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语动词性结构主语生成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语动词性结构主语生成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主语位置上的动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且一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动词性主语的句法地位和生成过程却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逻辑主语应该是PRO,其最大投射仍是VP。因其表达一个命题,句法结构是小句,所以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析为IP。由于此结构具有很明显的[+N]性,在IP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最大投射DP。这样才能较好地解释此结构中动词的动词性特征、名词性特征,以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

关键词: 动词性结构 DP假说 空语类

一、引言

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以动词为中心或以形容词为中心的结构统称为动词性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而且一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请看以下例子:

(1)出版一本书(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涉及动词、名词的转化和划界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早期的分析倾向于“名词化”或“名物化”的观点,即认为充当主语的动词已经变成了名词(黎锦熙、刘世儒,1960;史振晔,1960)。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熙先生为代表(熙等,1961)的主流意见不再支持“名词化”或“名物化”的观点,转而主张动词性成分的功能原本就包括作主语或宾语。此后,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一直在持续,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

二、英语对空主语的研究

生成语法学认为,英语不定式句中应该存在一种隐性的名词短语。请看以下例句:

(3)a. It is difficult [for[IP John to study Mandarin]].

b.John hasn’t decided [whether[IP ec to study Mandarin]].

这两个句子都含有不定式分句IP。(3a)中的IP有显性的主语,而(3b)中的IP没有。根据语言直觉和一致化的方法论原则,可以认定(3b)中的IP有一个空语类作主语,习惯上称为PRO。因此,(3b)实际上可以写成:

(4)John hasn’t decided [whether[IP PRO to study Mandarin]].

何以认定(4)的不定式分句有一个空主语PRO。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供证据。首先,从“扩充的投射原则”看,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否则句子就不合语法。从命题意义上看,不定式分句相当于一个句子,其中没有显性主语,但合乎语法。由此能作出的唯一推论是其中存在着一个隐性主语;由于隐性主语的存在,该句子才没有违反EPP原则。

另外,根据题元准则,动词必须把题元角色一一分派给句中的名词短语。如果题元角色不能分派出去,句子就不合语法。(3a,3b)的不定式分句中的动词都是study;该动词是一个二谓动词,有两个题元角色需要分派。在(3a)中,内、外题元角色分别由John和Mandarin承担。在(3b)中,唯一的显性名词短语Mandarin承担了动词study的内题元角色,但没有其它的名词短语承担起外题元角色;然而句子合乎语法,并没有违反题元准则。这说明,不定式分句中存在一个空主语PRO承担了动词的外题元角色。

以上分析说明,看起来没有主语的不定式分句实际上有一个空语类PRO作主语。

三、汉语中的空主语

印欧语中不定式的主语一定是空语类并且一定是PRO,定式中如果出现空主语只能是pro,而不是PRO;黄正德认为汉语中也有相应的PRO和pro区别,也有定式和不定式的区别。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如“准备、设法、劝、逼、请”后面必须跟不定式从句;而另一类动词,如“说、知道、告诉”后面必须跟定式句,这一类动词所处的从句中不可出现情态动词,并且从句中不可出现“着、了、过”等体态成分。

英语中凡不定式中都必须用空主语而且不允许出现will,can,must之类的情态动词,如若能证明汉语中必须用空主语的句子也都不允许出现情态动词,那么可以认为这些句子就是汉语中的不定式。黄正德用以下的例子说明:

(5)a.我预料[他明天会来]。

b.我猜想[天会下雨]。

(6)a.*我准备[他明天会来]。

b.*我准备。

c.我准备。

他认为“预料”是第二类动词,“准备”是第一类动词,前者后面跟定式从句,其主语可以不是空语类,并允许出现情态动词。后者后面跟不定式从句,其主语必须是空语类,从句中不可出现情态动词,所以例(6)a和b句不成立。

在汉语中,空主语和情态动词并非不相容,在这点上汉语和英语不同,即使第一类动词也不一定具有英语中不定式句特征。如:

(7)我尽量设法。

(8)他逼我。

我们也对从句中能否出现体貌成分的问题做一些分析,甲类动词“请”后面的从句中有时可以出现体貌成分:

