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悉心培育特色专业脚踏实地做强品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悉心培育特色专业脚踏实地做强品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调整办学思路,寻求全新发展机遇和平台是中等艺术职业学校迫在眉睫的大事。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一班人通过冷静研析,觉得只有坚持立足本源,贴近市场,打造品牌,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并为此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办学;特色;专业;品牌

文化扬州品牌的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与个性的彰显传承,文化艺术事业、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一批批艺术后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作为苏中地区唯一的一所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贡献。

我校始建于1958年,建校40多年来,相继开设了扬剧表演、影视技术、器乐、声乐、舞蹈、木偶表演、曲艺表演、舞美(灯光、音响)、工艺美术、室内设计、装潢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等专业。90年代初期,江苏各艺术中专校全面铺开群众文化艺术(声乐、器乐、舞蹈)专业的招生,一度激发了艺术的办学生机,然而时至90年代中后期,国家普通中专招生政策优势与引力迅速减弱;高等学历教育快速升温;办学市场放开,同类办学个体激增,竞争加剧;系统办学在大教育市场中的生源份额明显萎缩。以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为办学主导的方向已难以维系,1999年至2001年,学校办学每况愈下,年招生人数下滑至60人,有些专业已难以开班,有限的在校生(不到150人)流失现象严重,教职工心绪极不稳定,有几名同志选择了另谋出路。学校发展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办学思路,寻求全新发展机遇和平台迫在眉睫。学校一班人通过冷静研析,觉得只有坚持立足本源,贴近市场打造品牌,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才能逐步走出困境。

一、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积极探索专业办学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作为一所国办中专校,一直习惯于统招统分,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导致生源质量既少又差,培养过程墨守成规,毕业生没有出路。

面对学校出现的生存危机,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反思,通过对宏观艺术人才需求市场的分析研判,结合学校几十年来各类艺术专业办学的实际,逐步认识到走出困境、实现突破的关键必须植根于扬州自身土壤,必须整合利用市内外艺术教育资源,必须从“国办”的依赖中走出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贴近市场并服务于市场,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适时将舞蹈专业定为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专业。主要依据是:第一,学校从90年起,开办专业舞蹈班,通过十多年的专业办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二,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供不应求;第三,多年的舞蹈专业师资储备已达15名,占全校专业教师的40%;第四,学校建成的九个练功房及相关教学配套设施为舞蹈专业的规模办学提供了可能与保障;第五,六年制长线舞蹈专业的生源竞争相对较小,小学毕业生利于培养,出精尖人才的可能较大。经过近三年的全力攻坚,我校已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舞表演为主体,戏曲、声乐、器乐、影视舞台技术、美术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中等艺术教育专业体系,并初步实现了从小班尝试到形成规模、创出特色、办出个性的目标。目前舞蹈专业在校生已达269人,9个班级建制,超过了三年前的在校生总数,在全省九所艺术类中专校中,我校舞蹈专业在校生数已居于首位。

2004年初,江苏省教育厅向各中等职业学校下发关于创建省职教示范专业的通知,我校逐一对照示范专业创建标准的51类80多项指标后,感觉差距较大,曾一度对是否申报、能否成功持犹豫心理。通过对十多年舞蹈专业办学历程和最新成果的回顾梳理,本着以创建促发展、求规范的目的申报创建,并积极按标准规范完善基础工作。经过严格评审验收,2004年12月,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批复我校的中国舞表演专业为省职教示范专业,从此,省内诞生了第一个省级舞蹈示范专业。我校品牌学科建设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将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当作系统工程来抓

(一)招生工作盖边沉底,做细做实,争取生源的同时,优选生源。

艺术人才的科学选拔,准确把握生源群基本素质、严格进口限制,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前提。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变原来被动坐等生源为主动寻找生源,并把考生的先天艺术禀赋与可塑性作为办好专业的第一道关,经过改革招生体制和政策,调整考核措施。2002年至2004年,学校招生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校生总数增至600多人。其中小学起点的舞蹈专业在校生占2/3,生源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把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成果积累作为办好优势专业的关键。

首先努力引进优质师资,打破全额单位编制束缚。始终把教师当作办好学的主力。

我校列入全额编制的教职员工仅有36人,为了不断优化强化舞蹈专业师资队伍,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根据重点专业建设的用人要求,严把进入关,以公开招聘考试的渠道进入进编,确保质量;二是主动出击,到各大名牌艺术院校上门求贤,高待遇引进优秀毕业生,人事关系不能进编的,则采用校内聘用形式引进;三是将国内外知名专家请进来,进行传、帮、带,拓宽视野,引导规范,以此提升校内教师的业务素质层次。全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前线歌舞团一级编导梁素芳教授被聘为我校名誉校长,她和江苏省歌舞剧院汤建平教授连续七年应聘来校常年授课,风雪无阻。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全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吕艺生、原广东舞校校长、著名民舞专家潘志涛亦被我校聘请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计划中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学校专门聘请俄罗斯著名古典舞教授塔吉扬娜和纳吉日塔来校任教,开创了江苏省艺术中专校聘请外籍教授常年授课的先河。我校常年聘请的校外教师共计60余人,是在校教师的两倍。四是强化舞蹈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再提高。包括助教在内,有近20名教师参加了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基本形成了一支校内外结合、稳定规范、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其次,不断更新教科研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质量为中心,走规范办学之路。

中国舞表演专业的脱颖而出,是我校坚持走教学改革之路的结果。感悟人生、感悟艺术、感悟肢体语言,是舞蹈教育的内涵所在,学校以此为中心,不断更新教科研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既利用口授、身示、自悟等传统教学方法狠抓课堂基本功训练,又引进现代电子信息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感悟力,同时通过阶段性编排课堂教学剧目、参加校内外各种演出和比赛、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专业技能竞赛等途径,培养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在中国舞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