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的介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的介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敦煌乐谱又名敦煌琵琶谱、敦煌曲谱。通过对敦煌乐谱的解译,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敦煌乐谱研究的方法。只要我们真正把握了辨证理念与方法的精神实质,一定会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拿出更多像《敦煌乐谱解译辨证》这样扎实的学术成果,以此推动我国音乐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敦煌乐谱 节拍节奏 定弦验证

敦煌乐谱又名敦煌琵琶谱、敦煌曲谱,因20世纪初在甘肃省敦煌发现而得名。敦煌乐谱的发现源于敦煌莫高窑藏经洞的发现。敦煌乐谱的谱式、谱字音位、定弦、节拍节奏涉及到每一首曲谱,对于解译敦煌乐谱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从本世纪的古谱研究成果来看,一些早期的古谱――如古琴文字谱、减字谱、唐代琵琶谱、宋代俗字谱等,经过研究者对其指法谱字的考证、集解,推定乐器的定弦和乐曲的定调,又据文献记载中对音高谱字所作的乐器孔位图解,这些谱式所用音高谱字的翻译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目前解译这类古谱最突出的难点就在于节拍节奏,这也是现阶段古谱研究争论的焦点。而节拍节奏的具体问题,则是对“ ”、“ ”、“ ”三个符号的不同认定和处理。陈应时先生经过认真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陈先生说他过去一直想解译敦煌乐谱,但又“苦于在节拍节奏方面没有找到门径,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在古代文献中找到了依据,这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和南宋张炎的有关记述。”

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说:“乐有敦、掣、住三声。一敦一住,各当一字。一大字住当二字。一掣减一字。如此迟速方应节,琴瑟亦然。”陈先生由此悟出,沈括时代的记谱法,是以一个字为一个时值单位的。一个谱字为一敦,一个住号为一住,每一字、每一住各当现在的一拍时值。“一大字住当二字”,即一谱字后加住号成两拍时值。“一掣减一字”,即两个谱字加一个掣号成两个半拍(等于一拍)的时值。敦煌乐谱中的“ ”、“ ”正是沈括所说的掣号和住号。这样,敦煌乐谱所涉及的“ ”、“ ”就有解了。

张炎在《词源》中说:“法曲之拍,与大曲相类,每片不同。其声字疾徐,拍以应之。如大曲《降黄龙・花十六》,当用十六拍。前

衮、中衮六字一拍,要停声待拍,取气轻巧。煞衮则三字一拍,盖其曲将终也。”陈先生由此看出,所说大曲、法曲的基本乐段(“每片”)是以“拍”的多寡来衡量的。所谓“十六拍”即相当于现在的十六个小节。这种“拍”也正合于敦煌乐谱中“ ”的作用意义,“ ”正是标志小节的“拍”号,标有“ ”的谱字位于小节的第一个音符。这样,作为敦煌乐谱中的“ ”亦有解了。

陈先生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将沈括的“敦、掣、住”理论与张炎关于“拍”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敦煌乐谱节拍节奏解译的“掣拍说”,终于合理地解释了“ ”、“ ”、“ ”三个符号,使敦煌乐谱解译在节拍节奏问题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对于张炎所说《降黄龙・花十六》式的拍,陈先生从敦煌乐谱中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标有十六个拍号为“十六拍”的在敦煌乐谱中就有第11、14、21、23等曲,其他所标拍号数不等的乐曲也都显示出了张炎所说的“拍”的含义。拍号的用途是可以用来计算乐谱的篇幅(类似我们今天以小节)来衡量一首乐曲的长短,从而对“ ”的性质、作用得到了最终确认。

对于沈括所言“敦、掣、住”,陈先生从敦煌乐谱中找到了大量实证。《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中“敦煌乐谱节拍节奏辨证”一章,就列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乐谱例子,这些例子将同一乐曲中反复变奏的旋律两相比较,以充分的实证表明了沈括所言“敦、掣、住”在敦煌乐谱中的现实存在。

在《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一书中,陈先生又采用另一种方法对林氏的三种定弦加以推定和验证。

由古琴联系琵琶上的音位,琵琶上不同弦的不同相位(包括空弦音)之间亦能弹奏出同度或八度关系的异位同声音高。古琴上用于应和的异位同声应用到琵琶上,则是由敦煌乐谱相同旋律音上所用到的不同弦位和相位上的谱字所构成,可以利用这种相同旋律间异位同声的谱字关系对所h两条空弦的音程加以确定,从而对整个定弦加以推定。

在《敦煌乐谱解译辨证》一书中,陈先生是以同组的同名曲或不同组的同名曲间相同旋律的比较而对林氏定弦法加以验证的,以相同、相似旋律的比较验证了节拍节奏解译的“掣拍说”。定弦法与“掣拍说”的有效验证,是基于二者都找到了乐谱、乐曲自身的某种规律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反映。定弦的验证是以“掣拍”译谱为基础的,“掣拍”译谱保证了定弦验证的成功;同名曲《倾杯乐》旋律的重合反证了“掣拍说”的合理性,进一步证明了“掣拍”译谱的正确。定弦验证与“掣拍说”求证,由于共同的合规律性而紧密相连,而它们彼此的紧密联系又表明了所用方法的合规律性。

结语:辨证理念与方法的意义

陈先生在敦煌乐谱解译中,做了大量研究辨析,掌握了敦煌乐谱解译的现状,在肯定林谦三等学者所取得的有益成果的同时,发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陈先生坚持立足于充分的理论依据,处处从乐谱、乐曲的自身规律出发,进行广泛而有实效的论证、验证,发掘出大量实证材料,从而比较系统地解决了敦煌乐谱解译中的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