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启功学书启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启功学书启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家的学书之路与甘苦心得,对眼下孩子们的启迪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我们举启先生为例。

那么,启功先生是怎样走上学书这样一条道路的呢?他说:有一次,一位长亲命我画一幅画,说要装裱后挂起来,我感到很光荣。但长亲又说:“画完后你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题写。”那意思是说,我的字太差,这对我刺激很大。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好字,给自己争口气。这样一辈子就跟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先生学习书法是从哪里入手的?原来,先生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兆页 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当时先生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先生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工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先生觉得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先生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

在学书法过程中要点有哪些呢?对此先生说:多看、多写是真的。有人说第一要天分。这个天分就很难说了,有人很笨,写久了也能成他一个规格、体势。多看是重要的,多写也是重要的。无论如何,眼睛老看,手老写,看得丰富极了,他也就可以随便批评谁对谁不对了。当然那个对不对的内容,他说的就未必对了。你想想,各人一个手法,各人一个习惯,他说不合他那个习惯,就不对,那恐怕也不合适。所以我觉得还是得多看多写。多写多看这才重要;但是只多看多写还是不行,我觉得还得多临。拿古代某一家的方法,他那个结构、位置很重要,我是这么想的。这是我个人一个不成熟的感觉。所以我曾想,写字有三个次序。先把一个字拿来,鉴赏一个字,比如是“天”或者是“三”,简单的笔画。眼睛看着,手底下笔写着,写完了并不好看。第二,摹着写。薄纸铺在帖上头,现在更方便了,有塑料薄膜,蒙在帖上,不致洇到帖上,按着笔画写。第三,对着字帖再写。经过这三个,就截然不同了。我是笨办法。我觉得临也很重要,光看恐怕不解决问题。

“另外,我以为,学书入门似宜先熟记其‘形’。记‘形’的方法,应该先记其形状、长短。如某字某笔长、某笔短,什么角度,什么方向,等等,实际上书法问题,在基础阶段,都是很细碎具体的东西,你会了就有模样,不会就没模样。所以初学的儿童,应该先写‘照格’,蒙着写;后写‘背格’。熟悉了,再看帖写字。如果初学者识字不多,即要求其看其‘神’,问其神要行要坐,还是要飞,恐怕未必能说得出来。拙见以为,入门者(只论初学,不论年龄),先看帖上一个字,即仿写一个字;第二用透明纸罩在帖上描写一次;第三,再对帖临写一次。如此写上一段时间,而逐渐记住某字某笔长、某笔弯曲,字的形状逐渐熟悉记住,这样入门,从形到神(全貌)就逐渐可以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