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很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P3)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分享信息、交流意见、解决分歧、集思广益等形式进行合作[2],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取有用的学习信息来完善自身,从而达到知识上的增长、信息上的拓宽和能力上的提升。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很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点略抒管见。

一、恰当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

语文教师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语文学科的特征出发,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

1.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合作学习

在课前预习中,可以查阅工具书,可以搜集资料,这些学生可以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自学心得,从而丰富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时,可以设计问题:“破毡帽朋友把米运回家,等三个月以后再卖,行情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你认为呢?”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探究农民不得不贱价卖米的种种原因。这可为课堂上探究小说的主题埋下伏笔,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堂学习环节中的合作学习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应在独立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后再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进一步加大学生阅读所得的信息量,从而加深理解,获得深刻的体验。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寻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的变化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补充、综合梳理信息,比较容易理解这一问题,从而初步感悟小说的主旨。

3.课后学习环节中的合作学习

语文课后学习,主要体现在对词语的掌握、课文语段的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写词语、互相批改课文语段的默写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练习题,以促进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比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假如我的父亲菲利普在购买牡蛎时,恰巧与不经意间抬起头的于勒眼光相遇,接下来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写出了许多想象合理的改写小文章。这既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功能,又发挥了学生个体的独立的创造性思维。

二、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要精心组织、合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1.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心平气和、说话有礼貌,认真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从中发现与自己观点的异同,避免交流相同的内容。

2.在合作学习小组内确定一位管理者来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如学习成果交流的记录、组织成员交流的有序发言、组织交流的发言等,这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有效开展。

3.做好不同小组的组间工作。语文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有效的搭配,要防止小组内成员的不公平参与及小组间不合理竞争,既要考虑到成绩的差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性别差异等因素,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和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学习小组可以每组6人,3男3女,分工各不相同且每天循环轮换,有中心发言人1名,材料搜集员1名,纪律管理员1名,组员记分员1名,小组记分员1名,组长1名,成绩好中差搭配,这样可以有效地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感受到参与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种合作学习方式,调动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交流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低,学习效率低下。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1.朗读品悟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分组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修正,不断完善对文章的理解。

2.角色扮演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补充,通过表演在轻松的气氛中进一步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人物的情感,既加深理解,又增强合作。

3.专题研究

教师或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编制成作业题,让学生根据专题作业题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如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名著时,我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勇气”、“友谊”、“善良”、“叛逆”等为专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用小品、朗诵、快板等多种形式开了一节名著阅读汇报课,学习效益显著提高。

4.小组竞赛

根据教材内容及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间竞赛,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认为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评价观念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它只是一个量化了的时段性内容,不能动态、连续地揭示学生发展的其他指标,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的、科学有效的发展型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益。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过程本身的一个重要条件。他所说的检查就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学生独立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我在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前给学生发一张小的表格,分别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他人、课堂反馈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下课时学生将表格填写好交给合作小组的组长统计。这样做,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进行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通过两个星期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大有好转,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中逐步进行自我完善。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根据评价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组内互评,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对自己、对组员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使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组内互评可以培养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全班交流时就会有更准确、流畅、全面的展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如在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某一重难点时,我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在有了一定的思考结果后,再让学生进行组内探究,互相评价、补充、完善,为全班交流展示作好铺垫。这一评价过程也是通过表格,由学生对组员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他人、课堂反馈几个方面进行量化,下课时由语文组长负责统计每个组内成员的得分,每周汇总一次,再评出组内“质疑之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以此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