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李渔《十二楼》中的新变与局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十二楼》是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短篇白话小说,十二个独立的故事,因均与楼阁有关系,所以结集成书。十二个故事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婉妙逼真,在同时期的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李渔;十二楼;新变;局限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30-01
李渔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代表作《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结晶。然而李渔也是继晚明冯梦龙、凌鞒踔后影响最大、最富有创作个性的白话短篇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全是叙写世情,展现的是社会家庭中财产、婚姻、子嗣等问题。李渔在创作小说时加以戏曲理论为指导,因此形成了其小说所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十二楼》中表现最为突出。
《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十二楼》,共十二卷三十八回,每卷一故事涉及一个楼阁,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均与楼有关,故名曰“十二楼”。杜F在《十二楼》的序里就说到这部小说是:“偕一世人结欢喜缘”,可见作品多为儿女情长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李渔力在把每一篇作品写得极具趣味,情节设计新颖,所以他时而铺陈直叙,时而留下悬念,时而曲折出奇,但又是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尾,因而深受喜爱。本文就从《十二楼》的新变与局限两个方面来浅析这部作品。
一、新变
李渔曾说:“若稗官野史则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时耳目,为我一新”,李渔是个极富创新精神而且又天才横溢的艺术家,求新尚奇成为他写小说的自觉追求。
(一)表现在形象特点上。作为一部世情小说,《十二楼》涉及形形的人物,有市井小民,有退避隐士,更有不正当职业者等,正是这些人物的出现使得作品具有平民化的特点,但在平民化的同时,李渔还是尽力塑造一些奇异之人,这里的“新奇”表现在这些人能够打破传统道德标准的限制,并且努力去追求所思所想。如《合影楼》中的珍生与玉娟。
此外,“新奇”还表现在《十二楼》中有些人物形象身上蕴含了作者自身的影子和人生理想。如《三与楼》中爱设计楼阁的虞素臣。而李渔在设置亭园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在《闲情偶寄》中专列了一部《居室部》,因此他有和虞素臣一样的心理,就是绝意功名,寄情诗酒。
(二)表现在叙事方法上。《十二楼》中的故事,都是采用诗词开篇,通过对诗词的解读来给人启发,然后用顺序、预叙、插叙的完美结合来描述故事。如《归正楼》的开篇诗,就是在劝诫作恶之人早早回头,之后故事就是围绕骗子贝去戎的归正之路来说。
顺叙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叙述方式,李渔小说总体上看是以顺叙为主,如《合影楼》中,从珍生、玉娟的上一辈开始说起,完全按照故事自然发展顺序来描写,形成了一条“父辈结怨―两小无猜―对影生情―横遭阻隔―峰回路转―终成眷属”的情节发展路线,使得故事情节一气呵成。除了顺叙,《十二楼》中也有一些作品中有预叙、插叙的写法。预叙的写法像李渔戏曲理论中“小收煞”这个概念,就是留下个悬念,让人揣摩下文。如《三与楼》里,虞素臣的结义朋友在三与楼下宿了几夜之后,说白鼠钻入地中,一定是财星出现,但随着虞素臣的不理会,这个情节就没有再提起,直至最后在三与楼下发现二十锭元宝,这才与前面的情节相呼应。同样,在《夏宜楼》中,瞿吉人为什么对娴娴在家里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这也是一种预叙,为后文揭秘而设置。不同的是,《夏宜楼》第二回就开始揭秘,其过程是通过对显微镜、焚香镜、端容镜、取火镜、千里镜等的描写,来阐述瞿吉人靠着千里镜来掌握娴娴的一举一动。这里不是直接说出千里镜,而对各种镜子的叙写,用的是插叙。
正是在多种叙述方式的结合下,《十二楼》作品时而顺序流畅,时而具有悬念,从而使情节新颖奇特,曲折出奇。
