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沙花鼓戏演唱的咬字\吐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沙花鼓戏演唱的咬字\吐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它胚胎于民歌, 为劳动人民所创造, 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与艺术特色, 是我国戏曲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湖南文化艺术的一份珍贵遗产。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流行地区最广、艺术发展比较成熟, 影响较大的一个花鼓戏剧种, 流行于湘乡、新化、浏阳、安化等一带, 这些地方各县土语乡音彼此不通, 益阳、宁乡、湘潭等市方言四声音调也有千差万别, 但一到舞台表演, 演员们统一按要求讲规范的长沙官话, 这就使舞台语言统一, 方便和提供了各县、市的艺术交流。本文试图通过深入研究花鼓戏的历史研革,各方言地区分类,总结花鼓戏咬字、吐字规律及特点,从中吸取其优点、长处,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

一、 长沙花鼓戏吐字、咬字的特点

花鼓戏是以长沙地方语言为基础的剧种。它以长沙语音为标准音,以长沙话为基础方言。长沙话中声母有23个,韵母有41个,都多于普通话(普通话中分别为22个和39个);长沙话的声调有6种,而普通话只有4种,并且保留了入声。例如:“衣”和“一”、 “巴”和“八”、“妻”和“七”、“乌”和“屋”、“蔬”和“叔”,它们在普通话里发音完全相同,而在长沙话里发音是不相同的,以上每对汉字中的第二个都发入声。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和学习长沙话的字音结构成分和特点。

(一)长沙话的声母、韵母

1、 声母:也叫“子音”,是一个字音的开头的部分。声母的发音属于子音的性质,由于大部分子音不颤动声带,因此,它发出的声音,大部分比较微弱,只是气流冲破发音部位阻碍时不同性质的声响。声母发音方法比较复杂,一般在发音时有三个阶段。成阻:发音部位形成阻碍,阻住气流,要求成阻正确。如发唇音时,软腭上升,双唇紧毕;发舌音时,软腭上升,舌尖顶住上齿龈;持阻:阻碍持续阶段,要求持阻控制有力;除阻:解除阻碍,要求敏捷、干脆、有力。如发(帮)时,双唇由毕转而开;发(端)时,舌尖离开上口盖,消除阻碍后,气流从口中流出。声母的成阻、持阻、除阻在发音时是短暂完整的,它与演唱时每个音节出字的气息控制有很大关系。成阻构成发音受阻部位的阻力,持阻是气流蓄气的强弱、对除阻时力度强弱或弹性,以及字音的清晰程度有直接影响。发音部位是指声母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如我们唱“棚”和“子”时,感到着两个字的声母的阻气部位和接触着力点各不相同,“棚”字是双唇阻气接触着力点在双唇,而“子”字则受到舌前部和上、下齿三方面的阻气,接触着力点在舌前部和上下齿,着说明由于构成阻气的部位不同,就产生出许多不同的声母。

2、 韵母:即“母音”。它是一个字音声母后面的部分。是音节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韵母在音节中往往充当字腹部分。韵母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而且通过口、咽、鼻腔时不受任何阻碍,因此声音十分响亮,同时可以任意延长。音色和共鸣的完美体现也是靠韵母的音乐化,语言和演唱的响度和达远也是韵母的作用。

(二)声调:长沙话是有声调的语言。一个音节或字除了声、韵之外,还必须有声调。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它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所以声调也叫字调。由于长沙话变化较多,所以它具有六种声调:除轻声外,共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6个声调。例如:朱、渠、主、注、住、菊六个字在长沙方言中发音相同,而音调则分别对应着上述的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六个声调。

实际上演员或曲作者在设计唱腔时,除了情绪和曲调的变化外,主要还是根据唱词的声调高、低、升降变化来摆字的,演唱中的“倒字”或“字音不正”,主要是指字的声调与唱腔的旋律没有和谐统一,或出现咬字不准的现象,所以在曲谱中我们用装饰音来“正字”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掌握里长沙方言六声的变化,就可以把字音的语势表现得更加清楚,使字音更加清晰、准确。这些都是与声调有密切关系而体现出来的,说明声调在念白和演唱中的重要性。

二、 咬字、吐字、归韵收音

我们要提高花鼓戏的演唱水准,除了要讲好标准的长沙话外,还要认真学习花鼓戏演唱发音的三个阶段:咬字、吐字、归韵收音。即“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吐字方法。咬字是指发音的开始阶段,即发出字头部分;吐字是继字头之后发出的韵母,产生共鸣的阶段;归韵收音即唱字的收尾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发音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全过程。准确的咬字、吐字、归韵收音,是使字音准确、清晰、圆满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戏曲声学里“字正腔圆”的重要前提。

(一)咬字

字头就是字的开头声母。按我国传统音韵学术语称为“五音”的,是指声母发声的五个部位即:唇、舌、喉、牙、齿,声母在口腔中的咬字部位不同而分为八种:唇音(双唇、唇齿)、舌音、喉音、牙音、齿音、半翘舌音、鼻音。从以上八种咬字部位来分析,在完成整个字的咬吐过程中,口腔的咬字器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传统的戏曲和曲艺,都强调字的“劲头”、“口力”,形象地比喻为:“字在嘴里的劲头要象大猫叼小猫一样。”又提出咬字头的位置要高,要加强其适度弹性,在咬字的方法和部位的准确性上要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声母的发音与舌头有关,在凯尔赛的《嗓音的训练》中谈到:“必须十分强调,要懂得发音吐字过程中舌头的作用,歌唱者许多不好的发音咬字不是由于咬头不灵活、不稳健,就是由于歌唱者有意识的企图把舌头保持得平平正正,其实不应该这样。”

(二)吐字

字腹是指唱字的韵母时,怎样运用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种基本口形,来找准吐字的着力点和部位,予以引长,从而使字唱得更加准确、清楚,按我国传统音韵学术语被称为“四呼”。字腹咏唱的时值占唱腔曲调的绝大部分,声音引长的部分主要是韵母在充分发挥作用。有人说:“演唱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也是一种韵母的艺术。”如果从韵母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归韵收音

是字尾阶段,也是韵母的收尾部分,至此一个字的全过程即将结束。要使一个字有头有尾完整准确,必须收好字尾,归韵收音不分明,影响词意的表达。字尾既是一个字的完结部分,又是下一个字音发音的先导,字音的清晰、准确与否和字音的正确衔接有很大关系。

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戏剧种,在清代中叶,便以戏曲形式在江南各地农村中出现,并在两、三百年前就非常盛行,尽管这种演唱并不尽善尽美,也无系统理论。但近年来出现的湘籍歌唱家大多来自曾经从事花鼓表演的演员,这也就促使我们去探究它的唱法的科学性。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的浅薄体会,科学的唱法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