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按在运笔中的作用(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按在运笔中的作用(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提按生发出轻重嬗变的线条

提按的力度不同,对纸面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压力有差异,轻重就不一样。轻笔,即提按时笔锋属纸浅,对纸面产生的压力小,笔道较轻细,“轻若蝉翼”,流畅飞动。重笔,即提按时笔锋属纸深,对纸面产生的压力大,笔画敦实凝重,饱满劲健,痕迹较明显。关于提按产生的轻重问题,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进行过详细的阐述:“用笔轻者,其效果为超逸秀发。用笔重者,其效果为沉着温厚。书之使笔,率不令过腰节以上。二分笔身,分处为腰,自腰及端,复三分之。至轻者用端部之一分,其书纤劲,所谓蹲锋。至重者用腰部之三分,其书丰腴,所谓铺锋。界乎腰端之间者为二分。”触毫有深浅,用笔有轻重。一般情况下,轻者蹲锋,入毫一分;重者铺锋,入毫三分。提按程度不同,轻重质感也不同:轻者纤劲,“超逸秀发”;重者丰腴,“沉着温厚”。“提笔出轻,按笔成重”,随提随按,边提边按,时轻时重,时隐时现。做到轻重有度,恰到好处,轻不纤弱浮滑,飘薄疲软,重不踬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提按造化出肥瘦得体的线条

肥瘦也可以看作笔画的粗细,以肥瘦喻书,更为形象、生动、妥帖。提按,笔锋属纸产生的深度不同,笔下流淌出来的线条粗细、肥瘦也不同。提笔则清瘦,按笔则丰肥。细笔画入锋较浅,运用主毫就能勾勒出来,笔画粗了,只用锋尖已达不到目的,还需要按笔发挥副毫的作用。肥瘦要有一定的限度,肥瘦适中,骨肉停匀,各合其度,各显其美。“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黄庭坚《山谷评书》曰:“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人,丰肥而神气清秀者也。宋宣献富有古人法度,清瘦而不弱。”肥字须有骨,瘦字须有肉,骨主其内,肉彰其外,筋骨不立,脂肉何附?提按要恰当,入毫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深太肥,过浅太瘦。太肥则臃肿,得了肥胖病,形同“墨猪”;太瘦则枯槁,形销骨立,面黄肌瘦,都会失去美丽动人光彩,更谈不上美。

颜、柳在肥瘦方面各有面貌,“颜筋柳骨”、“颜肥柳瘦”。颜字显得肥,朴茂遒厚;柳字显得瘦,清劲健。肥与瘦是相对而言的,颜柳相比,柳字当然显得清瘦了,如与“瘦金体”相比,柳体则要丰腴得多了。“颜肥柳瘦”,肥瘦得体,肥不俗而润泽,瘦不枯而溢光,虽肥而能秀,虽瘦而能腴。

五、提按变换出方圆兼济的线条

书法讲究用笔,用笔就离不开提按,提按能产生方圆不同的线条。书家从宇宙万象中吸取营养,以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方”与“圆”的辩证关系中求索真谛,熔铸在线条中。唐代李阳冰在仰观俯察六合之际,顿悟书法“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宇宙之方圆,万物之方圆,无不触动书家之联想。康有为从提笔方折中联想到“狮狻蹲地”的雄风,从顿笔圆转中体味到“游丝袅空”的萧散。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谈到:“凡言用笔,首辨方圆。方圆之分,形貌外须注意其使转之迹。方者多折,断而后起,昔人譬之为‘折钗股’。圆者多转换而不断,昔人譬之为‘屋漏痕’。”“圆”,提按用转锋,笔锋圆转回旋,棱角不明显,圆润柔和。“方”,提按用折锋,扭转笔锋作切割之状,使笔锋成角形变换方向,棱角分明,爽利明净。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提按程度,转折方法不同,方圆就不同。妙在转中有折,折中有转,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兼济,亦方亦圆。方笔棱角齐整,凝练持重,骨力外拓,显示出刚劲方正、挺拔雄峻之壮美,具有阳刚之雄;圆笔含蓄秀逸,流转轻健,不露筋骨,显示出温和委婉、隽雅浑穆之妍美,具有阴柔之美。“方”与“圆”相通相感,具有深刻的辩证性,都要求不滞、不执,通神达妙。在书写实践中,无绝对的方,也无绝对的圆,太方或太圆都有损于筋骨,不合法度。方笔、圆笔,只是方多圆少或圆多方少的问题。“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书法上所说的“圆笔”、“方笔”两种基本形态,就是在提按过程中转笔或折笔造化出来的。

综上所述,提按在运笔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笔画的形态。只有熟练地驾驭它,才能使线条笔意丰富,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