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班幼儿“小霸王”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班幼儿“小霸王”行为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长都是会想尽办法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渐渐地在孩子眼中自己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每当出现心爱之物时,心里只想着据为己有,出现最多的行为特征就是“拿来主义”(孩子自己拿,或家长帮着拿),长此以往,孩子的心里慢慢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心理,由此表现出来的我行我素“小霸王”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和健康心理是极为不利的!需要我们实施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会以沟通、商量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需要,从而消除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会交流,学会分享,让“小霸王”的萌芽期短路,从而逐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平友好的健康心理!

一、记录:“小霸王”的“拿来主义”

2014年9月,接手新一届小班,班级中的有一部分孩子经常出现争抢玩具、抢翻图书等情况,让我应接不暇,当和孩子一段时间接触之后,发现这部分孩子其实流露出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仔细罗列,主要记录了以下一些镜头:

镜头一:点心时间――“我拿你饼干”

小班刚开学的一段日子里,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或自身的原因没吃早饭就来上幼儿园了,到了吃点心时肚子已经饿了,所以很快就把自己的那份吃完了,看着吃得慢的小朋友盘子里的饼干,二话不说就直接拿过来吃,当老师说不可以拿别人的点心时,他盯着饼干,说:“我还要吃!”

镜头二:中餐时间――“打开抽屉直接拿”

在自由活动时间,当孩子有新奇宝贝拿来班级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会不经过别人的同意,自己打开别人的抽屉,拿走抽屉里的宝贝,结果当被发现时,这些孩子还玩得很开心,一点也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镜头三:离园时间――“我的玩具,拿来”

在活动室,孩子们正在玩玩具和积木,经常是刚玩一会儿就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要玩这个!”还没有说完就“唰”一下拿走了;“老师,他在拿我的积木!”……

二、思考:“小霸王”的“成长由来”

孩子一出生就是每个家庭里的宝贝,从那么小的婴儿成长起来,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可爱的孩子变成了“小霸王”,“小霸王”的“拿来主义”心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进行了一番思考。

(一)家庭环境主因素

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6 ∶ 1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成了家庭的主宰――“小老大”,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爸爸妈妈的喜爱,只要孩子开口,任何东西必定“手到擒来”。例如,在路上看到玩具就直接拿来要买,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马上掏钱买下,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孩子形成了任何东西只要喜欢就拿来的不良行为和心理,一进入幼儿园大集体,这种不良行为和心理也带进了集体中,于是便会引发一系列的孩子之间的“世界大战”。

(二)家长态度次因素

孩子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需要,需要或大或小,例如孩子想玩手机,看到爸爸妈妈拿出手机就直接拿来一通乱按,碰到这个情况时,家长是怎么做的?是让孩子任意妄为,还是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只是好玩、好动,于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不予引导,时间长了孩子就慢慢形成了“只要自己认为需要的就拿来,就是我的”这样一种主观思维,当孩子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之后,这种主观思维就愈演愈烈……

三、策略:纠正“小霸王行为”四部曲

(一)前奏:孩子学沟通

1.互动中学习沟通

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受自身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幼儿还不懂得去尊重别人,当自己最直接的需要产生时便出现“拿你没商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孩子方法,指导孩子用商量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重点学习一些商量用语:请、可以吗?好不好等。那这些商量用语怎样来学习呢?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课前互动环节来进行学习和训练,让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商量用语。

案例:请你照我这样做(说)

每次主题活动前,我和孩子经常玩“请你照我这样做说”的小互动,在每次互动前我准备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当孩子们想要得到一件老师手里的物品时,我就引导孩子学说“请”,比如小朋友想要老师手里的图书时,老师就和孩子说:“请你照我这样说,老师,请把你的图书给我看一下。”当老师要拿回图书时,可以让老师照着孩子说:“宝贝,你的图书还给老师,好吗?”通过这样游戏式的训练,让孩子逐步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游戏中体验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于是在让孩子学习了一些商量用语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展各种情景游戏,让孩子在情景中体验沟通的乐趣。

案例:有礼貌的小主人

区域活动时间,四个孩子在娃娃家玩做客的游戏,他们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客人等不同角色,玩着玩着宝宝和客人为都想要同一个玩具而吵架了,这时当“爸爸”的小朋友站出来说:“家里来客人了,我们应该先把好玩的玩具给客人玩,学会有礼貌地接待客人。”扮演“宝宝”的小朋友听了,拿着玩具对“客人”说:“我请你先玩吧!”“客人”说:“那我们一起玩吧!”我听到了走过去说:“嗯!这才是有礼貌的好孩子!”有了这样的沟通之后,游戏从始至终变得更为有序和好玩了!

