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社会学视角浅谈我国聋人高等教育融合教育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融合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教育模式,旨在维护特殊需要群体的教育权利,挖掘其自身潜力。以往大部分文章在分析聋人融合教育时,把分析对象主要集中于聋人学生,忽视对健听学生及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本文把社会学中“显功能”、“潜功能”的概念引入高等教育阶段的聋人融合教育,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详细分析了融合教育模式对聋人学生的显功能和对健听学生的潜功能,阐明融合教育是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等教育;聋人;显功能;潜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35― 02
教育担负着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如何使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维护有特殊需要群体的教育权利,及满足其教育需求,是文明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责任。自“融合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提出以来,特殊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且伴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残疾人高等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发展水平、社会认识的限制,残疾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融合教育的提出和兴起,为我国解决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和思路。聋人作为残疾人的一个主要群体,融合教育实践同样适用于聋人高等教育。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1〕融合教育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与人权意识、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机会平等思想一脉相承。
特殊教育早期被拒绝于普通教育之外,在隔离环境中独立存在,与普通教育形成壁垒分明的二元化体系,至20世纪50、60年代达到最高峰。〔2〕随着国际上有关人权议题一系列公约、的影响,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针对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颁布了法律和法规,支持把残疾儿童纳入到普通教育体系中,并支持开展融合教育。这些发达国家进行的特殊教育的变革和实践为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我国哈尔滨召开亚太地区有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教育政策、规划和组织研讨会,会上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Access and Quality)”,会上正式提出融合教育这一概念,号召世界各国、各地区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相关讨论和实践。
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其主题是:融合教育:未来之路(Inclusive Education: the Way of the Future),“当前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排斥和歧视弱势儿童和青少年的现象,改变这种排斥和歧视态度的最有效办法是让普通学校逐步融合化,接纳所有儿童,营造一个宽容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引领创建融合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全民教育。”〔3〕可见融合教育对于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促进人权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引领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二、发展高等融合教育的意义
融合教育理念最早是针对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而提出的,面对特殊高等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聋人融合教育对于发展特殊高等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融合教育对于聋人高等教育的意义
(1)融合教育可扩大聋生选择专业范围
目前,聋生可选择专业范围狭窄,直接影响了聋生挖掘自身潜能的积极性,使聋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受到限制。普通高等院校可在建设无障碍设施和提供无障碍的支持的前提下,积极为聋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扩大聋生专业选择范围可通过多个途径达到,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除开设隔离的主修专业外,还可开设与健听学生融合的辅修专业,即,可以把只为聋生提供的专业作为其第一专业进行隔离教育,聋生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大部分由健听学生组成的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如:天津理工大学学有余力的聋生可以选择健听人的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辅修专业,通过三年的残健融合辅修专业学习模式,聋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扩展与提高,也促进聋生与同龄健听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天津理工大学每年有近20名聋生取得双学士学位,这些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还可以通过融合教育模式让聋生参与普通专业的招录,或进行预科教育,让聋生和健听学生在同一个专业学习、生活,如天津理工大学在2013年首次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融合教育班进行普通本科融合教育。
(2)融合教育促进聋生的社会化
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进入现实社会的最后场所,对于青年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做好定位具有很大作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的学习,也存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习中。融合教育使聋生有机会扩大接触范围,丰富聋生的生活,促进聋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好定位,规划生活。残健融合教育,即聋人学生与健听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这种模式有利于聋人融入社会,促进其个性化发展。〔4〕
2.融合教育的潜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R.默顿根据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将社会功能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期望达到的。潜功能是没有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后果,与人们的直接目的关系不密切。〔5〕融合教育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以及维护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这是融合教育的显功能。同时,残健融合教育对于健听学生的影响,以及融合教育对于社会具有的功能,作为融合教育的潜功能,应该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
(1)融合教育对于健听学生的潜功能
共同的学习生活,健听学生会逐步了解、感知聋生,从而逐渐消除对聋生的偏见。有研究表明,“有机会与障碍儿童互动、一起成长的无障碍儿童,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更会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他们成年后会对社会中那些弱势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6〕
融合教育经历对于健听学生也是一次潜在生命教育,当身体有障碍的同学不畏困难坚持学习,健听学生看在眼里,体会在心里,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会珍惜自身现有能力、积极发掘潜能和珍惜生命。他们在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真正体会到人的幸福最主要是来自于无私的奉献、人格的自信与骄傲。〔7〕
(2)融合教育对社会的潜功能
在我国,社会对残疾人存在着相当大的歧视,在普通高校中建立融合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社会包容度,改变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态度,使更多人重视残疾人的教育和发展;也有利于减少残疾人在进入社会并融入其中时遭遇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的障碍,提高残疾人就业机会、文化参与以及社区活动参与,从而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三、总结
开展积极的融合教育,有利于聋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聋人高等教育的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体现在:依靠普通高校硬件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校内闭路电视、教学楼内与课堂上的红绿灯显示、提供手语翻译等;建立健全聋生的招生制度和考核制度;培训相关师资及建设相关协调部门。
我国目前融合教育的软软环境、硬件配套设施方面的完善还存在很大困难和不足,但是,只要认识到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和必要性,特殊教育工作者怀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劲头,聋人高等教育一定会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03):37-42.
〔2〕邓猛.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全纳教育以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
〔3〕彭霞光.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解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3-6.
〔4〕麻一青,孙颖.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07):19-24.
〔5〕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1-262.
〔6〕 Kishi, G.&Meyer, L.(1994), What children report and remember: Asix-yearfollow-up of the effectsof social contactbetween peerswith and without severe disabilities .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with Severe Handicaps, 19 (4), 277)289.
〔7〕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