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再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松江本身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该进一步保护和发展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并赋予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以新的内涵,丰富和充实“完好保存”的理念和措施,使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关键词: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 现代设计 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上海之根”是历史赋予松江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松江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上海之根”亦是历史对于松江的馈赠,无论是从上海的发展历史还是松江的历史文化,抑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来看,今天的松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遗存,同时优秀的文化传统仍然在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府城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书画艺术、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并仍然在上海和全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松江地区较为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代表主要有:松江顾绣、古乐《十锦细锣鼓》、松江剪纸、松江皮影戏、松江丝网版画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如搓绳、草编、竹编工艺等。这些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名声远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艺术传承方面已后继无人,濒临消失,更谈不上发展。
比如松江地区著名的皮影艺人有九亭陶鸿儒皮影戏班(已故,毛氏第四代徒),洞泾陆留其皮影戏班(毛氏第五代徒,现年83岁),泗泾余友三皮影戏班(毛氏第六代徒1921―2008,6),还有九亭毛耕渔的嫡孙朱国明(又名毛宝祥,1927―1993)。83岁高龄的陆留其老先生是上海地区健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皮影传人之一。其他还有79岁的朱锦洪(后场和绘制皮影)、孙品同(79岁,乐队)、吴厚生(90岁,乐队)、唐洪官(69岁,副手)。这些皮影艺人们大多已步入高龄,有的已经去世,松江皮影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又比如松江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传统功能在不断减弱。一直以来,松江的民间剪纸艺人大多是凭个人的喜好,或者是家庭的影响在继续着剪纸手艺,手工艺者之间缺少交流和创新,只是艰难地维系着剪纸血脉,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亟待突破和创新。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不足及逐渐淡化的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松江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重视,自2000年起,在松江区文广局文化馆的积极倡导下,松江区每年举办松江迎春剪纸展,有很多民间艺人积极参与和支持。时至今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剪纸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文化功能上仍然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地面文物、历史遗迹在传播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有限。二是硬件设施相对不足,缺乏标志性的和较为完备的文化设施,使文化魅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缺乏有力的支撑。四是整合融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缺乏传承、逐渐淡化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现实基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载体不复生存,如:修祠堂、修家谱、祭祖等习俗未见延续,使得文化基因难以传承。二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重点倾斜扶持政策。各类描写相关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展演活动等都极其稀少,或影响较小。三是人们普遍对此类文化价值缺乏认识,缺乏自觉发扬光大的传承责任意识。
三、科学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以现代的方式继续“活”在大众的生活中。
上海松江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对传承上海历史文脉、推动上海发展、全面展示上海悠久的历史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文化艺术研究所与地方政府、民间艺术团体应该联合,改革现有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宣传、教育模式,以艺术与科技手段重塑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双向交流、培养兴趣、鼓励探索和促进动手动脑的展示和活动内容,使大学生、普通公众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自动自觉地关注和传承。
具体可以利用科学的产学研方法,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通过现代设计来进行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
我们认为,应当立即着手对松江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以避免因为民间艺人数量的急剧减少而导致松江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消失。可以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园区学生群体优势对松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收集、调研;将大学生“走出去”与民间艺人“引进来”相结合,推动民间艺术走进校园,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有效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现状进行收集和调研,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2.通过采访民间艺人,以文字、录音、摄影、影像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工艺流程和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特征。
3.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与其他地区相关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内容取材、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
松江正全力打造“上海之根”旅游休闲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是以山水风光、老城古建、民间文化融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到目前为止,松江旅游主要以古建筑、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观光农业见长,缺少了松江地域长期积淀并能突出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内容。对于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抢救和保护,正是为了让公众真正关心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及其内容的文化价值,让公众了解目前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濒临失传的现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使公众树立传承和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组织大学生与松江民间艺人的交流活动,比如举行大学校园的人文素养讲座、松江民间艺术品鉴和交流活动、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类剧目欣赏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感性认识。
2.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技艺进行临摹复制,提取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元素,进行再创作。
3.不定期在大学校园、居民社区等场所策划举办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系列展览活动。
4.组织学生以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进行校园创作活动,比如组织剪纸图案设计竞赛、松江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
(三)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以新的艺术形式导入群众休闲娱乐生活
松江大学城的师生、松江地区不断膨胀的常住人口,具有接受和传承文化的数量基础,地铁9号线和发达的现代媒体是这一基础不断辐射扩大的有利条件。应整合具有推广和发展潜力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提炼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结合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和体验式的活动组织,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辐射松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如下。
1.搭建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体验平台。通过民间技艺与大学校园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怀疑探索和促进传承,体现科学的人文精神、方法和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发挥终身素质教育服务场所的重要作用,展现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魅力。
2.让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教育场所,借助年轻人之间更加直接有效的沟通链条,将丰富的调研体验与青少年分享,使松江“上海之根”的品牌建设与青少年的爱家教育相结合,同时也是伴随上海国际都市化进行的文物博物馆知识的科普宣传。
3.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开发的系列成果,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运用社区文化交流、展览和体验等多途径手段的实际操作活跃群众文化(包括特色地方节庆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形成深入学生和群众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内涵、具有当代浓厚文化氛围的松江文化特色风貌区。
(四)发掘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经济功能,发展松江文化产业。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除了急需保护的工作之外,亟待寻求一条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型发展道路,只有在新开发的道路下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承。可以依托松江区文化馆的政府资源和松江大学城高校的专业设计资源,合力开发和推广创新型的松江民间艺术产品,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充实到松江旅游休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宣传和营销手段,扩大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打造松江民间艺术文化品牌,为后期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寻求可开拓的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调研,针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背景、工艺流程、传承方式、表现手法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新的表现载体、创意设计、创新形式等手段,开发出多个有内涵传承、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原始元素和构成结构。研究开发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作品,包括影视、书籍、书法、礼品。
2.将广富林、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博物馆五个文物遗址(包括松江十八景、松江新十八景)等特色景观,通过提取松江民间文虎艺术的独特技艺并进行再设计,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一系列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休闲产品。
松江这方享誉“上海之根”的文化热土,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我们应该依托政府民间合作,大力保护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注重文化内涵,注重保护传承,确保文化有传人,特色能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军.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云间文博(第四卷),2010.
[2]程志强,沈伟,王春雷.上海之根:松江文化建设的战略品牌.云间文博(第五卷),2010.
[3]沈玉亮.松江皮影戏.
[4]吴志辉剪纸作品集.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