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学术界对区域音乐纳入高校教学体系有了理性的清晰认知,此前各地虽或多或少将区域音乐纳入到当地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但多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经验交流。这一次会议的召开,给各地的区域音乐研究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的平台。这将促使区域音乐纳入高校教学体系有一个新的突破,并将催生一批研究成果。

岳阳洞庭湖一带的洞庭渔歌作为一种区域音乐,也在尝试学校传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一致好评。这一作品的成功给洞庭渔歌的学校传承方式和方法带来重大的启示。也就是说,洞庭渔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采用这种改编的方式进行部分传承。

虽然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方式的争论此起彼伏,但是争论终归抵不过现实,对于某些濒临消亡的小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各级政府不可能投入巨大的资金去保护,而且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方无论从观念还是音乐资源上都难以做到所谓的原生保护,因此,当地高校的改编式传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民间音乐文化保护方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承,不仅传承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审美品质也有所提升。虽然这种提升建立在对于原生文化属性的某种改变基础上,但是,文化终归是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从历史的眼光看,没有所谓的原生,只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异。没有妥协就不会有坚持,这种观念用在原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新编表演唱《洞庭渔歌》的审美特征及成功解析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创作的表演唱《洞庭渔歌》之所以深得广泛好评,并获得大奖,正因为改编契合了民间音乐传承的某种需求共识,也与观众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某种审美期待有关。

这首作品由原生的四首洞庭渔歌连缀改编而成,即《嫁人要嫁打渔郎》、《口唱渔歌把妹逗》、《好藤才能结好瓜》、《一唱渔歌二找郎》。改编保持了原来的曲调,只做了调性调整以及编曲,没有改变曲调的旋律。编曲的选材也非常精心,每一首都是适合男女对唱的作品,而且都是情歌。这样就给男女演员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改编后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音乐时尚化。作品在服装、音乐改编、包装、表演方面都注重时尚元素和民间元素的整合。又以民间元素为主体的。音乐、服装和道具的创意,都没有脱离湖南民间文化元素的范畴。

2、在原生态唱法的比赛中,汉族原生态表演比较缺乏,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多数汉族居住的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迅速,也跟汉民族更加注重保护官方的音乐艺术,而民间艺术不具备主流保护资格等因素有关,因此长期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在都市化潮流涌来的时候,被淘汰是很正常的。这使得洞庭渔歌在数量较少的汉族原生态音乐中显得很抢眼。这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一个原因。另外,这种汉族原生态民歌与广大观众具有生活背景的共性化,较少数民族的音乐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其审美接受也具有普适性。

3、 《洞庭渔歌》所选的四首作品戏剧性很强,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都是渔民打渔的生活场景,生活气息浓,形象性和故事性很强,所以表演性和场景性很强。男女打情骂俏,方言的魅力以及爱情的调侃,使得音乐俏丽活泼,给人以清新纯净的质感。这种审美在以往的电视媒体上也很少见,所以大众具有一种好奇的审美满足感,歌词本身充满了幽默感,整个音乐欢快调皮,健康且富有激情,也充满了湖南人的某种娱乐和自嘲精神。音乐特征(湖南民歌的特点)字多腔少, 短促调皮,跟地方语言语调结合非常紧密,衬词、拖腔、音调、旋律特点使得整首作品非常紧凑和精致。

4、 《洞庭渔歌》选择的四首作品都是情歌,学校在组织这种表演队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春靓丽的男女大学生组合给舞台带来一股朝气,音乐情绪和意境恰好契合表演者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气质,表演起来很容易到位。这也为表演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 节目的道具设计和运用也非常典型和巧妙。渔网和男性草帽的颜色也非常有品位,男女服饰色彩的搭配看起来非常舒适。渔网的两用设计非常独特。如果仔细品味,整个节目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精心设计,无一挂漏,好的作品处处充满了良苦用心,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当然,《洞庭渔歌》的成功主要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但是,也不能排除评委对于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保护的倾斜。当然,也有局外人的审美好奇。总之,这个作品的成功是所有方面都做到了恰到好处。如果沿着这个方向,洞庭渔歌的保护也许会走出一条独特的新路。

再完美的作品总会有瑕疵。《洞庭渔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节目形式的需要,演员是从舞蹈和声乐两个专业选出来的,除了年纪参差不齐外,演唱和表演的技能修养也做不到整齐划一。又因年龄和舞台经验的限制,表演从声腔到形体过于小家子气。舞美也因地方文化的局限和投入资金的有限显得不够大气,气势铺排得不够,表演规模也偏小。加上学生思维以及素质的局限,表演不够大气舒展。如果是成年人或者专业的演员,效果会更好。尤其是男生的表演过于生硬,拘谨。

看完这个节目,不自觉地想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很多民间音乐的境遇正是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洞庭渔歌》的成功启示

目前,湖南理工学院对于洞庭渔歌的传承与保护才刚刚启动,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没有很强烈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观念。无论是搜集整理还是引入教学或是培养观众,都处于零碎的节目编排阶段,没有系统的教学安排,自然,大量资金投入更谈不上。洞庭渔歌的演出形式和演出人员都是应景应时,临时筛选。作品没有保障,除了临时性的参加比赛,没有固定的选练方式。一切都在起步阶段,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到相关规章的制定,都处在启蒙阶段。

《洞庭渔歌》的演员是从舞蹈专业和声乐专业凑的。如果学校能够建立成熟的洞庭渔歌班或者洞庭乐舞班,从招生到课程设置都注意表演的需要, 那么将来的表演质量有可能改观。这个班可以办成从系部现有学生公开选拔的特色专业班或者提高班,也可以另行招生。如果规模扩大,包装更加时尚大气就可以登上更大的舞台,可以成为大型歌舞即洞庭渔歌或者“洞庭乐舞”(包含了舞蹈、器乐、声乐、歌舞)。

但愿这个节目的成功能够促使学校加大采集、挖掘、整理、编纂教材,创编歌舞以及声乐器乐作品的投入和力度,加强理论研究,真正建立起地方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为岳阳城市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学校不仅有了办学特色,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地方音乐文化,使学校形成音乐品牌意识(包括特色专业品牌和城市文化品牌)。另外,要将这种民间音乐文化融入当下的音乐文化生活,还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途径,不仅通过比赛、展演,而且要进行商业化运营。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编号:2009Y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