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美的格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中国传统图案中的美的格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样式,图案的形成和发展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数千年历史的审美和生活的智慧,千百年来各族劳动人民发挥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数以万计的艺术纹样,并被人们代代相传、不断创新。传统纹样所表述的语言不仅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一个客观物象记录,同时还可以表达人类的生活情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缩影。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装饰符号,更应探究其深层意义,揭示它的真实内容和隐蔽结构。

“喜相逢”图案之溯源

“喜相逢”纹样是中国装饰中的一个传统纹样,肇始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绵延流传至今。早期的“喜相逢”纹样就是以“双鱼”作为其骨骼中的主要元素,双鱼的状态与新石器时代较流行的“旋涡纹”十分相似,“旋涡纹”的发展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人类装饰形式的基本样式。因此,追溯中国传统纹样“喜相逢”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有关水的“旋涡纹”的相关特征,也就是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开始的。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认为:原始民族的装潢,大多数是取材于自然界,它们是自然形态的模拟。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文化中,先民们为了纺纱织布发明了一种陶制纺线用具,名为“纺轮”,其表面有彩绘,故称其为“彩陶纺轮”。彩陶纺轮上有多种图案样式,我们把其中以抽象的两条鱼构成的纹样称为“双鱼纹”。鱼纹最早见于早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在此后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上鱼纹也较为普遍。从半坡彩陶盆上较复杂的人面鱼纹,到屈家岭彩陶纺轮上的抽象旋转鱼纹,我们会发现鱼纹图形被逐渐简化、并规范化。

“双鱼”纹样以原始人的简单思维,模仿宇宙自然万象,纹样中包含的两两相对旋转的结构,正是“喜相逢”纹样骨骼结构的基本特征所在。因此,将“喜相逢”纹样的源头定为以“旋涡纹”为运动状态的“双鱼纹”样式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在造型艺术上,形态与形态之间相互比照甚至依附、继承,是一种独特的且有利于造型艺术传播的方法。这种利用视觉形

象的相似性来传播的方法,正是体现中国传统纹样的历史文脉性,会让我们觉得远古时期人们的想法和后世人们的想法是多么得一致。“双鱼纹”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纹样对后世的传统装饰艺术“喜相逢”纹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意义在于约定俗成了该纹样的结构和骨骼,并将这种简约的构图规律和普遍的审美体验稳定下来并传承至今。

“喜相逢”图案之美的格式

喜相逢式是一种逆对称的构成形式,两个对称的纹样以S形线为中介,或左右、或上下,相反相成,反转对称,构成圆形适合纹样,类似于太极图。之所以叫做“喜相逢”,是取其纹样两两相对、相互适合,构成圆满之意。追溯资料发现从清代织绣图案中的双蝴蝶到陕西耀州窑刻画花瓷器上出现的两条鱼、两个小孩儿、两只牡丹等巧妙地对置在一个圆形中,舒展自如,相反相成,相互照顾又互相逗趣,产生一种极其协调对立的运动感。从美学角度上来讲,这正合乎“变化与统一”的美,是合乎朴素的辩证的对立统一的美学法则的。

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喜相逢图案对于这样的美的法则,非常充分的的体现在表现的画面上,下面笔者将介绍喜相逢图案建立在美学法则基础上的美的格式。首先,是其图案格式的重复,传统的喜相逢图案用反转重复的排列方式显示出它的美,像重复的蝴蝶、鹦鹉、鸳鸯、凤凰、花、鱼都是利用重复的形象表现出整个图案的整齐。其次是对称,先民在创造喜相逢图案格式时,其设计者之匠心独运着实令人佩服,喜相逢图案繁而不乱,动而不破,都是利用对称这一法则巧妙的把生活中的对称美朴素的呈现在陶器上。再次是对立,利用生活中的动植物,使其之间形成一根相反相成的S形线,把整个画面分成两个阴阳交互的两极,这两极围绕着中心回旋不息,形成一虚一实,有无相生,左右相顾,前后上下相随的一种核心运动。喜相逢图案的又一美的格式是运动与节奏,民间朴素的图案元素运用到这一格式里,都显得动态节奏感非常强烈,像蝴蝶、凤凰、飞龙等在这一格式下都表现出运动、飞舞、互相呼应、回旋等状态,使一个静止的图像在一个圆形中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你追我赶地在空中嬉戏飞翔,载歌载舞的欢乐形象叫后人看来也引起了许多美好的联想。最后是其格式的平衡,喜相逢图案里特别喜欢用很繁复的线条和图案表现它上下左右飞舞的动态美,也出现了使人想象不到的构图,在这一构图里,图案游龙舞凤,十分可爱,但动态之下,图案也掌握了平衡的法则,呈现在面前的不是杂乱无章的繁复舞动,而是像一幅原始音乐中的舞蹈,在不打破图案的平衡前提下,翻飞自如,载歌载舞。

结语

中国劳动人民把“偶”象征天地万物一分为二的千古不变的真理,用浪漫的表现手法在图案艺术的领域中创造性的发挥出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一致而完美的图案,并世代相传,成为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只耀眼的花。“喜相逢”图案的这种美的格式,我们应该赞扬它、称颂它、学习它、继承它,使当今社会的设计能利用这种格式,推成出新,开出更美更好的设计花朵。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杨若希,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专业: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