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绿竹链蚧生态学特性释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绿竹链蚧生态学特性释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害虫发生情况调查设立固定标准地定期、定点调查比较绿竹链蚧在较阴湿环境与干燥坡地的发育及变化情况。较阴湿环境标准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埔头村沿河绿竹林,干燥坡地标准地设在尤溪县城关镇水南文山后山绿竹林。林地经营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土层厚度与肥力中等,绿竹长势一般。观察时在同一天用利刀在竹秆上随机刮取1.5cm×4.0cm样方的群集虫体,在显微镜下(5×10倍)逐一检查记载绿竹链蚧发生虫态、发育成活率及死亡状况,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绿竹链蚧发育及变化情况[14]。

结果与分析

发生与坡向的关系绿竹链蚧虫口密度以北坡最高,西北坡次之,虫情指数亦以北坡最大(表1),说明绿竹链蚧趋向于偏阴的坡面。发生与坡位的关系有虫株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均以山脚最高,沿山坡向上虫口渐少(,说明山脚竹林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该虫发生。发生与竹林密度的关系随着竹林密度增大,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亦相应增加,竹林密度8751株/hm2以上时,虫情指数高于8750株/hm2以下竹林(,说明密林环境较阴湿,有利于绿竹链蚧发生。发生与立竹年龄的关系绿竹成林后每年砍伐利用,同时每年又出笋长成新竹,因此每丛绿竹的不同竹株形成了不同的年龄结构。竹龄越大,受害越严重。绿竹链蚧在竹秆上的分布情况绿竹链蚧主要分布在竹秆3m以下部位,虫口数占整株虫口的88.2%。0~1m,1~2m,2~3m3个区段分别占整株虫口的20.2%,36.7%,31.3%,其中1~2m区段虫口密度最大;3m以上分布较少,3~4m,4~5m,5~6m3个区段仅分别占整株虫口的8.2%,3.3%,0.3%。2.2.4不同经营管理状况与绿竹链蚧发生关系绿竹链蚧的发生与经营管理有着密切关系,采取了经营管理措施的竹林受害明显比疏于管理的轻,前者有虫株率为28.8%,虫情指数为11.3,样方平均虫口密度为6.35头/cm2;后者3项指标则分别为78.1%,50.4,和25.22头/cm2。外界环境条件与绿竹链蚧生物学关系2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绿竹链蚧一般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晚3~7d。绿竹链蚧越冬代雌成虫孕卵数、产卵数和卵孵化后爬离母蚧的第1代若虫数所占比例在干燥环境下分别为80.3%,89.5%和91.6%,阴湿环境下为43.3%,35.4%,48.8%,在坡地干燥环境比山脚洼地、阴湿环境多37%以上。自然死亡与环境的关系绿竹链蚧1龄若虫、2龄雌若虫、雌成虫均有自然死亡现象,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自然死亡率差异明显(表5)。在坡地干燥环境条件下,1代1龄若虫、2龄雌若虫、雌成虫自然死亡率比洼地阴湿环境分别高9.4%,8.5%和18.0%,2代自然死亡率分别高3.6%,10.3%和14.9%,表明阴湿环境有利于绿竹链蚧的发生和生长,故密林、山脚、洼地和阴坡等处该蚧发生较严重。被寄生蜂寄生与环境的关系绿竹链蚧除1龄若虫、雄成虫外,其它各虫态均可被寄生蜂寄生,但雌成虫被寄生率较高。调查结果表明,该虫第1代2龄雌若虫、雌成虫在阴湿环境条件下小蜂寄生率分别为11.2%和21.2%,在干燥环境条件下为5.4%和9.8%,在阴湿的竹林内绿竹链蚧的自然死亡率比坡地干燥环境要低,害虫发生数量较多,但其被寄生蜂寄生比例较高,说明阴湿环境有利于天敌生存发展。

结论与讨论

绿竹链蚧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结果表明,山脚比山腰和山顶发生严重,阴坡比阳坡发生严重,密林比疏林发生严重。害虫在竹秆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竹秆离地面较近,空气湿度较大的3m以下部位。说明绿竹链蚧喜山脚、阴坡、密林等较阴湿的生态环境。该虫的发生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与竹龄和经营管理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竹龄的增大,发生率、虫情指数、虫口密度显著增大,尤其是3年生以上竹;有经营管理的比疏于管理的发生危害轻。所以,为有效抑制该虫危害,应加强管理,合理采伐,伐除严重受害竹,适时、适当调整竹龄结构,使全林形成合理竹林结构。该虫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有一定关系。一般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晚3~7d,在同一时间检查成虫孕卵量、产卵量,以及卵孵化后爬离母蚧的若虫量,坡地干燥环境比山脚洼地、阴湿环境都高。坡地干燥环境不同虫态的自然死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表明阴湿环境有利于绿竹链蚧的发生和生长,但阴湿环境的竹林内绿竹链蚧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说明阴湿环境有利于天敌生存发展。绿竹链蚧喜阴湿环境的竹林,影响竹林阴湿程度的除地形地势等立地条件外,竹林密度是主要因子。由于绿竹年年采伐利用,年年发新竹,竹林密度得到人为控制,部分严重受害竹被伐除,且害虫本身又受气候与生物因子的制约,一般情况下,绿竹链蚧难以大面积发生和猖獗危害。调查发现,绿竹链蚧严重危害的发生都是从密林开始,很多竹农经营时,疏伐少,留笋多,导致竹林生长过密,助长了绿竹链蚧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在竹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掌握竹林合理密度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立竹7751~8750株/hm2,且分布均匀,可有效控制该虫大发生,同时又可促进竹林丰产,提高经济效益[18]。绿竹链蚧在绿竹竹秆上的分布规律是由它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的,在虫情调查和标准地设置时,要综合考虑竹秆的不同高度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竹龄、竹林密度和经营管理状况等因素取样,这样调查的结果才更准确。本次调查结果可为绿竹链蚧的定量分析及揭示发生发展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为防治该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即防治该虫必须采取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避免只用药物治标不治本的防治方法,以达到科学控制害虫的目的。

作者:魏开炬 詹祖仁 陈锡桓 陈碧华 张龙华 杨林 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尤溪县林业局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