(9)a.我请他。

b.我请过他。

根据我们的语感,例(9)a、b两句在语法、语义上都还正确,但意义上稍有差别:a句表明“我请过他吃饭,并且他应邀来了”。b句表示“我请过他吃饭,但不知他是否来过”。

关于PRO的所指,我们认为黄正德的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汉语中没有PRO。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PRO出现在不定式句的主语位置,这恰恰吻合了胡建华对汉语不定式句的特征的概括:汉语中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基主语位置不可词汇化。汉语中确实存在定式句和不定式句之别,并且存在大量的空主语受到控制的现象。

我认同邢欣关于汉语句型中在D-结构里包含有空主语句子的观点。PRO为零代词。理论上,零代词的出现是动词题元结构的需要。比如,动词的题元结构要求动词带施事和受事两个题元,动词投射生成动词短语之后,实施题元的位置就在标定语位置,而受事题元就在补足语位置。按需要,这些题元位置要么用一个有余音形式的成分去填位,要么用零代词去填。因此,我们认为作主语的动词性结构中,动词的题元结构是得到了满足的。请看以下例子:

(10)a.一本书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b.危险。

c.不是社会主义。

例(10)句子中动词/形容词有如下题元结构:

(11)出版:[NP[+AGENT],NP[+PATIENT]]

开车:[NP[+AGENT]]

贫穷:[NP[+AGENT]]

以上句子里的PRO“默默无闻”地承担了动词的外题元角色,这点和英语中不定式的空主语是一致的。

四、汉语主语位置上动词性结构的生成

我们以本文中例(1)为例来分析汉语主语位置上动词性结构的生成过程。现将例(1)重复如下:

(12)及时出版一本书(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步骤一:根据主语在VP内假设,该结构中每个成分的原始位置应如下图所示:

(13)

例(13)中动词是一个二谓动词,具有如下题元结构:

(14)出版:[NP[+AGENT],NP[+PATIENT]]

该结构中唯一的显性名词短语“一本书”承担了动词的内题元角色,我们认为事实上还存在一个隐性的PRO承担了动词的外题元角色,或者说动词将其外题元角色分派给了PRO。

步骤二:由于汉语主语位置动词性结构表达命题意义(有关此方面的论述见熙,1982,石定栩,2005等),其句法结构是一个小句,因此可进一步分析为IP,如下图所示。

(15)

在(15)中,动词受IP中心语I的吸引移位至[I,IP]位置,副词移位至位置以修饰动词,而PRO从位置移位至则是为了满足“扩充的投射原则”,即每个句子都要有主语。

步骤三:动词性结构获得[+N]特征。

(16)

我认为,在IP之上还存在一个DP。如(16)所示,动词受中心语D的吸引,从[I,IP]位置移位至位置。因为I是个弱中心语,所以其最大投射IP不构成移位障碍,动词可顺利移位。PRO从位置移位至位置。从表层结构上看,此结构的中心实际上是“动词+Φ”,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且“Φ”没有语音实现形式,因此很难感觉到。根据说话者的语言直觉,动词应该有一个逻辑主语。毫无疑问,这种直觉是对的,只是我们称之为PRO。PRO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扩充的投射原则”。

五、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的句法特征和生成过程。我认为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动词有一个逻辑主语应该是PRO,其最大投射仍是VP。因其表达一个命题,句法结构是小句,所以可以进一步分析为IP。由于此结构具有很明显的[+N]性,在IP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最大投射DP。正是D的[+N]性特征才决定了整个结构的[+N]性。而此结构中动词的性质并未发生变化,这样就能较好地解释此结构中动词的动词性特征、名词性特征,以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

参考文献:

[1]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Foris,1981.

[2]Chomsky,N.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M].Liliane:Hageman Press,1993.

[3]Huang,C.T.J.Remarks on empty categories in Chinese[J].Linguistic Inquiry,1987,(18):321-337.

[4]段娟.汉语空位主语的所指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89-92.

[5]韩景泉.空语类与汉语空位宾语[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1-7.

[6]黎锦熙,刘世儒.语法再讨论――词类区分和名词问题[J].中国语文,1960,(1).

[7]石定栩.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汉语学习,2005,(4).

[8]王德忠.汉语空主语的分类和所指[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29-32.

[9]徐烈炯.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5):221-229.

[10]邢欣.现代汉语兼语式[M].北京: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11]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