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话题作文的拟题和立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话题作文的拟题和立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孙芳铭,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春雨教育研究所《高考金四导》丛书编委。所编香港高中教材《中国文学》被香港教育署教材审订委员会评为甲等A级教材。另有《现代文阅读法》《中学语文阅读讲析及训练》《港澳台作文》《中国古代小说阅读》等。长期从事考试学研究,对高考语文命题及应试策略研究有独到见解,应邀到北京等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作了几十场专题报告,受到广泛的好评。

话题作文已经考了四年。它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其本身已显现出若干发展变化。这里专说考生写话题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题目自拟

对高考作文的“题目自拟”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1.题目自拟的意义

“目”即眼睛。所谓“目以传神”,说的是眼睛的一个重要作用。文章的题目传什么“神”?首先是传文章之神,传达一种情感、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总之传文章神奇之处;其次是传作者之神,传作者的写作睿智的题目能令读者眼睛为之一亮,不由击节赞叹。2002年有一位考生定司马迁在一个长夜的悲壮的人生选择,题目“历史从那一夜开始”,文题与文章的内容非常契合。把“历史”说在“从那一夜开始”,很引人注目,引人思索: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夜”?“历史”真会“从那一夜开始”吗?这是怎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夜”呢?又如“诗意的栖居”用的是一位德国诗人的诗句作标题,已经使人看到一个恬然澄明的心灵,体会到某种诗意。读者在文章前又写了一个醒目的题记:“让人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无休止的选择。”文章在写了应存一个平常心对待生命、困难、金钱之类以后写道:“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原来作者借这个题目,表达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判断。题目与文章相得益彰。这样的题目,自然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层次,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题目自拟表示写作角度的选择。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给了一个写作的大范围,给了考生一个竭智逞才的广阔天地。一般说来,用话题作题目,决定了文章是小题大做,而高考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题大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必须“大题小做”。小做,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开一个较小的口子,往纵深开掘,就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如“找回诚位”、“人类有诚位”、“凭心灵选择”、“慎重选择”、“走好了,不回头”等题目却可以明确地看出作者选择的写作角度,这样的角度可使文章写得集中、写得深刻。而“学会发弃”这样的标题更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求异”的特点格外鲜明。

放弃“自拟”的权利,以话题作文章的题目,就失去了文章的个性,让阅卷者烦腻。试想一下,成千上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成千上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成千上万的“心灵的选择”,你看了心里烦不烦?

2.“题目自拟”的要求

怎样的题目算作好的题目呢?这可从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来看。

基本要求是简洁明白,即文学简练意思明白。如1999年“标准与答案”被移植了记忆的局《诚信是本》(2001年)、“凭羽灵选择”、“冬坡的选择”(2002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像“内心世界测试题及译解”,似乎不能算作好的题目。

较高要求是新颖有灵气。像“伤心儿女”(1999年)、“问世间情为何物”(2000年)、“持卖诚信”(2001年)、“历史从那一夜开始”、“爱的守望者”、“握住我的手”、“学会放弃”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当然,上面这些题目,都能清晰地体现出文章特点。这也是不能忽视的。

题目自拟与作文的其他环节一样,都需要作者多动脑筋,有所追求。去年碰到这样一名考生,她哭哭啼啼地对我说“我的作文走题了”。其实她的文章写得不错。她写外婆癌症晚期拒绝治疗,理由有两个:一是外婆一生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儿孙梦见这种样子是要害怕得要命的;二是子女经济都不宽裕,要求把有限的钱留着作孙子和外孙女的教育经费,文章写得很感人。我对她说:如果不用“心灵的选择”作标题,稍微改一下就更好了。她说可以改为“外婆的选择”或“外婆心灵的选择”。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许多考生来说,拟一个较好的题目,“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不要满足于有题目就可以不扣分,这样一个很低的要求。

二、“立意自定”和文章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一般说来,立意总是要自定的。如何在话题作文的范围内立意,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不可能作全面探讨,着重讨论如何避免“撞车”。

在立意上“撞车”在所难免。一个省几十万考生,生活经历大致相同,接受的教育大致相同,思维方式也大致相同,这便是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考试心志不大好,求稳求保险,也能“撞车”。要想不“撞车”似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1.少喊口号,多写独特感悟