通过这样的情景区域游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体验了沟通带来的好处,可以让游戏更好玩,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主旋律:榜样巧引导

在一日生活中,家长经常是不管任何东西,只要孩子喜欢就买来,逐渐也形成了孩子只要喜欢就拿来的思维,任何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存在方式,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与其告诉家长制止孩子的行为,不如以榜样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明白原来喜欢一样东西还可以通过商量和交流沟通的方式来得到!

1.以经典故事为主,让孩子在倾听中熏陶

小班孩子正处于学习发展成长期,好模仿又带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心理很不成熟,辨别能力非常低,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到的,于是我通过一些经典优秀、是非鲜明、感染力大的故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故事《魔语》让孩子知道随随便便拿别人的东西,会使人讨厌。《孔融让梨》,教会了孩子谦让是美德。

2.以礼仪动画为次,让孩子在视觉中感悟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儿童思维最主要的方式和典型特点。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较易认识,特别是一些动画视频总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于是我们利用奇佳礼仪教学的动画片,不仅让孩子学习礼貌用语、学会分享等,还让孩子与动画视频进行互动,提升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以同伴模范为辅,让孩子在激励中模仿

小班孩子正处于学习发展成长期,好模仿又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幼儿园的一日学习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行为总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孩子,所以我们经常会把同伴的事例,看似无意却有意地向孩子做宣传。在晨间谈话时,我请轩轩拿出他带来的新玩具,问:“你们想玩吗?如果想玩应该怎么对轩轩说呢?”看到孩子们一脸迷茫,这时我就请几个平时特别会沟通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让其他小朋友都来学着说:“能不能把你的玩具给我玩玩。”通过这样的同伴模仿方式,孩子们接受更容易,而且特别受激励,纷纷想成为榜样模范来带领其他小朋友学说商量的话。

(三)高潮:快乐来分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之后,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说商量用语,“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气焰也略微消减了些,为了更好地消除孩子的这种心理,经过一系列思考,我决定创设一种快乐分享日活动,以此来消除孩子的“拿来主义”!

1.美食品尝会

各种各样的美食是孩子的最爱,在开展美食品尝会之前,我请每个孩子带来1~2样自己最爱的美食,然后请大家围坐在一起,瞧!品尝会开始了,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好吃的零食,看着满桌的零食,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流露出开心的笑容。“乐乐,你的薯片能给我吃点吗?”于是乐乐很快就把薯片递过来,还有佳佳想吃小诺的小鱼饼干,她轻轻地对小诺说:“你的小鱼饼干能给我吃一块吗?”这时我走过去鼓励佳佳要大声说,这样好朋友才会听见哦!……在短短的20分钟的美食品尝会中,孩子们自主参与,老师们只是在一旁观察、巡视,对个别孩子给予帮助,在这种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也学会了把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别人,体验了交流和分享的快乐。

2.宝贝大交换

每个孩子家里一定有一大堆的宝贝,因此我们在班级中还进行了宝贝大交换活动,希望通过大交换,让孩子对于要拿取别人物品的“拿来主义”心理淡化一些,逐步学会用约定、交流的方式来索取别人的物品!

(1)图书分享会

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图书分享会”活动,一般都是吃过午饭让每个孩子带上自己心爱的图书坐在走廊上,这时孩子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等到自己的书看完后就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我的看完了,和你换一本看,好吗?”有几个男孩子拿着一本较厚的恐龙动画百科全书围在一起看,想加入的小朋友就说:“我们一起看,好吗?”通过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孩子们在活动中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能阅读到更多心爱的图书。

(2)玩具大比拼

玩具是孩子最爱的宝贝,在进行完美食品尝和图书分享之后,我们还开展了玩具大比拼活动,让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一款玩具,然后和班级中的好朋友来分享,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好朋友交换玩具或者一起玩,看看谁的玩具最受欢迎,想要交换的小朋友最多!

