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接酶链反应 LCR 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解脲支原体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接酶链反应 LCR 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解脲支原体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lcr与pcr检测解脲支原体(uu)泌尿生殖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与差别,方法:用lcr法与pcr法对232份临床病历进行检测uu,其中201份来源于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lcr检测法检测232份标本,uu阳性率为29%(69/232),pcr法检测232份标本,阳性率为23%(55/232)。lcr与pcr检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lcr用于临床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在诊断泌尿生殖感染中有极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支原体,解尿;基因,扩增;连接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

解脲支原体(uu)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是感染泌尿生殖道,口腔,直肠和眼结膜表面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uu既可导致性传播疾病,又可引起女性盆腔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对女性不孕不育及通过血液感染新生儿也有必然的联系。目前uu的检测有金标法,酶联免疫法 ,培养法等。随着科技的发展,pcr法用基因扩增法进行检测uu,是扩增产物经核酸探针特异检测技术。

lcr法是依赖靶核酸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的连接技术。我们对临床232例标本用pcr 和lcr进行uu的检测,在此对检测结果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全部标本来源于本院2010年12月—2011年3月泌尿生殖门诊23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感染症状,临床怀疑为uu感染。

1.2 试剂及仪器 pcr法试剂采用上海万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pcr液相杂交试剂盒。lcr法试剂采用的是美国abbot公司提供的uu诊断试剂盒。pcr与lcr的扩增仪均为abboot lcx thermal cycler ,测定仪为abboot lcx@r analyzer .

2 方法

2.1 标本采集 按照常规方法采集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放置于含1.5毫升标本保存液的试剂管中立即送检,

2.2 lcr检测 严格按照美国abbot公司提供的uu诊断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扩增条件:温度90度,加热300秒进行循环。循环参数:变性:97度,30秒 。退火55度,30秒,延伸62度60秒,40次循环。

2.3 pcr检测 严格按照上海万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pcr液相杂交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扩增条件:温度95度,加热450秒进行循环,循环参数:变性:97度,60秒 ,退火60度,90秒,延伸65度80秒,60次循环

2.4 认证实验 根据扩大金标准,lcr阳性为阳性,pcr阴性,pcr阳性时,应补充用直接荧光抗体实验确认。

3 结果

用lcr检测的患者标本中,阳性标本率为29%。 pcr检测的标本中阳性率为23% ,测定结果见表:

(x2=30.5 p<0.05) 注意 部分标本同时做了直接荧光抗体实验确认

结果显示:lcr与pcr法相比较,x2=30.5 p〈0.05 ,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性,lcr明显优于pcr,lcr 在检测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的uu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pcr。

4 讨论

快速,准确的检测uu是临床检测不断寻求的方法,以往常用的金标法,酶联免疫法 ,培养法等,误差大,干扰因素多,结果不准确,反应不灵敏。而以往的标本用尿液检测,因为标本的不确定性,保存的不符合检测使用,在检测的过程中容易被污染,其他干扰因素的加大,更是造成了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同时尿液标本的uu含量较少,也不利于检测。而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的uu来自病变的接触部位,污染少,而且来自其他部位的污染细菌少,结果更为直接,明确。但是不利的方面是带给患者的损伤和心理有一定的痛苦。本实验结果证明,lcr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lcr是在连接酶扩增反应中,引入热稳定的dna连接酶而建立的,类似pcr的新技术。lcr与pcr不同,它应用四种寡核苷酸探针,以达到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反应检测时间也比pcr短而且能够进行自动检测而pcr无此功能,lcr与pcr检测uu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经济,检测标本量大,(2)灵敏度高,漏诊率低,适合检测各种发病人群,包括早期感染者,和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3)重复性好,操作与检验人员的经验等主观因素无关。(4)特异性高,只要引物设计合理,严格操作程序,避免积累性污染,假阳性可以避免的。

总之,用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为标本的lcr实验是一种适用的,灵敏的,快速的诊断实验。在检测泌尿生殖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车雅敏 左氧氟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64

[2] 吴进曾,高谷音。解脲支原体与不孕不育关系的探讨。男性学杂志,1991,5:27

[3] 孙红妹,郭章溉,吴连方。解脲支原体与新生儿的感染。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