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围绕建设“生态林业、生民林业”这一主题,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调查研究。对调研情况进行了阐述,结合调研情况,总结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经验,探讨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对策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关键词:古树名木;调查;管理意见;泰宁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1003

1 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意义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按照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它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景观,是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载体。

泰宁古镇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盛况。泰宁从属客家人,具有爱林护林,重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传统。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末宋初民间就有植树造林的习惯,特别是在村庄和寺庙周围营造珍贵树种,作为风水林。前人植树造林留传至今的许多古树名木,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堪称“活的文物”、“绿色的化石”,也是城乡绿化、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调查

2.1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情况

据泰宁县2014年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该县现有古树名木总株数854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364株,古树群19群490株。

2.1.1 散生古树名木调查情况

现有散生古树名木,共计15科30种364株,详见表1。

2.1.2 古树群调查情况

现存古树群,共计19群,主要树种400株,总株数490株,树群面积23.58 hm2。详见表2。

2.1.3 古树名木保护级别

按照保护级别划分:一级8株,二级85株,三级761株。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24株(其中南方红豆杉23株,银杏1株),省重点保护的植物8株(均为柳杉)。

2.1.4 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从乡镇分布情况看,各乡镇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大龙、新桥、杉城、朱口4个乡(镇),占全县总株数的75%;从分布区域来看,泰宁县范围内只有1株分布在城区,其他古树名木均分布在农村。具体公布情况详见表3、4。

2.2 省市级“树王”评选情况

2013~2015年省、市开展了“树王”评选活动,泰宁县已有3株古树被评为“树王”。

2.2.1 柳杉王

生长在大田乡料坊村新华的柳杉古树(树高27.5 m,胸围870 cm,冠幅23.0 m×18.8 m,古树编号350811203021),在2013年度“福建省柳杉王”评选中名列前茅,当年在全市树王评选中被评为“三明市柳杉王”。

2.2.2 桂花王

生长在梅口乡谢家坪村的桂花古树(树高17.3 m,胸围309 cm,冠幅17.9 m×17.0 m,古树群编号350811204008),在2013年度“福建省桂花王”评选中名列前三名,当年在三明市树王评选中被评为“三明市桂花王”。

2.2.3 细柄阿丁枫王

生长在大龙乡善溪村螺心下的细柄阿丁枫古树(树高24.7 m,胸围526 cm,冠幅20.5 m×18.6 m,古树编号350429206024),在2014年度三明市评选中被评为“三明市细柄阿丁枫王”。

3 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的主要做法措施

3.1 认真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行政领导负责制

全面实行古树名木保护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林业、城市绿化行政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行政区内乡村和城市规划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明确规定古树名木所属单位的主体责任。

3.2 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

根据《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泰宁县逐步建立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2014年,由县绿化委员会、县林业局制定实施了《泰宁县“树王”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树王”保护的责任、任务、措施等内容。

3.3 及时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工作

泰宁县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等有关规定要求,成立领导机构,组建调查队伍,先后组织开展了4次全县古树名木普查或核查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对、补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资料。

3.4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古树保护意识

泰宁县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重视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各界和群众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使公众自发保护古树名木。在农村,历来就有利用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古树名木保护活动。近几年来,该县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树王”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森林文化,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植绿、护绿、爱绿、兴绿逐步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4 泰宁县古树名木保护的存在问题

4.1 古树生长问题及原因分析

泰宁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及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人为损害和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或因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不科学,造成有的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空心枯枝,甚至濒临死亡。如该县也曾出现古树资源枯死受损的情况。

通过调研,造成该县古树生长不良和死亡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4.1.1 病虫危害

客观上古树生长势弱,容易受病虫危害,因未及时防治,不同程度受到虫蚁侵食和病害传染,造成枝断、脱皮、干空、根腐,致使树木衰弱速度大于生长速度,直至枯死。

4.1.2 自然灾害

有的古树因强风吹倒枝干,甚至整株吹倒;有的因雷击劈断枝干,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还有因洪水冲出侵蚀古树,或整株冲毁。

4.1.3 偷盗祸害

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私欲而进行偷盗一些极具价值的古树名木,如南方红豆杉、柳树等,非法买卖,谋取暴利。

4.1.4 人为损害

有的古树因人为在其保护范围内乱挖、搭盖、堆放杂物、倾倒垃圾等,或在树体上出现缠绕绑伤现象,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4.1.5 移植伤害

受城市化或景观建设所需,任意移植乡村或异地古树及古树后备资源将严重伤害被移植树木的正常生长。

4.1.6 其他危害

有的工程建设,如路面过度硬化会影响到古树根部的正常呼吸和生长;有的古树由于建筑密集等原因,使生长生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4.2 保护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4.2.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居民树木保护观念不强,未养成爱惜古树名木的习惯,在大树上乱刻乱划、拴绳挂物、乱搭乱堆物品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绿化步伐加快,乡村或异地古树名木或古树后备资源被移植进城,由于移栽和管理不善以及生长环境的变化,造成一些移栽进城的树木死亡。

4.2.2 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够

有的责任单位由于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视和认识不够,造成一些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并未按照责任制要求真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未签保护合同,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管理也不固定。许多古树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4.2.3 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除了阶段性完成古树名木调查任务,由林业部门明确一定古树挂牌和调查费用,以及上级林业部门下拨少数树王保护费以外,没有确定常规的古树名木保护费。

5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意见及建议

5.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树王”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古树名木和“树王”的现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背景和养护知识,倡导全社会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风气,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增强全民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自觉爱护古树名木。

5.2 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护责任

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保护责任,共同做好古树名木及“树王”保护工作。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权属的实际情况,落实古树名木所在辖区、有关职能部门、管护主体单位的保护责任,签订管护责任书,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将辖区内古树名木保护情况作为对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监督作用。

5.3 健全长效机制,实施科学管护

各级和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的长效管护机制,根据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及生存需要,及时落实除虫、消毒防腐、施肥、复壮等养护措施,以及修建护栏和安装避雷针等保护设施。在古树受到危险性虫害侵蚀,遭受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时,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险救灾。

5.4 积极筹措资金,保障经费需要

要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财政补助的办法,将古树名木保护落到实处。积极寻求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吸纳社会各界投资管护。鼓励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认养古树名木,提高广大市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5.5 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防范安全

由林业绿化和住建园林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古树名木风险等级,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岗位责任制,实施风险防范制度管理。

6 结语

只有不断加大古树名木管护力度,建立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才能把老祖先留下的“瑰宝”再留传给后人,才能发挥其融纪念、观赏、研究为一体的自然史书作用,延伸其在泰宁森林城市中的传承性、完整性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丁红军.谈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J].安徽林业,2007(6).

[2]孙光明,宋瑞珍,冯少锋,等.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2002(4).

[3]陈养飞,刘汝明.硬化地面对古树生长影响的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