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媒介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媒介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众传播媒介是知识经济的培育摇篮,也是知识经济成长发展的平台。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就不可能有知识经济的普及与繁荣。反过来,知识经济又能够推动、促进大众传媒的进步。媒介业不仅在反映、报道、记录、分析时代社会方面要作到“日日新,又日新”,在自身建设尤其是软件硬件装备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新闻传播事业本来就是处在时代前沿的行业,对新生事物有着职业必备的敏感与快速理解接受能力。

传媒院校建设热

传媒与教育都是如今国内经济领域最红火的行业,因此,传媒教育产业升温便是题中应有之义。前不久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举办年会,据统计全国已有230多个高校成立传媒院系,新闻传播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近年各大学都在扩招,地处京畿的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校生多达上千人,规模蔚为大观,据悉在全国新闻院系中已名列前茅。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分别组建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可以说是国内传媒院校建设的重大举措。虽然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两大名牌新闻学院相比,目前的北大与清华还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依靠两校的品牌资源,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湖南大学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合办广播影视艺术学院,这是国内首家传媒集团与高校合办院系的成果,将建设成招生5000余名,侧重影视尤其是电视,今年秋天招收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表演三个专业的本科生。以广电为主打专业的浙江传媒学院也在建设中,以西子湖的魅力与人文环境,应当不难聘到一流的师资、招到一流的生源。

传媒教育的繁荣兴盛,是媒介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由于新闻传播院系炙手可热,新闻专业师资、新闻专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毕业生择业余地之大、待遇之好都是空前的。

媒介文化的宣传普及

媒介单位在征订、促销宣传广告之外,如今开始重视媒介文化的宣传普及。《北京娱乐信报》4月份出版了由该报社长崔恩卿主编的反映该报创刊经历的《老实交代》一书,为媒介文化增加了新成果。以传媒机构、传媒从业人员为主题的图书,已经构成出版业一个很有活力的选题板块。由多家新闻研究机构与出版社合作的《中国媒介黄页》也即将面世,对于媒介文化的交流沟通应当是很好的工具书。

在春天刚举办的报业博览会上,北京青年报艺术展颇为引人注目。由报社出面邀请若干前卫艺术家,以艺术作品宣传报纸文化,艺术与传媒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这一活动,成为北京青年报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反复给予突出版面报道的主题。

事实上,电视文化、杂志文化、广播文化,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宣传力度,而且不再只是以往那种常规的宣传甚至广告,而是采取更有文化含量的形式,比如举办画展、新闻传播专题文物展等等。当然,最通行也最可行的宣传形式,还要数出版图书。新闻单位出书热,推动了媒介文化的宣传普及。在这方面,电视界尤其热衷,在正规电视台之外,一些电视制作公司也不甘落后。毕竟,对于高投入、花钱如流水的电视业来说,出书所需的三五万元,手指缝松松就有了。

西方出版了不少与媒介文化相关的图书,有一些无论是角度还是风格,都极有文化品位。可惜国内还很缺媒介文化方面的闲书,前些时候有人出了一部《报馆旧影》,就集老照片与报业掌故于一书,深得我心。我曾想编一本《邮票中的媒介》小册子,无论是集邮爱好者,还是新闻爱

好者与从业人员,都可以翻翻,遗憾的是至今无暇顾及。

高学历人才开始在媒体“扎堆”

在国内一些权威或有实力的媒介,研究生已经成为采编业务基本骨干力量,甚至有的单位在录用编采新人时主要目标就是研究生,名牌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反而成为一种调剂。媒介开始成为高学历人才扎堆的行业。

如今一些市级报纸招聘,报名者都常常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是研究生学历,当然,主要是地方大学的研究生。事实上,国内大城市报纸的同质化、多版化,主要依靠的是受过更系统教育的人才新军。

随着高学历的新闻工作者多起来,当年曾一度备受崇尚的才子反倒消声匿迹,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新闻界的才子们,是在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学历的大环境中显露头角的,而今当高学历人才成为主流,知识广博、学养深厚、出手不凡的精英,让人感受到的是功底、实力与能量,使所谓才子的灵巧聪明相形见绌。

中国媒介真正繁荣成熟,必须依靠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人才。所谓专家、学者型记者或编辑,在现代化社会中,除了个别例外,一般只能出自高学历知识分子。

在编采系统之外的经营管理领域,如今也不乏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广州日报连锁店的总经理,就曾由复旦大学毕业的王放博士担任。这种嬗变反映了新一代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变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经营管理工作已经日益在吸引力、魅力、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新闻采编。

