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启思性”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启思性”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式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启思性”教学一直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什么是“启思性”教学、“启思性”教学的重要性、怎样进行“启思性”以及在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启思性 教学重要性 教学实施 教学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88-01

一、什么是“启思性”教学

“启思性”教学是启发性教学的延伸,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用公式表示为:启发+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启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性教学源于古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华罗庚、苏步青都采用启发性来指导教学。可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重在理解,想清道理。如果只是教师讲解,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不可能真正深入地理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得到锻炼。所以,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具体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核心。不善于独立思考,各方面具体能力的培养将受到极大影响,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遇到的新的、难的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启思性”教学的实施

1.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情景设置法

初中生还处于一种形象思维的阶段,特别是对于才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无原则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往往会适得其反,时间花了,最后什么也没学到。记得听过这样一节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然后就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一堂课下来,能得到其中一条规律的学生寥寥无几。在物理教学别是在物理的实验探究中,启发性教学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上例中,如果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如在PPT上设置一些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讨论,教学效果要好多。所以启发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也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就算,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说,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修改猜想或假说,再到实际中检验。这些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没有情境的探究显得苍白无力。

2.设置物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设置法

问题的设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引导着学生思维的内容和方向。因此教师对教学中探究的问题可分层次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喜悦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让学生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分层次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并不复杂难懂、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位学生都可以是一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验探究中如此,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3.进行物理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实验提升法

通过观察、实践易于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等过程。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精选试题练习,锻炼学生思维――练习提升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并且要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试题的练习在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又稍高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深题目的难度,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讲的给学生做练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让学生陷于题海,若是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师努力寻求先进并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初衷。

四、“启思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进行精心准备

“启思性”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凸显的很重要。教师要先要吃透教材,对学生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知识结构、创设探究情境、根据学情设计启发性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充分了解、因材施教等。

2.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很重要,学生的反思同样重要。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处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任何不经过思考、辩论、验证的结论都是浮于表面的知道,而非真正的理解,也就无法真正的应用。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与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思性”教学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偏失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

4.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力。当然,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仅限于课堂,学生课外的时间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启思性”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也正如老话所讲的,是“受之于渔”而非“鱼”,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启思性”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探索的一项课程。

参考文献:

[1]宋晓楼.《初中物理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J.《中学物理》,2007

[2]王婷,耿夫利,刘刚.《对启发性教学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1,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