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理学的隐性课程与素质拓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理学的隐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等医学院校的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素质拓展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探究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的作用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生理学 隐性课程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38-01

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目的及有组织地实施的系统性课程。隐形课程与认知、道德等要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并起到增强道德情操的作用。隐形课程可弥补显性课程文化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从而提升显性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良好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环境下,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隐性课程在现代高等医药院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素质拓展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和智能结构。该文主要阐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的作用。

1 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揭示和阐明生物机体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首先必须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并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生理学隐形课程宏观上包含课堂文化、学习成就、师生关系等要素,而微观上包含评价方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道德价值观等要素。因此应挖掘生理学专业知识的隐性要素,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等医学人才服务[1]。

2 素质拓展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2]。素质拓展课程是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部分项目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体现素质拓展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高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及增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自觉性与自主性,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协调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同时对大学生的德育起强大的支撑作用[3]。

3 与生理学隐形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

加强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建设,构建良好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推动生理学隐性课程建设与发展,开设生理学隐形课程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诸如:医学伦理学、动物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精神免疫学、心理与健康、保健与健康、创新教育、神经生物学、死亡学等。

生理学中的许多主题均蕴含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道德与伦理等问题。教师可将这些生理学的隐形课程所隐含的问题融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而且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因此生理学实验还涉及到医学伦理学与动物伦理学的相关问题。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及动物福利思想,让学生尊重动物和爱护动物。在动物实验设计时应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4-5]。对具有滥杀或虐待动物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制止和批评,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从而对自然界众多的生命产生珍惜、尊重和敬畏之情,有助于养成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强调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尚需提供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服务。因此作为医学生应了解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生理功能和生理性调节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态认识机体各器官系统在不同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影响下的功能活动变化。如紧张、焦虑、应急等会导致、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不良生活习惯也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及正面促进作用。学生本人也可选择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如素质拓展课程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揭示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而精神免疫学阐明机体在紧张刺激状况下的免疫学变化,以及这种免疫学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的可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某些心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产生的心理免疫机制。上述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了解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在生理学隐性课程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相反在选择素质拓展课程时,学生根据兴趣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处于主导地位。医学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内涵与作为未来职业医师规划的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者的内涵是有部分交叉的。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部分内涵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专门医学人才。

作为医学生,临床医师将是绝大多数学生未来的职业,因此,医学生将围绕医师这个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陆永利,李从德,等.加强大学本科医学生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外医疗,2011,30(24):111,113.

[2] 陆永利,杨红卫,周敏,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55-256.

[3] 张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34):83.

[4] 田志环.动物福利背景下的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9):200-201.

[5] 金玫蕾.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带来的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J].生命科学, 2012,24(11):132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