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每回教诗歌总能看到学生全神贯注的情态、理解与满足的笑脸,背后听到“姜还是老的辣”的赞赏也不少。在此,我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话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地大量地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我极为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并将它付诸实践之中。首先,我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教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可学约70多首诗词,每年即可至140余首,初中三年结束时可达到400余首诗词。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我尝试着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晨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

二、诗歌教学中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

理解诗歌其实很容易、很简单,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不用教学参考书也能猜出八九成来。首先,要理解几个概念: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诗言志,歌抒情,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志与情在人认识事物的概念中属于理性的内容。人类认识事物有哪些规律?人类认识事物离不开以下规律: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诗歌要表达理性的主旨,必须先要通过感性的(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能听到或看到或感受到的形象)。因此,捕捉意象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

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以个体出现。例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中,“吴钩”、“关山五十州”、“凌烟阁”、“万户侯”都是意象,学生都能找出来。有的诗歌中的意象能构成一幅图画。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五句话中,第一、三、四句分别构成三幅不同的画面,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现代诗歌也一样。例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其中“骑”、“啊,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都能找出来。

三、诗歌教学中意境想象很重要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从而整体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教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地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分析写作手法来理解诗歌

诗词写作,有一定之法。肖涤非先生曾说:“《关睢》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诗歌为何物。”赋比兴为诗歌的写作技法及表现手法,由此可见熟其“法”对读诗的重要性。

1、修辞赏析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外化出来。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鉴赏诗歌时,通过分析其一些修辞的运用,更能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曾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来展现了诗人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又如:李白《行路难》中有句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及“雪满山”来比喻自己面前路途艰险、荆棘丛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的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本是抽象的情感,直接说它多少多大,我们很难有具体的印象。这时词人却将它化为具体形象的“风絮”和“梅子黄时雨”,而且连用比喻写“愁”多,同时“烟草”、“风絮”、“雨”还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了愁情。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地表现主观的情感。

总之,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表面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本质的、一般的、抽象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