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复合式交际方式,相应地,网络语言的含义也可有多种理解。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的前提下,从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存在状态出发,结合网络交际的实际对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的属性进行考察,可以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
网络交际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复合式交际方式。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时,不仅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符号形式。可以说,“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代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为了问题讨论的方便,我们将使用下面的概念指称上述三个方面:
网络交际手段指代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非自然语言的所有符号或交际形式,如自然语言、特殊符号等。网络符号是指在网络中使用的非自然语言的符号。
网络语言指称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或者说是出现在网络交际中的人的自然语言。我们将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界定为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个权宜之计,而是要将网络语言放在语言的表现形态中去考察,给出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一、从媒介形式区分的语言两种存在状态
按照索绪尔的说法[1](p28-29),语言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具体表现出来是言语。言语是个人的东西,具有许多个人的成分。语言是一个心理的东西,它必须表现为或者体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这样,语言才能被感知,成为一种交际手段。语言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语言所凭借的媒介形式,从这个角度,人们将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类:前者以声音为媒介,把时间作为结构的原则,作用于人的听觉;后者则以“某种物体”为媒介,以空间作为结构原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简而言之,前者是听觉语言,后者是视觉语言。从语言的发展历史看,语言的视觉形态是在语言的听觉形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书面语是由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
毫无疑问,从物质媒介形式出发,“视”和“听”确实是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质性区别,但对这种本质性的区别不能做过于简单的理解。由于媒介形式的不同,使得语言在口头和书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有很多差异,口语和书面语交际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孙维张曾详细比较过口语和书面语的这种区别[2](p85-96):
第一,交际的对象不同。口头交际的对象是直接的,交际的主客体面对面相处。书面交际,客体不在现场,不能面对面地交流。
第二,口语交际的范围,一般来说是封闭的,书面语的交际范围是开放的。
第三,口语交际的场合、环境是具体的,书面语的交际场合则是抽象的。
第四,口语使用的载体是语音,书面语的信息载体是文字。
言语交际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至少包括下列构成因素:交际主体(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的内容(包括目的)、交际的形式(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环境。各种因素都对交际产生影响,言语交际是各种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3](p35-42)。口语和书面语虽然是对交际的语言形式的区分,但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认识也应该而且必须从构成交际的各种因素及其特点出发。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考察口语和书面语无疑能够深入认识口语和书面语各自的特点。口语和书面语不仅仅是从媒介形式方面界定的概念,而且是一个交际层面的概括。因此,口语和书面语除了媒介形式的不同之外,还有如下重要的分别:
(1)主体存在的时空状态不同。口语交际的主体存在于同一交际时间、空间之中。由于声音符号的限定,口语交际必须是一种现场的面对面的交际。在这种交际中,交际的主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空缺,即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不是理论上的、想象的存在。书面语则不然,交际的主体不在同一时空存在。尽管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说,书写和阅读是在和潜在的读者和作者对话,但潜在就意味着现实的空缺。
(2)面对的语境状态不同。口语交际的语境是具体的,交际双方不仅共处于一个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而且处于一个具体的物理环境之中。在这种语境状态下交际,交际双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语言环境表达和理解意义。相对来说,书面语交际就差得很多。首先,交际的双方可能不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如现在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就显然和曹雪芹不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其次,交际双方不同处于一个现实的具体的物理环境之中,除非调动以往的经验,否则就无法利用这样的语境构造和理解意义。换句话说,交际双方所处的语境不同一。
(3)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时间状况不同。口语的交际,话语当下产生,当下就被接受、理解。说和听是即时接续的,不允许被过多地延迟。这一点可被称为口语交际的即时性。与此不同,书面语交际中,话语的产生和接收、理解不是即时的,话语的发出和接受可以延迟很长时间。也可以这样说,口语交际所发出的话不允许被搁置,而作者写出的东西是可以被搁置的。
(4)反馈方式不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甚至在一切的传播中,反馈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反馈保证了交际的效果。反馈有不同的方式[2](p96-99),从时间特性上看,有即时的反馈和非即时的反馈两种。即时反馈就是当下的反馈,非即时的反馈就是延迟的反馈。从反馈的主体看,有说话者的自我反馈,也叫内反馈;有说话者以外的他人反馈,也叫外反馈。从反馈的表现手段上看,有言语的反馈和非言语的反馈两种。以上述三种反馈方式来衡量,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的差别: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的反馈,既有内反馈,也有外反馈,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反馈。书面语交际主要是一种延迟的反馈,有内反馈,也有外反馈,反馈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的(这里不考虑不阅读的情况)。
(5)交际形式的构成不同。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构成言语交际形式的部分不仅有语言形式,而且有非语言形式。非语言形式有很多样式:身势语、情态语、非语言的音响、各种标记性符号等等。口语交际中,除了一些书面使用的标记性的符号以外,还可以运用各种非语言形式进行交际,尤其是一些身势语和情态语。书面语交际则主要使用书面语的非语言符号,不使用身势语和情态语形式。
