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诗教法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诗教法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古诗教学存在一种极端现象,那就是本着“背诵为主,理解为辅,默出就行”的“原则”,过分重视对古诗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精粹的古诗对培养学生欣赏及鉴赏水平、美感等的重要性。

我国是诗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既绚丽又斑澜的诗歌史。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孕育文明、含蓄、儒雅的中国人性格的肥沃文化土壤。学生们学好古诗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怎能够只记住诗歌的形而漠视其意呢?“中国人不懂诗枉为中国人”,这虽然偏激,但静心思虑,作为文学引导者的语文教师,却的确应担负起古诗传播的责任。在此,我仅就上述古诗教法提出些建议,结合自己短暂的教学实践经验,抛砖引玉,斫论方法,与同仁商榷。

古诗是一门既抽象又形象的艺术。说它抽象,是因为它用极精炼极有限的文字表达极丰富极含蕴的内容;说它形象,是因它读来富有乐感,如画如歌,令人遐思联翩,宛如诗中情境皆在眼前。故,在从事古诗教学中,须抓住这一特点,在诗歌的朗读、配乐、绘画、炼字、发散五个方面做文章,使学生既懂得古诗又培养了美感,陶冶了情操。

首先,用音乐来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及共鸣。古诗在感情上可分为愉悦、悠闲、愁苦、忧怨、悲愤、激昂几类。一些诗作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作者的抒情叙事都比较难令学生体会。学诗的初始阶段如能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就能为学诗营造浓郁的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音乐就可以起催发激情的作用。你可以配以与所学诗情感接近的乐曲,边欣赏音乐边识记理解诗的内容。比如,上学期我进行了一次公开课,内容是《诗词五首》,针对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选用了《永远》这首歌,让大家欣赏。因为本诗传达出的是健康、向上,既有依依不舍又有不需徒自伤感的情调,而《永远》中“无论在天涯,无论在海角,我的心会陪伴在你身旁”几句又刚合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的意蕴。同学们沉浸到郭峰那宽厚、粗犷的歌声中,自然能生发出朋友离别互相珍重,不要悲伤,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鸣。接着再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反应敏捷,表现活跃,效果非常佳。同样的,可用二胡独奏曲让学生体会《送元二使安西》之凄清冷落与忧郁愁苦,用横笛的明丽欢快来渲染《春夜喜雨》,用琵琶的激昂及胡琴的悲壮来给《观沧海》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润情,用《蓝色多瑙河》来体味《钱塘湖春行》或《惠崇〈春江晚景〉》的闲适悠静。当然,也可以用音乐来引出与之内容相关的古诗。如由《明月几时有》(王菲)引出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总之,运用音乐,能够让学生滋生酝酿与古诗协调的情绪及情感,变抽象无形的情调为具体可感的乐感,渲染诗歌的主题气氛,从而为顺利教学铺情感之路。

其次,可用绘画的方式描写古诗的内容。仍举一例,我在讲授《望天门山》一诗时,分析完诗意,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诗句画出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待他们画完,再令其互相对照、讨论,从而使他们对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我再将自己在课前画好的小黑板上的画取出供大家品评,并仔细描述我在画此幅画时的步骤或发挥联想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踊跃参与图画制作的时候,就能够由好奇或好玩的心理逐步转移到学习及掌握古诗上来。《望天门山》中的“中断”、“开”、“对”、“出”的雄奇险峻山水特点及作者豪迈奔放的诗歌情调已铭刻在同学们的心里,这就是采用了以画述诗、以画现诗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这是其中一种,即诗表达的画面较简单,适合学生即席创作。另外,诗意较难的,则可发动学生大胆设想,由大家补充完成,用口头评述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还有一种,那就是诗歌描写的景物本来就有,现在仍存在,就可由学生朗读背诵出之后,让他们边联想边作草图,之后出示景物图片供大家参考。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物,《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原画都可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

总之,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诗的内容,不仅能使诗歌精炼的语言具体化,含蓄深远的意境明了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可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甚至鉴赏能力。

再次,俗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对于古诗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常认为背出了古诗也就掌握了它的一半,我认为这也不全对。正确的朗读应该是有目的地进行的。首先要在节奏上掌握好,在语调、停顿、语速、语气、语音的变化上区分明确。用鲜明强烈的节奏感来生情。我在教授每首古诗时,一定会引导学生去划分出正确的节奏,首先范读,培养学生的感觉,再令其依节奏熟读至背诵出该诗,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对诗的内容进行提示性的指导分析,在懂得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边读边理解,那样,印象就深刻了,就不会“只知皮不知肉”了。掌握节奏的工作做好了,实际也是对诗歌的音乐性的体会达到了初步的阶段,有条件的地方或时候,也可以利用录音磁带或配乐朗诵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反复训练,使学生既理解了古诗内容又掌握了朗读技巧,甚至还可培养乐感及品味古诗意境。

大凡有突出文学成就的名作家,都是著名的诗人,没有优秀的文学造诣,诗作是难以名垂千古的。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但要研解其内容、作者感情,还应对诗的炼字、创作有粗浅的了解。所以,教育学生对凝炼的诗歌语言进行剖析也是有必要的。“僧敲月下门”之“敲”为何好于“推”,“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为何又非“过、满”之类能比?全在炼字上的工夫。古诗一般都言简意赅。我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时,在“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尽”字的推敲上发动学生积极思考,用“饮”字与之对比,引起讨论。同学们经过激烈的争论,不仅懂得炼字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写作上如何用最恰当的字、词、句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有些时候,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扩写、改写,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依据古诗,写一段话描绘山水诗中的景物,或抒发一段自己读诗的心得,或揣测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还有许多方式都可运用,许多诗可以入画,可以入乐,但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懂这些,也要从古人身上吸取创作的灵感,学会由诗发散到作文写作上,这才是学诗的根本目的。像《惠崇〈春江晚景〉》、《石壕吏》、《卖炭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等诗都可作为激发创作思维的典例。

或许,有人会认为,对古诗的欣赏、鉴赏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初中只需背出即可,因为根本不会考诗歌阅读之类的题型。这与本文开头的观点一致。孰知世界本无无本之木,没有培养起阅读欣赏古诗的习惯,又怎能去高谈什么诗歌流派、什么深远意境呢?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梅关中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