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将高职教育转化成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高职院校“入口”旺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形成“党政齐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开拓创新,以保障毕业生顺利、充分、稳定就业。

关键词:“出口”;“ 入口”;高职教育;就业质量

出口“畅”才能入口“旺”,2016年-2020年十三五期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生源减少与新建本科(含独立学院)向高职本科转型会给高职院校办学带来严峻考验,高职院校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保证“入口”,积极拓宽“出口”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将高职教育转化成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高职院校“入口”旺的重要手段。

1.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一方面,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发展形势良好。《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发展潜力逐步提升,月收入连续5年增长,专业相关度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近5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稳中有升。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毕业生受到当今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出现了就业期望值过高、功利性择业观、依赖与从众心态等,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与社会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择业难,择业随意,离职率高,满意度低,跳槽频繁,稳定性差。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持续偏高,有52%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2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2.1学院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激励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需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将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各项工作的突出地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为学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就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激励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大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完善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就业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明确细则。保障就业经费的及时到位,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制度保障,推动提升全体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益。

2.2立足市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序推进校企合作

2.2.1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不断拓展订单实习与就业基地

高职毕业生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学院要建立用人单位和校友信息库,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主动开拓就业市场,发挥高校与用人单位各自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方面要进行大胆探索,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2.2就业推荐端口前移,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

针对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主动调整课程设置,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将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探索校企联系、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疏通学生就业和企业引入人才这个重要的人力资源大通道。

在大一推行“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聘请优秀校友等为代表的企业专家担任班级企业导师,邀请他们定期参加班级活动、参与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

在大二企业顶岗进课程。根据市场动态,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训,着重着重实习和锻炼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大三企业经营进课堂。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企业经营实务、就业形势、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进课堂讲座,切实拉近了学生与行业、企业的距离,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业务技能及市场意识,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2.3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良性需求互动,保证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把网络、手机、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融入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完善自主开发的就业信息网,推进签约管理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就业指导服务系统的建设,成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当务之急。

高度重视,准确定位。学院对于就业信息化建设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了相关组织机构,在有关部门配合下,成立了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做好就业信息网建设,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认真筛选,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权威就业信息每天都会有大量更新,通过电话、邮件、网络搜索大量就业信息,并及时更新,通过签约管理系统、企业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网站上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审核,确保网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言论可控。

完善功能,创新手段。围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包括收集并管理毕业生生源信息,收集并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政策规定;提供就业动态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包括网上就业指导咨询,网上答复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类似 “就业咨询”信息平台的互动功能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问的沟通和交流、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4依托学院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创业教育,以创业促就业完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衔接,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实践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实践环节、创业竞赛、创业咨询辅导等环节,将学生创业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创新项目“孵化”基地,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便利;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以创业促就业,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劳兆汉等.关于高校就业率的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以南昌市高职院校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8

[3]李保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9(12)

[4]曾向昌.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系统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李想.黄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