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玉米螟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玉米螟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玉米种植过程中会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本文就病虫害之一玉米螟介绍。粗浅分析了如何防治。仅供农民朋友参考。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1、玉米螟的形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蛹 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2、生活习性: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产卵,成虫白昼潜伏,夜出活动。产卵部位大都在玉米叶片前面造成中脉处。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1小时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从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就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

3、发生原因

3.1 气候条件 玉米螟对湿度非常敏感,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时大,产卵量也随着增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气候环境越干燥越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非常不利玉米螟发生发育。

3.2 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与越冬基数的大小有关系密切。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生为害越严重。

3.3 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 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玉米心叶期,新孵化的幼虫生活在叶鞘内,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雌穗发育受阻,造成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穗轴,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

4.1 心叶期

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排粪孔。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4.2 孕穗期

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4.3 抽丝灌浆期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为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宜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确定。用手捏到雄穗但还看不到雄穗、玉米还差2~3片叶抽雄时,即为心叶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达60%时,防治效果最好。

5、玉米螟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通过秋翻进行机械灭茬、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5.2 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有很多,赤眼蜂是玉米螟卵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田间的自然寄生率平均在10%以上,但达不到控制玉米螟危害的目的,必须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增加田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通过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卡,使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7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为害。应用赤眼蜂防螟技术的关键是做好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的调查,化蛹率是蜂卵相遇的关键依据,就是说赤眼蜂羽化出来,要有玉米螟卵。要达到预期效果要连片释放,最好是一个村或整个乡镇。

5.3 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采用黑光灯田间诱杀玉米螟成虫,可有效降低危害率。

5.4 化学防治

(1)在玉米喇叭口期或在玉米螟幼虫孵化盛期3龄前,即玉米螟幼虫还没有钻入心叶前,进行人工投撒颗粒剂。(2)用50%辛硫磷乳油O.5公斤,拌40公斤毒土,每亩用辛硫磷乳油3~3.5公斤(240公斤毒土/亩)。(3)用BT乳剂(生物性细菌杀虫剂)每亩200毫升,加少量水拌细砂5~7.5公斤,投于玉米心叶中。(4)根据我们实践,在其间用背式喷粉机喷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效果也非常好。其优点众多经济、环保、对人伤害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