我们认为,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更为重要。口语和书面语虽然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媒介形式,但认识它们的特征却应该从其交际的动态过程出发。换句话说,对我们有意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类型,而不单单是其物质形态。因此,从人的交际行为出发,口语和书面语是更为抽象的交际类型概念,而且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二、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状态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最基本的具体存在形式,也是语言在新型传播媒介出现以前仅有的两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型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广播、电视、计算机),语言也有了新的表现舞台。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将这些电子媒介中出现的语言归入到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去,如将广播的语言视为口语,但是,这种仅仅根据“视”与“听”分别作出的解释往往掩盖了电子媒介中语言的真正特点,不利于正确地认识这种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倾向于将电子媒介中的语言放在交际的类型中去观察,以发现它们在交际方面的特质。以下我们集中讨论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将纪录自然语言的文字输入计算机,通过数字化处理,又以文字形式映现在屏幕上的。网络语言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按照规定好的程序“敲”出来的。它是视觉的,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阅读。认识网络语言的特性,必须将其放在言语交际的类型中去考察。
人类言语的两种基本交际类型是口语和书面语。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代表了言语交际的“两极”。对其他有关言语交际现象的考察可以把这两极作为参照系。将网络语言放在这样的参考框架内,可以发现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
首先,在交际的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交际,主要表现形式是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交际行为。网络语言交际虽然其物质媒介形式有别于日常口语,但也可以以双向对话的形式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网络聊天就是口语交际的最典型方式。人们喜欢在网络里聊天,与这种近似于日常交谈的方式不无关系。书面语交际很容易理解,网络语言能以其特殊的视觉方式完成传统的书面语交际。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等就是典型的书面语形式。
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网络语言的书面语特征很明显,如视觉性、非面对面等,但网络语言的口语特征就不是很明显,它的视觉性往往使人们忽视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明,对口语和书面语的认识不能仅仅从物质媒介形式着眼,还应该观察它在整个交际过程具有的特质。用上面我们概括的口语和书面语交际的五个方面的特征来衡量,可以发现网络语言具有的口语交际特性。
(1)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现场性。具有口语交际功能的网络语言交际行为是一种现场的交际,表现为交际的双方不能有一方空缺,他们必须在同一个交际现场中。如果一方空缺,交际即告结束。交际的现场性意味着交际双方处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之中。口语交际就是典型的现场交际。和口语交际相区别的是,网络语言交际的双方处在同一个具体的时间之中,所处的具体物理空间则是分离的。但这种分离绝不像书面语交际那样,不表现为交际时一方的空缺,双方必须同在互联网络上,同一个网站,同一个聊天室。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现场交际,双方可以看得到,而网络语言的现场性是非面对面的,交际时任何一方都看不到另外一方(新的视频技术将改变这一点,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这一改变)。如果将口语的交际看作典型的现场交际,那么网络语言的现场性就是“准现场性”。
(2)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语境的同一性。网络语言交际的双方可以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同一时间之中,虽然双方不在同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之中,但由于其“准现场性”,交际环境还是有某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可以有效地被双方利用去表达和理解意义。进入任何一个聊天网站,你就首先面对一个选择:进入哪一个聊天室?不同的聊天室有不同的特色,以主题划分的,如动情物语;以年龄划分的,如人到中年;以地域划分的,如长春天空。选择了某个聊天室,就等于选择了一个规定的对话情境,这种情境最大限度地帮助或制约了交际双方的言语交际行为过程,比如对交际对象的估价及选择、话题的选择、词语的选择、话语风格的选择等等。与此相比,书面语交际的语境同一性要小得多。
(3)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当下性。交际中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和延迟性两种状态,前者是口语交际特征,后者是书面语特征。网络语言交际既具有延迟性,也具有即时性。在网络中的对话交际形式中,这种即时性体现得极为明显。在对网络聊天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两种有趣的现象:一种是有人在选择聊天对象时,把打字的速度作为一个条件。如会发出“有打字快的朋友吗?”这样的寻求交际对象的信息。如果打字的速度慢,话语的接续速度就慢,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话语行为。一个打字速度很慢的人往往会成为聊天室中被冷落的对象。另一种是在聊天的进程中发生的现象:交际的双方如有一方没有及时地接续上话语,另一方就会打出“在吗?”、“说话啊”等语句。口语交际的当下性要求双方话语的即时性,这种即时性被破坏,口语交际的双向性就不复存在。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做得和日常交谈一样好。
(4)网络语言交际的反馈可以是即时的。即时反馈是口语交际区别于书面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口语交际靠着即时的反馈及时调整话语的方式和进程,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口语交际的外反馈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其中非言语的反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可以根据对方的动作、表情随时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网络语言交际可以有即时的反馈,其外反馈的方式多以言语的反馈为主,也有非言语的反馈方式,用一些约定符号替代人的动作和表情。如用“:)”代替愉快的表情,用“:(”代替不愉快的表情等等。
(5)网络语言交际的形式可以是复合的。口语交际的形式是复合的,既有语言形式,也有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交际意义的表达形式。口语交际形式的复合性显然决定于它的面对面的现场性。网络语言交际是非面对面的交际,即交际双方并不能看到对方,无法像口语交际那样利用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但是,网络语言交际可以具有现场性,交际双方处于同一次的交际状态,需要利用动作、表情这类的非语言形式参与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在网络语言的交际实践中,人们找到了一种替代现实动作、表情的方式,并在网络语言交际中广泛运用。从替代的形式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相关的动作、表情,如:
抓了抓头皮,露出迷惑的神情....