(三)表现在内容主题上。李渔突出了“尚情”的思想,并着重表现在爱情上,正如《鹤归楼》里郁子昌说:“我辈为纲常所束,未免情兴索然,不见一毫省去,所以开天立极的圣人,明开这条道路,放在伦理之中,使人散拘化腐。况且三纲之内,没有夫妻一纲,安所得君臣父子?五伦之中,少了夫妇一伦,何处尽孝友忠良?”可见,夫妇这一伦的地位决定了爱情的地位。此外,《三与楼》中虞素臣的朋友设计处贪人,《闻过楼》中殷太史等人极力不让呆叟做隐士,体现了朋友之情。《生我楼》中姚继对尹小楼夫妇的照顾和其他篇章里,晚辈对于长辈反对亲事时不过分的反抗,体现了亲情。李渔立意于只有尊重父母、珍惜朋友之情、爱惜夫妻之情,才是人性最完美的表演。
“控欲”是李渔在作品中倡导的另一个思想,这里的“控”,不是“禁”,不是完全忽略,而是一种建立在适度、合理上的追崇。人生在追求名、财、情的过程中,难免私欲横溢,无法控制,因此,李渔认为人的私欲应该适可而止,不争不贪,知足常乐。《十二楼》中,有《闻过楼》里弃功名不取的呆叟;有《三与楼》里认为良田万顷,厚禄千钟,坚金百镒,都是他人之物的虞素臣;有《鹤归楼》里假生离为死别的段玉初。这些人在对名利、钱财、情感上的态度,是李渔所提倡的,因此,《三与楼》里塑造的唐玉川,《鹤归楼》里出现的郁子昌,都是以一个反面形象来衬托李渔所褒奖的正面形象,而所褒奖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控制自己的私欲。
李渔曾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者也,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李渔将戏曲理论和小说创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脱窠臼”最能代表《十二楼》在戏曲思想下的特点,李渔力求与众不同,十二个故事,不是引用别人的素材,全是自己的创新,所以《十二楼》里故事新,语言新,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局限
李渔将戏剧的创作手法搬到小说中来,虽然会有一定的特色,可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或许是为了追求创新,又或许是李渔一直把小说当作无声的戏剧来看待。除了新变,也必然存在局限。
(一)选择题材的局限。《十二楼》中的十二篇就有六篇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而男女爱情婚姻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一个最多见的题材,更不乏一些追求爱情自由的作品。虽然在情节设计上,李渔有独特之处,但这种题材本身并不新颖。而且李渔总是抱有一种通达宽容的态度和成人之美的心情,并且充满了封建传统思想。而他最大的局限则在于将爱情与美色、欲望混为一谈,不爱人品爱美貌,这无疑使得作品思想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在其中还有思想落后,审美情趣低下的《十卺楼》。
(二)故事结局的局限。李渔在《闲情偶寄・格局第六》中说到“大收煞”,他认为在戏曲创作中,“全本收场,名为大收煞。此折之难,在无包括之痕,而有团圆之趣”,这样的主张直接影响了李渔的小说创作,因此,在《十二楼》中,十二篇独立的小故事,每一篇都无一例外的是大团圆结局,每一篇都是让人欢喜的喜剧收场,无论其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过往,只要诚心向善,一定会有好结局,这样过分的追求大团圆结局,会致使作品不符合逻辑。如《归正楼》里面的骗子贝去戎,没有因所作的坏事而受到一丁点惩罚,反而飞升坐化,做了神仙。这样的结局,多多少少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再如《拂云楼》里的裴七郎,嫌弃妻子貌丑时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观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十二楼》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拟话本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尽管小说语言也不免于流俗,尽管有些思想观念还难脱于传统,但是正如孙楷第先生所说:“说到清代的短篇小说,除了笠翁外,真是没有第二个人了。”这也足见李渔的小说在当时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渔著,李聪慧点校.十二楼[M].中华书局,2004.
[2]李渔著,沈新林评注.闲情偶寄[M].凤凰出版社,2009.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谢君.李渔戏曲结构布局理论与其小说创作[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