,教师应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视频化、电子化处理,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并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分享和交流实现资源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共享与完善。

4.教学组织的优化

教学组织的优化是从理念到操作的全方位优化。教学组织的优化包含贯彻“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两方面内容。在中职会计专业中,“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强调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相辅相成。基于此,学校应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ERP实验平台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室,并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如校内的财务室、食堂、超市、酒店、后勤服务公司,校外的企业、会计事务所等,并建立一套学校学习与基地实训相互嵌套、互相促进的教学方案,在时间、内容和过程上保持高效衔接。“做中学”的学习机制强调项目化教学,建议以来自会计行业的真实案例为教学材料,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萍萍,刘叶海.关于选择性课改促进会计专业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2]楼梦红.“五改三建”推进中职“选择性”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0).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