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顽皮地做了个鬼脸“^_*”
摇摇头,一副很无辜的样子。另一类是用约定的符号代替有关的动作和表情。如:
? (意思为:很疑惑地看着对象)
@_@(意思为:大大的眼睛,天真地望着对象)
两种形式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符号的替代形式比纯语言的叙述简洁一些,更具有网络的特征(充分运用了网络的视觉性)。纯自然语言的叙述接近书面语言的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不过,网络交际的这种描写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一般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网络交际则是描写说话者自己的动作、表情,等于告诉听话者,我现在是以何种表情、动作在与你讲话。这是网络交际的无奈,也是它的特色。
三、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体
让我们再回到索绪尔。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言语则是具体的,语言体现在言语中。言语就是语言的具体存在状态,语言有不同的存在状态,这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可以用“语体”的概念来概括。
邵敬敏认为“语体是言语行为的外部因素和内部特征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语体形成的外部因素是交际语境,具体表现为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交际方式,语体形成的内部因素就是因不同的外部因素而导致言语行为及言语行为所运用的各类语言材料和手段所聚合成的特征系统。”[4](p317)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交际行为之中的,其交际领域、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都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从而导致网络言语交际行为形成了“所运用的各类语言材料和手段所聚合成的特种系统”。因此,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存在状态,也可以并且应该从语体的层面上,和其他语体并列在一起而得到说明。
决定语体的因素很多,粗略地说,有媒介形式、话题内容、交际目的、风格等四种主要的因素。从媒介形式区分出口语和书面语;从话题内容区分出政论、事物、日常、文艺等;从目的可以区分出说理、评论、诉求、鼓动、娱乐;从风格可以区分出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一种言语交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不同的语体特征。网络言语交际也可以这样来认识。不过,对于网络语言来说,重要的是以其媒介形式的特殊性区别于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
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网络语言交际五个方面的特点:交际的现场性、语境的同一性、交际的当下性、反馈的即时性、形式的复合性。这些特征构成了网络语言交际独特之处,使我们有理由将网络语言认定为一种语体——区别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种新型的语体,可以称之为网络语体。
网络语体的形成及其特征决定于网络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综合了传统书面语和口语,形成了自己的语体特征:
(1)视觉性:网络语体是主要以视觉符号为交际形式的。网络语言是视觉的,但这种视觉性又不同于书面语的视觉性。书面语中,书写者和阅读者对书写和阅读的速度控制更为主动;而网络中,人们不得不听命于网络技术,人的控制能力有限。这种差异无疑会在形式方面给网络语言带来影响。
(2)即时性:网络语体是一种即时交际的语体(如上所述,我们将网络新闻一类的交际看作是纯书面语的传递),在这一点上它接近口语。但网络语言的即时性程度不及口语,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语言交际是将一句话“写”好,一次“说”出来;口语不是想好一句才说,而是边想边说的。因此,口语交际的话语接续在时间上更为紧凑,网络语言交际的话语接续就相对延迟一些。
(3)非面对面性:网络语体是一种非面对面使用的语体,交际双方不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之内。但网络语言的非面对面性不表现为交际对象的“空缺”,只能是同一时间的非面对面性。书面语虽然也是非面对面的,但却可以是非同一时间的。
将网络语言看作和书面语、口语具有同等地位的语体,有助于认识网络语言的各种现象。比如人们都知道网络语言中运用很多非语言的符号来表情达意,其实这些符号并不是为了突出网络的神奇才使用的,而是网络语体特征决定的。它的非面对面性使得口语交际中的表情、动作等非言语手段丧失功用,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才代之以符号,而它的视觉性正可以满足这种代替。当然,网络交际的符号也不是随意创制的,除了一般地应该符合约定原则外,还受制于物理设备的功能设置,比如键盘。
再如即时性特征。从网络语言的即时性出发,可以解释网络语言交际中的句式特征:短句多,省略多,词句口语化等。
一种语体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的,要么是媒介的发展所致,要么是交际功能的固定化。网络语体的出现明显是出于媒介的进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有一种因素我们似乎也不能忽视:由于网络的出现导致了人们交际方式的变化。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写信和远距离的人交流,或者用口语和人近距离地交谈,交流的对象多数都是固定的熟人。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在网络里,人们可以和远距离的人做即时的交流,其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他在网络上。这种交际方式的变化致使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又出现了新的特征,这大概可以看作是网络语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吧。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3]孙维张,吕明臣.社会交际语言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