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刘熙载《艺概》中的曲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刘熙载《艺概》中的曲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刘熙载一生治学,以经为主,更精于声韵和算术。艺概一书是普遍的来论各种文体,其中论曲的部分,首先着重在论曲和诗、文、词、赋的传统关系。同时刘熙载也是声韵学家,所以后半部分多谈声韵。中间略有几段评曲的文字,大抵都是转录他书,只有――曲以“破有”、“破空”为至上之品一节,是作者独特的说法。

【关键词】艺概;曲

刘熙载所著《艺概》广博而慧深,为后代许多学者所推崇。他写作目的相当明确,就是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一、曲和诗、词、赋的传统关系

刘熙载在《艺概》中这样说道:“未有曲时,词即是曲;既有曲时,曲可悟词。”这说明词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词是长短句,早期就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十分紧密。

“词如诗,曲如赋。赋可以补诗之不足者也。昔人谓金、元所用之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是曲亦可补词之不足也。”这说明了文学是不断发展的,在这里刘熙载立足于比较分析,用诗与赋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词与曲的关系。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赋的特点是铺采の模体物写志,可以弥补诗歌的不足之处。汉唐时期,文人中没有只写诗而不作赋的,一般都既作赋又写诗,他们认为赋可以表达诗歌没有的东西。在这里,曲就像赋一样弥补了词的不足。

二、刘熙载对曲的一些看法

刘熙载论曲最大的特点,是能辩证地看待曲的创作中的各种关系。如雅与俗的关系,刘熙载在《艺概 词曲概》中说:“《魏书 胡叟传》云‘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余变换其义以论曲,以为其妙在于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虽半庄半谐,不皆典要,何必非《庄子》所谓‘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耶?”这里刘熙载是在说曲的内容应当高雅,但是其表现形式应当通俗,表面上看起来是嬉笑怒骂,实际上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又如空与实的关系,刘熙载说:“曲以破有、破空为至上之品。中麓谓小山词:‘瘦至骨立,血肉销化俱尽,乃练成万转金铁躯’,破有也;又尝谓其‘句高而情更款’,破空也。”这里引用李开先对张可久曲的评论,以“破有”说明对素材要加以提炼,对语言要加以锤炼,一切杂质都要淘汰干净。以“破空”说明作品的情感内容不能空洞浮泛,一定要真挚恳切。前者强调的是“本色”,刘熙载在这里所说的本色,不是事物的原始状态,而是出色而本色的艺术境界,相当于诗词中的炼字;后者强调的是“真情”,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寄托,后文也说曲要有一定的社会功用这才是好曲,而不只是词采华美,这两点在曲的创作中最关键。刘在论北曲楔子、南曲引子的时候,说:“语意既忌占实,又忌落空;既怕挂漏,又怕夹杂”,实际上讲的也是空与实的关系。刘熙载对这一系列辩证关系潜心研究,比起前人来更自觉、深刻和全面。

刘熙载认为曲家高手一般小令写的比较好,也比较看重小令。小令既要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又要有言外之意。所以他特别欣赏张可久和乔吉,评:“元张小山、乔梦符为曲家翘楚”,他在谈及务头的时候也以小令为例,强调务头的“关锁”作用,“辨小令之当行与否,尤在辨其务头。盖腔之高低,节之迟速,此为关锁。故但看其务头深稳浏亮者,必作家也。俗手不问本调务头在何句何字,只管平塌填去,关锁之地既差,全阕为之减色矣。”谈的虽是小令,但其精神也适用于剧曲。

关于借宫的问题,刘熙载说:“曲有借宫,然但有例借而无意借。既须考得某宫调中可借某牌名,更须考得部位宜置何处,乃得节律有常,而无破裂之病。”这是说借宫,如果用到别的宫调,就必须选择管色相同者。当然,借宫的曲牌安排在何处,有一定的讲究,要符合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今人吴梅先生在《南北词简谱》中也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集曲之法要注意两点,一是管色相同者,二是板式不冲突者。

刘熙载认为入声配隶三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入派三声,在北曲中是常见的,但是他认为曲中可以有入声配隶三声,但是不能过多,多了习气太重并且声调高,不好唱出来。这说明刘熙载总是在辩证的看待问题。而且曲有南北之分,入声是不可以作南曲的,南北曲押韵应该分别遵循不同的韵书,北曲用《中原音韵》,南曲用《洪武正韵》。他认为音要难于声,声只分平仄、顿送、阴阳,音则有出字、收音、圆音、尖音。关于曲的功用,刘熙载认为曲应该有益风化,有关劝诫,起到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这才是优秀的戏曲。

三、结语

《词曲概》是《艺概》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古代词曲的专论。在这部分的论述中,刘熙载尤其注重辩证阐述,他对曲的评价由词得来,触类旁通,评价词时又不忘联系曲,这就使他对词曲的品评往往高人一筹,能够摆脱就词论词,就曲论曲的局限而另开天地。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谓声随辞变,曲尽更歌。刘熙载通论各“ 艺”,推倒各种文体划地为牢的拘限,词曲合一。

对于一部具体的曲学作品,刘熙载也不忘用辩证法去阐发它,强调作品是一个整体。纵向来看,刘熙载十分注重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不同的作家和作品,他都能具体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深浅、重轻、劲婉、直曲、等等这样的辩证范畴,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本文主要对刘熙载的《词曲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刘熙载的《词曲概》中记载了大量的优秀文艺理论,为中国古典美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一部经典之作。它在文艺理论以及美学思想方面做出的价值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他的艺术发展观广为后人所借鉴。新的时期,我们对《艺概》应有新的认识,对它的注释、理论阐释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展开全面的工作,这是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于传勤.略谈刘熙载的[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1).

[2] 袁津琥.试论刘熙载及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李婷(1987- ),女,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