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本文结合《黄帝内经》中与饮食相关内容,论述了有关饮食养生中应该注意饮食的结构,饮食的节律,饮食的禁忌,对现代养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饮食结构;饮食节律;饮食禁忌

【中图分类号】 R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22-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他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内经》中涉及有关饮食方面理论阐述有下40余篇,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思想中就有“民以食为天”,它不仅仅体现了饮食文化,更体现了饮食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怎么能吃的又好又健康便成为了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内经》中就对人们在饮食养生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了相关的阐述。

一、饮食结构

(一)合理搭配,谨和五味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即代表多种饮食物。多样化饮食,可使人体的营养均衡,以满足生理的需求,同样也强调了多样化饮食对于人自身机体的重要性。这种饮食搭配原则与今天营养学所讲的营养学金字塔相得益彰。五味的偏嗜也会造成相应脏腑的损伤和机体的病变《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阳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阐述了人体对饮食五味的依赖和太过的危害,反应了古人“过犹不及”的朴素辩证思想。饮食五味虽然可以养生,但是偏嗜五味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应谨和五味,才能健康长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强调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二)反对过食肥甘厚味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指出“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消渴,卒中风,半身不遂,痿厥,气急而粗发为喘逆,肥胖则是由于贪食肉食厚味过多所致。据最近数据统计嗜甜饮食人群肥胖(33.7%)糖尿病(6.8%)和代谢综合征(12.8%)患病率高于非嗜甜人群。嗜油饮食人群肥胖(35.6%)血脂异常(33.9%)和代谢综合征(13%)患病率高于非嗜油人群。素食和体力活动充足人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低于其对照人群,这也与《内经》经典中的思想不谋而合。《素问・刺法论》明确提出:“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古往今来的长寿者,关于饮食方面的长寿经验,几乎都提到了清淡饮食。

二、饮食节律

节有两个含义,一是节制,即不可过饱过饥,二是节律,即进食时间要有节律,不可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免损伤脾胃。《素问・痹论》中有“饮食自信,胃肠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菸痔”。这些都说明了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到损伤,阻碍升降的气机,胃气阻滞、食积内停, 损伤脾胃。而《灵枢・五味篇》中又言:“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指出饮食过少对机体的伤害,饮食过少则造成脾胃化源不足、气血亏虚。“食入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说明肠胃在不断虚实更替地运动着。所以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这样才能保障和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活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对身体机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饮食的禁忌

有所宜就要有所忌,《内经》中不但教给我们什么应该吃、怎么吃还教给我们在不同脏腑有病患的时候什么应该少吃或者不吃。如《灵枢・五味》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 肺病禁苦”。又如《素问・宣明五气》中指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强调应根据不同部位的疾病对饮食五味要有所限制,不可多食,过多则能使人致病,病情加重。《灵枢・九针论》五裁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 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说明了随着病程和病位的不同,对五味饮食也要有所注意。

四、总结

《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观念、原则和方法的论述为后世饮食营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自己生活质量和状态的提出更高更健康的要求,中医关于养生的观念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按照《内经》中所建议的理论去做都会使人们延年益寿,并且也进将一步促进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润常.《黄帝内经》与饮食文化[J].药膳食疗研究,2000,(05):5-6.

[2]王其庆.黄帝内经理论与实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校校释.黄帝内经灵枢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张雷,崔红月,刘爱萍,王培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与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05:447-450.

[5]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8.

[6]汉・许慎.说文解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