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临泉方言中的助词“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临泉方言中的助词“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张晓静,中南大学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摘 要:临泉方言中的语气助词“来”广泛存在于各种语气中,表达陈述、感叹、疑问等语气,但在日常使用中,“来”也可以作为时态助词使用,可表示多种时态。

关键词:临泉方言;语气词;时态助词;“来”

临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临泉方言中的“来”的分布与功能与现代汉语中“来”类似,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充当谓语时,“来”是一个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具有多个语法意义。充当补语时,“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而临泉方言中的助词“来”与普通话相差较大,“来”在临泉方言中最为常见的用法是语气词,在句尾表示语气,读为[l],基础调值55,和其他语气词一样,在句中的调值也随着语气的不同有所变化。

临泉方言助词数量很多,尤其是语气助词,不仅有众多普通话常见的的语气词“呢”、“吗”、“呀”等,还有很多独特的语气词如“哩”、“喽”、“嘞”、“昂”等,颇具地方特色。很多助词也是“全能助词”,具有多种助词身份。语气助词“来”广泛存在于各种语气中,表达陈述、感叹、疑问等语气,在日常使用中,“来”也可以作为时态助词使用,在句末可表示句子的多种时态,此时的“来”既是语气助词,又是时态助词。

一、语气助词“来”

(一)用于陈述句中

表示陈述的语气:

(1)――我走来!(我走了啊!)

(2)――我去街上来啊。(我去街上了啊。)

这里的“来”调值为53,可以相当于“啦”的用法,也就是“了啊”的连读,“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啊”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而“来”也可以和“啊”连续使用,与单独使用使语气相同,这时的“来”相当于语气词“了”。

用于回答,表示肯定的语气:

(3)――这样可以不可以邪?――管来。(可以了。)

表示肯定的语气时,“来”的调值为轻音。

(二)用于疑问句中

“来”可出现在一般的疑问句的末尾:

(4)――这是我的作业,你哩来?(这是我的作业,你的呢?)

在疑问句中,“来”的调值一般为53,相当于“呢”,只是表示一般的疑问语气。

“来”还可用于是非问句中:

(5)――你可好来?(你准备好了没有?)――好来!(好了!)

“来”在是非问句中的调值是降调53,回答句一般仍用“动词或形容词+来”的形式,只是回答句中“来”的调值一般为轻音。

(三)用于感叹句中

表示惊叹语气:(6)――我的天来!这里这么大呀!(我的天啊!)

表示赞叹语气:(7)――你现在都管写恁好来!(你现在都可以写得那么好啦!)

表示诧异,不敢相信的语气:(8)――我的神来,你咋能这样来!(我的天啊,你怎么能这样呢!)

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9)――咋恁慢呀,弄好没有?――好来!(好了好了!)

“好来”是“来”的用法中经常出现的组合,从上文的举例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语境中,“好来”的语气也不一样,陈述句中只是一种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并没有什么感彩,而感叹句中却可以有很强烈的不耐烦的意味在里面。而实际上,在感叹句中,“好来”的不同语气是由其音调来决定的,当“来”的调值为53时,且并不是短促的降调,而是有意地拉长,“好来”语气便是很明显的不耐烦的语气,当“来”读为轻音,且轻快地带过时,则是并没有特殊感彩的一般语气助词。

“你说啥昂?”(你说什么?)里的“昂”调值35,如果是一般的询问语气,则“昂”的调值为35,短促带过,同一个调值,若有明显的拉长,则明显是说话者在作此询问时,对方的话语激起了说话者的情感,或是生气,或是特别感兴趣,或是表示极其惊讶。

二、时态助词――“来”

如果说语气词“来”还可以说是口语习惯,暂无处可循其源流,而时态助词“来”的出现则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普通话中的“来”用法很多,与助词“来”有关的用法是其本身助词的用法,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总结到“来着,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用于口语”[2],备注中还写到,“来的”、“来”同“来着”,单用“来”是近代汉语或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方言的用法,如“这话我多会说来?”,这种用法在临泉方言中并不常见,但与临泉方言中时态助词“来”的用法很相似。

句尾的时态助词“来”,往往也带有语气助词的成分,因此这时的“来”并不是单纯指时态助词,而是指语气助词和时态助词连用的形态,调值一般均为53。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指示过去的时态:

(10)――你吃饭没有?――吃来!(已经吃过了!)

(11)――昨天你去咩?――去来!(已经去过了!)

这里的“来”相当于“了”,既有时态助词“了1”的作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3],又有语气助词“了2”的作用,只能附着于句尾,起成句煞尾的作用,表达语气。既然这时句尾的“了”是“了1”和“了2”的连用,那么这里的“来”也应是两个“来”的连用叠加。但在临泉方言中,时态助词“了1”在句中时,临泉方言中一般并不是用“来”,如:普通话中“吃了饭了”在方言中是“吃了饭来”(这里的“了”音为[li35])。

表示正在发生:

(12)――干啥呢?――吃饭来。(正在吃饭呢。)

这里的“来”的语法意义可以看做是时态助词“着”和语气词“呢”的联合,如例中,“吃饭来”普通话的表述可以变为“吃着饭呢”,“在想来”可以变为“在想着呢”。

三、小结

临泉方言中的助词“来”与普通话中的助词“来”有很大的不同,而作为语气助词单独出现在句尾更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但临泉方言中的语气助词“来”的用法并不是独创的。安徽淮南地区也有这样的用法,相关学者研究,“语气词‘来’普遍地存在于当地的地方剧种――推剧中,,这也可以作为语气词“来”存在的客观依据。”[4],由此看来,临泉方言中的“来”作为语气助词的用法也是有一定的源流的,可以看作实词“来”的语法化过程。虽然有类似的用法,但临泉方言中的“来”与淮南地区的“来”有很多不同,这也体现了方言的地区特色。

临泉方言中的“来”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作为时态助词使用,大多出现在句尾,不仅可以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还可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这也是普通话中的时态助词所不具备的用法。(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熙.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哩”[A].语言研究.2005(9).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 祁庆倩.关于淮南话中语气词“来”的考察[A].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