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好教材“情景图”服务于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好教材“情景图”服务于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开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一股浓浓的时代信息扑面而来,情境图更是教材中的一大亮点。这些情境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是一个“活”的教材资源。“情境图”的展示,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学生能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材中“情境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情境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利用“情境图”,激活学生学习拼音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过程。为落实课标这一要求,避免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枯燥和乏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文化韵律,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新教材(人教版)汉语拼音部分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绘制了许多幅美观、活泼、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图”。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一教材优势,把生活的情景与学习拼音联系起来。例如教学“g、k、h”一课时,我先让小朋友们观察插图,指导他们边观察边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小朋友个个兴趣盎然,说了很多:如一只白鸽衔着橄榄枝在空中飞;八只蝌蚪在水里游玩;两个小孩子坐在椅子上喝水等等。接着由白鸽的“鸽”引出声母“g”;蝌蚪的“蝌”引出声母“k”;喝水的“喝”引出声母“h”。学生由画面进入了学习情境之中,对抽象的字母也由不感兴趣到想认识它们了。然后,再借助情境图指导学生读准“g、k、h”的读音,识记它们的形。怎样记住它们的形呢?我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画,让他们说说这三个声母像图画上的什么?学生也说了很多:如“g”像白鸽嘴里衔着的那根橄榄枝;“k”像两只小蝌蚪在吃水草;“h”像两个小孩子喝水时坐的椅子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描出图中与字母相似的地方。这样,通过“看图――述图――描图”,在儿童的大脑中深刻地印上了拼音字母的图式。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拼音并不难,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拼音,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拼音,掌握好语言的兴趣。

二、利用“情境图”,搭建学生口语交际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具体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进行。可见创设交际情境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进行,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一年级实验教材就能根据“口语交际”教材每一个“话题”的内容与特点,充分挖掘每一个口语交际教材的情境内涵,精心绘制了“情境图”。这些“情境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选编了许多使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争有辩、有议有感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展现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内容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内容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的瞬间的情景,它们一般都具体交待口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场合、过程等,是为能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这些情景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也为教师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提供凭借、素材、“展开点”的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挥这些“情境图”的作用,并根据或凭借这些“情境图”创设真的与生活相似的易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例如: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中的《该怎么办》,课本安排了三幅这样的情境插图:第一幅图讲了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第二幅图介绍了王爷爷很感激小明,就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的辛苦费,小明不要,而王爷爷一定要让小明收下,否则就不让小明取奶;第三幅图是口语交际重点训练的“情景图”,这时小明该怎么办?要求大家替小明想办法。这件事学生似曾经历过,他们有话可说,而问题的答案又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三幅图画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三幅图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主意、想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生通过争论和交流后,自然而然就会选出一个较好的办法为小明解决问题。这样的看图进行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情境图”,插上学生自由想象翅膀

在学生的学习中,想象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是创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本次课改就很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在一年级实验教材课文中就安排了许多可让学生想象的情境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情境图中想象因素,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飞翔。例如:教学《小小的船》指导学生观察:小女孩划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遨游,星星在她身边闪烁。学生被带到了神奇无比的天空中。此时我们就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到宇宙旅行,将会看到什么,是不是“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看到“宇宙飞船”、“外星人”、“人造卫星”、“月球上的玉兔”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就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

四、利用“情境图”,渗透学生人文教育思想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在课文中渗透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做到文道结合,达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是我们课改工作中要完成的目标。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情境图”就很重视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在每幅图中力求凸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每幅“情境图”在视觉上能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幸福的回忆,而且在内容上都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教育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捕捉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活动。例如:《在家里》一课的“情境图”,蕴含着一个和谐幸福家庭的生活情景:晚上爸爸与妈妈忙完一天工作后,在家里悠闲地读书看报互相交流着一天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事情。他们的小女儿端来一盘水果递给劳累一天的爸爸和妈妈吃,受到爸妈的夸奖。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多么和谐的家庭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这美好的情景,让学生谈自己的平时在家里的所为,从中学习小女孩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好品质。又如:《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情境图,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壮观的场面,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在教学时我们可利用这个“情境图”,让学生结合学校升国旗时的情景,谈谈当时的场面,当时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热爱的感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情景图”是学生生活的“活化石”,是教学的好标本,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去激活它们,让课文中的插图绽放出光彩。这样学生就能在彩色的世界中遨游,去探索,去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的升华和人文的熏陶。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