有人以为多用政治口号,便是立意深刻。于是有人写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时面临选择,只有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选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选择。”这个看法当然是正确的,是符合“三个代表”的精神的,但是重在短短的800字的文章中把它说得有血有肉确实是不容易的,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一大二空”,自然不能称为立意高远。张志新,30多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所谓“革命”中的一个“死囚”,写她的“无悔抉择”,弄得不好,就会简单地写成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之类,而作者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张志新的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去写张志新面临的人生的几次“无悔的抉择”,写她遭受残酷迫害的事实,用事实表达哲理,于是得出结论:“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作者以这样一首小诗来收束全文:“她把带血的头颅,/掷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心,”这种意味深长的结尾向人们宣示了一种生活的哲理。这样的哲理,这样的立意,其深刻感人的程度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可以比拟的吗?

2.独辟蹊径,写出新的感悟

话题作文的试题给了一片写作的范围,一般的收缩话题,难以独辟蹊径,只有把话题收缩到某一个具体的“点”,独辟蹊径,才能成为可能。不过,收缩到某一具体的“点”上以后,还需要想一想别人可能写什么,可能怎么写,只有避开众之所想,才可能有点正的独辟蹊径。譬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考生把它收缩到“创新”这一点上。而当不少人都在“创新的意义”上做文章时,一名考生写的《创新永恒》却在“创新需要勇气,创新必须付出艰辛”上立意,写道:“因为新, 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气,才需要付出。也因为新,才值得付出。”另一种考生写的《吐出自足成虹霓》,其立论的基础是倡导创新,但作者却从论述个性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创新的前提,向人们提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的主体是有个性的人,创新的目的又是为了维护和尊重人的个性。相比较而言,这两篇文章的立意都是有新鲜感,也是比较深刻的。

3.逆向思维,写出独到认识。

从思维的方法来看,在立意上出新,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顺向思维,向深处远处开掘;二是逆向思维,从反面想一想,往往可以有新的发现。譬如大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可以想一想,成功是不是成功之母?再想一想,成功是不可是能成为失败之母?人们常说“忠言逆耳”,你可以想一想,忠言能否不逆耳,甚至“忠言顺耳”?又如“心灵的选择”,有考生以《学会发弃》为题写议论文,这便具有逆向思维的特点。这名考生写道:“而对种种选择,要学会放弃。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又说:“一经选择,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时要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还要放弃所有的遗憾和悔恨,放弃这些,是因为人生只能往前走。背负着多余的包袱,无疑让人走得累而慢,不是吗?”这样的见解,就很有点新意。

当然运用逆向思维,在立意上有新的发现时,还得从正面作论证。你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就要阐述为什么“失败”会转向成功,就要用事实作论证。你说“忠言顺耳”,你就要阐述怎样的“忠言”才能“顺耳”,怎样表述“忠言”才能“顺耳”,接受“忠言”感到“顺耳”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看来,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从本质上说,是殊途同归。

4.汲取营养,追求新的高度

有一些考生,平时阅读面比较宽,又善于汲取前人的精神成果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从而使文章的立意达到新的高度。有一名考生写了《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作者写道:“悲剧的美也不在于情节以及演出时的舞台效果,而存在于它给了我们怎样的心灵交融。悲剧所造的人物形象是崇高的,其全部力量就在于在艰难的抉择面前,在他们崇高人格的支配之下,使他们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崇高,虽然他们可能失败,倒下了,但他们却可以无愧地被称为崇高,这也就是我所认识的悲剧的美所在。”很显然,这名考生是借前人的悲剧理论家,使自己文章的立意有了新的升华。

应当说,前人的一个独到发现,一句精辟的见解,乃至一首蕴含丰富的小诗等待,用得好,都可以使文章立意达到新的高度。上述四点,我们强调的是从大处、高处、

深处立意,力求在立意上有所

“创新”。

这里还得提请同学们注意两种情况:

(一)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善于从现实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发现新问题、新事物,用时代的新理念去重新审视传统的事物或看法,在看似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有新的发现。

(二)基本观点要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而不要在价值判断上出现大的失误。譬如,有人在写“心灵的选择”时,大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显然与现实生活不相一致,尽管有人奉行这一点。这不是“求异”,而是求谬,一心“求谬”的文章是要不得的。

话题作文还应处理好描述现实生活与“故事新编”的关系,不要动辄来一个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