媒介装备日益智能化电子化

媒介机构的智能化建设,在国内各行业中都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广播电视行业,如今电子化装备的更新换代,几乎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保持同步。在报刊业,大都市的成功媒介所兴建装修的现代化智能大厦,其标准之高,与国外同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媒介业的装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以往仅仅是编采部门实现电脑化,如今,媒介的广告、发行、印刷、财会,都开始依靠电脑与网络运作。在经济上居领先地位的媒介,大多早已完成了办公、生产用房的建设,因此,基本建设的投入重点,开始转向网络与电子装备。

如今是信息时代,市场的主流商品与服务,无不与智能化、电子化有关。而且,网络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投影仪、传真机、移动电话、数字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光盘机、DVD等等,都与媒介工作有着程度不同的关联,因此,就成为媒介业装备采购的对象。

系统集成与应用软件是利润最丰厚的商品,媒介行业当然不例外。主要服务媒介业的北大方正与华光、紫光都已受益无穷。慧聪、联想、白马、黑马等企业都开发了各自的媒介营销管理解决方案,而且纷纷展开了市场攻势。

媒介招聘人才的年龄限制

近来很多媒介在招聘时规定了年龄限制,而且划定在35岁,这完全是受IT业影响。IT业用人的年龄标准,事出有因,因为国人的IT以及外语等知识,大致可以35岁为线,这是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情况,35岁以上的人,大多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正规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因为中国的教育真正步入正轨,是从1978年开始的。

媒介尤其是报刊,完全不该效法IT,硬性规定35岁这么一个年龄标准。媒介按照其工作性质,一般而言并不需要IT与外语等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媒介用人可能恰恰需要年龄上更成熟的。资深这两个字最早被国人所知,就是与新闻工作紧密相关的,比如资深记者、资深编辑。这说明,新闻工作需要经验与成熟。所以我说新闻工作者的特点是:“因为成熟,所以杰出”。俗话说,“姜是老的辣”。西方媒介对于新闻工作者从来不以年龄取人,因为新闻传播工作吃的不是青春饭。媒介招人限定年龄,说明这些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极低,属于跟风赶时髦,不懂新闻工作规律与特点。

与招聘时限制年龄相辅相成,国内一些报刊出现了从业时间很短的“娃娃老总”,俨然“神童”,其实,媒介尤其是报刊不是娱乐业,明星包装炒作那一套,对于媒介并不适用。待幸运的娃娃们干上20年新闻工作,再回首,就会知道“初生牛犊不畏虎”是多么可笑。

为了学习或考察而应聘

媒介的竞争不断加剧,从业人员要想提高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努力学习,而走出去取经,应当是最有效的方法。正是这一原因,近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媒介发达城市都出现了镀金式的应聘者,这些人通过考核进入成功媒介,其实压根并不想“长治久安”,而是打定主意只是短期工作,带有明确的考察学习目的,有的甚至是为了跳槽或者已选定了所跳之“槽”后,到前卫媒介充充电然后再上任。

北京的新兴媒介,就不时出现这种“探营”性质的应聘者。有一家外地报纸的发行部负责人,为了考察学习首都的报业发行经验,不惜应聘北京一家著名市场化报纸的发行员,从最底层做起,熟悉了解了发行公司的运作流程,终于取回了真经。

这种作法与实习、访问性质相同,可是却有明暗之分,因为国内媒介业尚无形成接受访问学者或同行入驻实习的传统(入驻实习一般只限于下一级的媒介从业者到上一级的媒介帮忙实习),所以,如果实话实说,绝大多数媒介会拒绝这种特殊应聘者,因为这一则涉及商业秘密,二则赔本赚吆喝解决不了用人需要,三则无端地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影响队伍稳定与士气,还增加了培训新人的工作负担。

所以,这些求知心切的人便只好出此下策,混入自己想学习的媒介。当然,这样在职业道德上有不妥之处,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更好的防范措施,即使媒介对录用后短期即主动离职行为有经济制裁对策,往往也起不到效果,要知道,用人单位所能限制工作人员的,仅限于工资而已,而至多一个月的工资对这些本意是实习的人来说,仅仅聊做“学费”。

本专栏作者曹鹏,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天歌传媒独立董事,致力于媒介经济学与书报刊市场营销研究,出版有专著《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媒介资本市场透视》等多种,新著《报刊市场营销策略》、《媒介经济学教程》、《杂志中国》、《守望媒介》即将面世,在国内数家新闻专业报刊开辟有媒介市场观察分析专栏,并担任多家报刊的咨询顾问,在新闻采编、经营管理实务与媒介理论、学术研究等方面发展均有所建树。作者欢迎各地同行提供信息、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