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型发展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育转型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本文针对转型发展期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如何改革,并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展开分析,阐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方面改革建议,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推进。
【关键词】
转型发展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处于发展转型期,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从后工业社会转向再工业社会,中国面对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切必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中,高校也纷纷开始思考应当如何改革体育教学,以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只是过于重视体育知识方面的授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的锻炼。教师往往只是采用各种方法将各种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学习、记忆,这样往往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目前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重复性大,缺少必要的课程特色,课外的体育氛围不浓厚及学习体育文化建设力度不足,教学实效性整体较低。加上人们往往难以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使得整体体育教学实效性较低。而且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过程忽视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与灌输,学生往往缺乏较强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参与意识,致使其在日后开展工作时难以自觉进行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这就难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难以起到作用。因此,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通过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以及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全面化调动学生的德智体能力发展,推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2.1建立适合我国高校自身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学体系中,仍以田径、球类健身操等单项为主,重视技术教学的模式占较大的比例。因此,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构建符合高校自身体育教学特征、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等的教学模式,例如“文化环境+博雅课堂+能力活动”教学模式。环境使人养心,养成人的气质、才艺和思想;课堂帮人育智,培育人的学识、专业和理性;活动给人活力,锻炼人的毅力和能力。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新体育课堂、丰富课余体育活动,拓展学生体育能力水平,真正培养出全面化发展的人才。
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兴趣、爱好、专长、身体素质能力情况等,创建各种特色化的体育班级,因材施教,也就是实施分层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高校体育俱乐部取代普通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内容、课内外教学管理学融为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2.2改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与此教学目标相符,通过改革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学术个性化发展。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课程不应只局限在课堂内,课外体育活动同样重要,它是课堂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与辅导课外体育活动,使体育课的内容呈多样化,使不同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当前多数高校体育课程一般只有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课程,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选课时受限较大,不能更好的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及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都懂得道理。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多开设一些游泳、跆拳道、棒垒球课程等有趣的体育项目,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体育课程。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更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可选择性,让学生寓学于乐,进一步为将来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实现体育生活化、终身化。
2.3适当延长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在学生的每个年级都开体育课程,一般只在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体育课程。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体素质、状态数据、形态等数字指标都较其三、四年级好。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当适当增加体育课程,即使是三、四年级,也应当继续开设体育课程,由于四年级面临毕业,可以将体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是否在校上体育课程。
延长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固然重要,但是学校应重点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当然,这同时也需要一定量的体育教学课程时间,为大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体育习惯奠定基础,才能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发挥科学的导向作用
传统的高校体育成绩考核往往是单单从期末成绩来看,但是这样的考核手法已然不适合当前我国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因此,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考核采取分数制虽然更加直观,但并不能单单以期考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否达标。只有合理、科学的考试考核制度,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因此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该做到客观和全面,以检验教学水平和促进师生发展为评价的重点,做到生理素质评价与心理素质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可以尝试建立多维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作多维度评价,既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有身体形态机能变量的相对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前进目标和新的发展动机,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积极、合理、科学地锻炼身体。
2.5构建具备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率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学校应当重视体育课程教学,加大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提升体育教师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其次,针对新进的体育教师,学校应当着重培养,加强对教师的在职教育,避免出现体育教师老龄化的现象,力求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质水平、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最后,体育教师自身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我,结合当前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课堂突况应变、处理能力。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会、教学培训班等,力求教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充分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搞好体育教学活动。
2.6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体育教学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产生强烈的冲击,体育教学也应该和着时代变迁的节拍,借助新的手段,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与表现手段,正改善着人们的认知环境。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更有独特的优点。例如:教师可依靠多媒体设备,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体育动作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管理与评价,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与评价分析,这样即可深化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培养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美感和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体现出知识性、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基础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转型后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加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锦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03):256257
[2]苟定邦,董林,聂东风,杭兰平,林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5):5860
[3]郑立博,武斌.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115116
[4]尚超杰,张经纬.论高校体育教学开展面临的几个问题[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