3.心情聆听会

有了前两次分享经验的铺垫,我对这次的分享心情活动提高了要求。每个孩子每天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物质的刺激,而是需要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我们请孩子们在晨间活动时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分享开心的事情,可准备一些照片来说一些在旅游时、在家的趣事等等。

心情分享――快乐秋游

活动前我请孩子们两个人一组或者几个人一组找好了要分享的朋友,接着坐在一起开始讲述自己开心的事情或不开心的事情。这时我听到婷婷指着照片正和佳佳等小朋友在说着秋游时的趣事,她说:“这是上次我和扬扬他们一起去野生动物园玩的时候拍的照片,那天可开心啦!”“是的”……短短的20分钟,整个活动室变成了聊天室,大家都讲述着自己的心情。通过让同伴聆听自己的心情分享,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孩子们更愿意和同伴交流了,在看照片时也少了一些争夺,多了一些商量和礼让,更增进了孩子们的友谊。

通过组织开展“分享日活动”,使小朋友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使幼儿学会了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了相互谦让。

(四)尾声:家园总动员

1.宣传教育理念,摆正家长的育儿观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孩子喜欢任何东西都直接拿来是孩子最初的行为表现,是一种自然成长的表现,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大家庭之后,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对孩子出现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当孩子出现“拿来主义”时,首先我们老师要对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家长达成一致观念,然后让家庭里的每个成员携手来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其次让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学会观察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最后和家长约定当孩子出现不合理的需要时,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携手一致,学会对孩子说不行!

2.开展经验交流,引发家长共鸣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自我中心心理会影响各方面的发展时,便愿意改变自己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之间也多了一些经验的分享,因此我们专门开设了“家长经验分享日”,如月月的妈妈说道:家长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我总是喊:“老公,我要××,快拿来。”所以孩子对我们大人也总是这样说:“妈妈,我要……快拿来。”因为妈妈没有用商量请求的语气和爸爸说话,孩子自然也就不会。作为父母在要求孩子怎样去做的时候,先要求自己做好,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总能给其他家长带来不小的收获,给家长育儿提供捷径。

3.把握交流环节,反馈孩子表现

在整个家园联动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不断交流和沟通,确保每个孩子消除“拿来主义”心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我们积极把握各种与家长交流的机会,例如家长会、离园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等等,通过和家长多沟通,反馈孩子在幼儿园及家中的表现,做到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共同合作来促进孩子学会用商量的口吻解决自己的需求,消除孩子心中的“霸道”心理!

四、成效:“小霸王”无踪影

通过对小班孩子“小霸王”的成因分析,从而开展一些实践研究,主要采用四种策略让班级中的这部分孩子原本的“霸道”心理消除了不少,不仅如此,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同时我把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了一些对比,惊喜地发现了两方面的进步:

进步一:礼貌商量我再拿

每次吃点心,原来孩子们会把老师桌上未分完的饼干抢光,现在孩子们会主动与老师商量:“老师,我还想吃饼干,这些可以让我们吃吗?”得到同意之后,孩子们会一个一个排队拿饼干,如果不同意,则会乖乖地回去。

进步二:无主物品我不拿

晨间活动孩子们经常会捡到一些小东西,之前这些孩子经常会将捡到物品据为己有,不仅如此,还会向其他小朋友炫耀:“瞧!这是我捡到的,不给你们玩!”现在孩子们捡到东西会自觉地交到老师手里,并且希望能找到失主归还物品。

总之,通过让孩子学沟通、榜样巧引导、家园总动员和班级分享日活动等一系列策略,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明白了:想拥有别人东西的时候,应该有礼貌地向物主请求、商量;可以拿的东西也要经过允许再有序地拿;别人不允许我拿我坚决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再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消除了小霸王的“霸道”心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意义,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02.

[2]傅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