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析《喧哗与骚动》中时间与空间结构的叠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析《喧哗与骚动》中时间与空间结构的叠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喧哗骚动》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惊世之作。他运用自己独特的时间空间理论,对小说的布局和结构进行了开拓性尝试,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时间顺序的有意颠倒、空间结构的交汇穿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侧面、多角度的想象空间,从而增加了作品内容的丰厚性和含蓄性,丰富了小说的自身表现力。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间和空间;创作艺术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文坛被看作“现代的经典作家”。作为诺贝尔文学获奖者(1949年),他在小说创作尤其对小说结构尝试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喧哗与骚动》(1929年)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一部杰作。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作品一经问世,便惊动美国文坛,并在西方评论界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在这部颇富探索性和试验性的作品中,福克纳突破了小说创作的传统布局和模式,将时间和空间结构有机融合,把汤普森家族没落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按照他的独特安排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结构的创立,显示了福克纳对时间和空间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现代主义作家努力把小说从时间的延续性和因果律的囚笼中解放出来的新探索。

时间和空间是构成一部小说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小说的外部形式还是内在体验,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来看,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表现为小说是用语言文字的媒介先后叙述出来的。小说存在于叙述时间的一个先后的时序过程之中。”因此,时间关系成为传统作家构建小说最基本的逻辑形式。同时,小说也可以看作是有空间性的,它既有时间维度,又有空间维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瑟夫・弗兰克认为,空间形式是“与造型艺术里所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的……文学补充物。……二者都试图克服包含在其中的时间因素”。也就是说,小说的空间形式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改变传统直线型静态叙述模式,采用“扭曲时间”的原则来改变情节发展的自然时间流程的一种叙述方式。作家或以频繁穿插,或以重复叠加等手段来有意打破、淡化和消融时间的顺序,突出和强调原本叙述中承前启后的时间性所难以达到的共时性空间效果。从创作主体来看,现代作家表现出了对时间和顺序的摒弃以及对空间和结构的偏爱。他们不断将过去、现在和将来并置起来,融合在同一视野内。然而,小说在时间上的先后承续是其一贯的特征,小说的空间化只不过是对绝对的叙述时间加以变形,把通常按自然时间流程叙述的事件作穿插处理,也就是说空间化的时间是一种“时序倒错”。这种扭曲了的叙述时间可以导致读者停顿,发挥想象、思考的空间,填充象征和疑惑,从而达到含蓄的审美效果。

福克纳吸收了历代哲学家们对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的研究成果,大胆的提出了自己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见解。“时间是一种流体”,福克纳认为,“过去’‘现在’可以在人的心理、道德等许多方面产生种种复杂和有趣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过去、现在、将来的某一场景交叉出现,这种空间转换虽然看似有悖于时间的有序流动,实则随人的意识而流动,与时间的流动相吻合。在《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常常出现人物由“现在”的某一场景,触发对“过去”某一情景的回忆或联想,将“过去”、“现在”和“将来”几年、几十年的经历压缩在几小时、十几小时或一天之内集中表现,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艺术性。小说的四部分由汤普森家的三个儿子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作者轮流叙述。从形式上看,全书只反映了四天中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一、三、四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三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按照传统小说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应首先表明昆丁出走的动机,然后是离家出走,最后是出走被人发现。因此,四个部分的叙述者出现的时序是错乱的,作者采用了“CABD”这样的方式,但是叙述者所讲的事却是顺着正常的时序,而且衔接得颇为紧密。可以看出,福克纳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把时间和空间结构揉合在故事的进程中,探索性地把一幅幅画面和场景巧妙而独到地安排在一起,让你到一个个陌生的时代和神秘的空间邀游。在跨越时空的羁绊后,获得一幅完整而清晰的关于汤普森家族衰败没落的惨败景象。如果将这四部分的安排变动一下,福克纳精心别致的布局就会被彻底打乱。这种结构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美国诗人兼小说家康拉德・艾肯对《喧哗与骚动》赞叹道:“这本小说有坚实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也许要算福克纳全部作品中制作得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士喜欢称为‘创作艺术’的毋庸置疑的杰作。错综复杂的结构衔接得天衣无缝,这是小说家奉为圭臬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创作技巧的教科书……。”

福克纳将时间和空间结构揉合在故事中是根据刻画人物的需要而设计的。《喧哗与骚动》中四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是通过汤普森家族一些零碎而又模糊事件来表现的。在时间跨度极大的故事中,“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幕幕场景围绕人物瞬间的意识展开,而时间、立场、视角的转换渐渐勾勒出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表现人物时,作者以人物给人留下强烈愿望的某一刻开始,然后在忽前忽后、交汇穿插中使人物形象渐趋丰满。在叙述者的头脑里,从一个思绪调到另一个思绪,让读者刚读时有些摸不着边际。前三部分的叙述者班吉、昆丁和杰生,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先天性,33岁时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3岁小孩。他没有思维,只有感觉和印象,而且还分不清先后,“过去”和“当前”的事情一起涌现在他脑海里。这种混沌迷乱的内心世界,只能下意识和无意识地随着眼前浮现的一幕幕场景,一件件事物产生互补相干的联想和回忆。在“班吉的部分”里,这种没有规律、不合逻辑“场景转移”有一百多次,从人物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讲,这些又是真实的、合乎逻辑的。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场景转移”,在“昆丁的部分”里发生的最多,超过200多次,但大多是符合理性的。因为昆丁是个决定要自尽的人,他的精神状态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任何一点刺激都会使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的大脑转移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一个过去的场景、对话、人物和事物。杰生是个偏执狂,又是一个虐待狂,而且还有头痛病。但同班吉和把自杀当作排遣心中愤怒、通过忘却“现在”来摆脱精神极度痛苦的昆丁相比,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他的内心世界略为平稳一些,不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杰生部分”“场景转换”的使用相对来说少一些。至于“迪尔西的部分”,则按照“当前”的事件来转换:小昆丁的出走、杰生的狂怒与追寻以及象征着涤罪与净化的黑人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这种创作手法,使整部作品在时间的凝固中充满了空间艺术感。而这种空间结构的叠合,又同时增加了作品内容的多义性,也丰富了小说的自身表现力。

作为一名出色的意识流小说作家,福克纳在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早在18世纪时,斯泰恩的《项狄传》和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就对故事时间作了变形处理,突破了以情节为主的小说中往往采用沿着一条内在的时间链和因果链展开的逻辑形式。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及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现代小说则表明了现代作家克服时间性叙述的缺陷,将小说引向空间化的实践成果。很显然,《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继承现代作家在创作手法上的探索经验、并有所发展的一部典型代表作。正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富于开拓精神的尝试,“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作者简介]尹红华,石家庄铁道学院外语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靳伟英,石家庄铁道学院外语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