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创作而教,让创意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传统的程序设计软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在一些程序语句的理解与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Scratch可以说是编程软件,更可以说是创作软件,积木式的脚本搭建降低了学习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重点放在作品的设计上,而“为创作而教”的教学理念倡导文化与技术的有机融合,使技术的学习为儿童的数字文化创作服务,培养他们借助技术表达思想观念、表达生活的能力,把儿童从文化的消费者转变为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这一教学思想为指导的五步教学模式:主题创作、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下面谈谈五步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主题创作,“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应用
“半成品加工”策略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技术“留白”,能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该策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如何设计“半成品”、如何有效使用“半成品”、如何对“半成品”教学进行评价等方面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采用了“半成品”加工的策略,但整节课只设计了一个“半成品”,让学生更专注于完成一个主题的作品,即创作一个有趣的动画场景。在这个“半成品”中,提供了一个舞台和四个角色,小猫是学生最熟悉的程序默认的角色,苹果树是带脚本的动画角色,云朵、波浪两个角色分别只设计了一个造型,为学生创作降低一些难度。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模仿苹果树角色的脚本让小猫动起来,激发创作的兴趣,接着尝试选择程序自带的角色动起来,激发创作的欲望,最后加入自己设计的角色,实现自己的创意,最终形成一幅生动个性的动画场景。在整个对“半成品”加工创作的过程中,从简单模仿,到自主选择,最后自主设计,既做到了知识的理解,又得到了应用的练习,还更开放地进行了自主的创作,技术的难度在逐层递进,学生的创意想法也在不断地被激发,完成一次技术融入创作的有意义的主题学习之旅。
二、范例研习,着重知识要点的理解
一个好的范例,能使学生由点及面,快速掌握规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本课以“半成品”中的苹果树生长动画作为范例,为这个角色设计了多个造型,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下一造型”指令的功能。除了精心选择范例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研习后对范例的再次重点剖析不容忽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指令的功能。
教学片断
师:单击“下一个造型”的指令可以单步执行这条指令(反复单击),看到了什么?
生:苹果树又动起来了
师:你明白“下一个造型”指令的作用了吗?
师:通过切换造型就能形成动画,现在还是手动,能自动吗?
生:加“重复执行”
师加指令生观看脚本运行结果。
师:计算机运行速度太快了,眼睛跟不上造型切换的速度,怎么办?
生:加“等待”
师:理解这个脚本了吗?
这个教学引导过程不仅是学生对各个指令功能理解的过程,也是脚本调试搭建实现效果的过程。
三、模仿设计,注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模仿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就感,后续的自由创作就会更有信心。尽管是模仿,但在学习中也会出现问题,有问题正反映了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应及时反馈,共同分析解决。
本课分别进行了两个难度略有递增的模仿设计,一是让小猫动起来,二是自己从程序提供的角色中添加一个角色形成动画,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指令的学习过程。前者的模仿都非常成功,但在后者的模仿设计中,有的学生选择了单造型的角色,尽管指令搭建正确也不能形成动画,及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再次深刻理解造型动画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角色一定要有至少两个造型。还有的学生选择了与场景不符合的角色,如蝙蝠,这也需要教师在操作反馈过程中适时引导,让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合理性与画面的审美达成共识。而学生的这些易发错误又会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程序提供的角色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让学生产生自觉创作的欲望,能让学生更有目的、更有思想的去进行接下来的自由创作。
四、自由创作,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自由创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作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首先是创作预想的交流。让学生在创作之前谈谈角色创作的想法,相互给予启发,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是让角色简单地动起来,而是有目的,有想法地动起来。其次是示范必要的创作技巧。在创作一个角色的不同造型时,可以复制上一个造型,修改成下一个造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来降低操作的技术难度。最后是关注个体差异。特别是对于操作技能稍弱的学生,在“半成品”中加入云朵和波浪的角色可以降低设计的难度,只要两个造型放在不同的位置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这样,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创作完成新的造型动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分享交流,依托网络平台的优势
完成了创意的设计后,分享交流环节可以使学生获得互相学习、评价和修改完善的机会。课堂上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因受时间的限制,往往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挑几个优秀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零散的口头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短时的记忆,对于评价的结果难以长久保存,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评与被评都轮不到他们,普遍缺乏成就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也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没办法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达不到有效交流评价的目的。
本课的作品分享与评价交流充分发挥了LearnSite网络平台的功能,学生上传作品后,不仅让教师能及时地对每一份作品做出评价,而且学生也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除了能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外,学生间也能互相评价,评价的主体性与多元化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同时,交流评价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品的缺点和不足,重新认识作品,激发新的创意,更好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公认的优秀作品还能被列入“作品收藏”中,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网络弥补了课堂作品分享与评价交流的局限性,让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对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案重新学习,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运用该技术完全进行自主设计,实现更好的创意。学习与评价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样的学习平台是“为创作而教”教学而搭建的有效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