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一至六年级,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依托,挖掘教科书的有效资源,遵循阅读和习作的规律,拓宽学生读写实践空间,建构读写结合的平台,形成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课题组教师以教科书为本,挖掘其中的读写元素,以扩大学生的读写空间,从而构建了“一本四平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一本”指教科书,本研究专指人教社1~6年级的教科书。“四平台”指根据教科书编者的编辑意图,把每本教科书理清四层读写教学的平台,即教科书的阅读课文、单元导读和书后练习、语文园地、插图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阅读写作的空间更加立体、多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也不再是难事。

一、研究的实施及过程

1.语文课文的范例性是学生积累词语、写好句段篇的最佳平台。

(1)课文阅读中,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是读写结合的开始。

词语犹如读写活动中的建筑材料,需要学生大量积累和储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词语教学中三个不同层次的重要任务。理解词语是阅读目标的关键。积累是运用的中间环节,是对语言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课文中的新词和关键词都要理解和积累。一至六年级课文中的生词、重点词语、成语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词语教学要扎实,逐步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2)课文阅读中,典型句式的综合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基础。

句子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构成段落篇章的基础。它虽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但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也应予以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准确、生动、简练的句子呢?课文里的典型句式是好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写法,再仿写、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水平。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有六个分句的句式,构句特点明显,在语言训练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先比较:①漓江的水静。②漓江的水真静啊!

进而深刻地理解到漓江水静的不一般与静的程度之深。第二句表达得多么准确啊!

再比较:①漓江的水真静啊!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通过对比,学生感到恰当的语句准确而具体地表达了漓江水“静”的特点。六个句子都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使学生懂得了通过写人的感受、联想、所见所闻和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方法可以把事物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这时再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把“公园的花真香啊!””菜市场真热闹啊!”写具体,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典型句式的学习如同让学生们吸收精品中的极品,每篇课文都有这样的句子,只要留心,经常训练,就会为学生写作具体、生动的段落奠定扎实的基础。

(3)课文阅读中,典型段落的综合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关键。

加强段的训练,既有利于理解课文,又是读写结合的关键一环。它是理解篇章的基础。首先理解课文典型段落的构段特点,再让学生学习构段方法,运用典型的构段方法进行段落创作。下面取几个片断进行剖析: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16万千克重,最小的也有2000千克。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千克重的鲸,有17米长,一个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五年级上册)

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具体数字法、列举事例法、假设事例法、对比比较法等,把“鲸是很大的动物”这个特点写具体了,学生们可以运用多种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写好“今天的天气真冷啊!”。

下面是一则学生的习作片段:

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据昨天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零下4℃,最低气温只有零下15℃,与冰城哈尔滨气温持平。窗外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疯狂地摇摆着,刚刚泼在地上的水,瞬间就变成了冰,踩上去滑溜溜的。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尽管穿得严严实实,两腮还是冻得生疼,光光的脑门上像是放了一块冰,凉凉的。

(4)课文阅读中,注重文章写法的梳理,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循。

在阅读教学中,仿句仿段练习只是一个基础,最终要教会学生写出简短的记叙文。因此,典型篇章的综合训练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篇章的教学中,教师重点使学生练好四种结构篇章,即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并遵循丁有宽老师的七条对应规律。即:

从“读”学解题――作文练审题和拟题;

从“读”学概括中心――作文练怎样表达中心;

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练写作提纲;

从“读”学区分课文主次――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

从“读”学捕捉重点段――作文练怎样突出中心;

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练怎样遣词造句;

从“读”学观察事物――作文练观察方法。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有章可循,也有话可说,突出了作文的实效性,符合儿童从模仿到创造的认知规律。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揣摩,既要使学生了解文章写什么,在主题思想方面有何值得思考借鉴之处,还要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这种写法有何好处,有哪些写法是值得玩味、值得借鉴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授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积累,积极从事写作实践活动。

(5)课文阅读中,借助课文的题材,引起学生写作兴趣,拓展写作素材。

每个年级的语文课都要涉及六十篇左右课文,题材丰富多彩。教师可利用文本题材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素材。

例如,四年级教科书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是作者肖复兴成长中的一件事。文中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给他批改作文,并请他到家里做客,使其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这些事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给自己帮助最大的人和事,甚至急于表达对这些人的感激、敬佩之情。这时教师顺势发下一张稿纸,让学生写下那个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的一两件事也就不是难事了。

又如,六年级教科书中的《老人与海鸥》一课,讲的是老人与海鸥之间相互的依恋与关爱,透过作者用情的描写,学生无不为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真挚的情感而动容。他们有感而发,纷纷讲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经历,动情动容。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写一篇练笔,题目就叫《我与仓鼠》……”教室里随即响起一片笑声,但笑声过后是举起的一只只小手:“老师我想写的题目是……”就这样,在一篇好课文的引领下,学生们兴趣盎然,愿意用笔来抒写心声!

2.单元导读、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是学习读写方法、归纳读写学法的平台。

(1)单元导读。

人教版教科书每单元前面都有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单元内容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之前对本单元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印象。

(2)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

每篇精读课文前面都安排有“预习提示”。预习提示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指出了学习这篇课文应当准备的知识、应当注意的地方或针对本课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如《穷人》一课的“预习提示”:《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曾经读过他写的故事《跳水》。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又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这个“预习提示”首先对学生旧有的知识作了联系迁移,然后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旨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感悟语言。

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安排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出一两个题目,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阅读扩展。略读课文所提的题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真正使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3)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研读课后习题,落实课程标准,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教与学。如《少年闰土》一文的资料袋中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对他的评价,以及鲁迅的其他作品,通过这个资料,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作者,同时激起了阅读他的作品的愿望。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物尽其用”。课文学完后,设疑:“三十年后再见,他们还是朋友吗?”然后出示《故乡》中三十年后“我”再见闰土的片段。答案是显然的,他们已从昔日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变为主仆关系。此时,学生脑中产生许多的疑惑:为什么闰土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不敢与“我”亲密交谈?课已尽而疑尚存,思考还在继续。此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已不再肤浅,在他们内心激起了深入探究的欲望。

因此,基于课后习题,设计有效的习作练习,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好方法。

3.语文园地(高年级包含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是开展丰富的读写实践活动的平台。

“语文园地”类似于“知识点”的归纳,学习了几篇课文之后,进行一个“点”的训练,对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很有好处的。“语文园地”的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既关注了学段、单元目标,也关注了主题选文的言语特色;既是联结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它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学生真正学到学习方法,增长语文能力,还必须在其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运用中不断巩固、内化。

“语文园地”的实践性就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阅读、书写、讨论、游戏、表演、展示、评价……)中掌握语文规律,提高语文读写能力。

园地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应该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1)分清交际类型,做好前期准备。

“交际”是社会性的人际交往行为。王荣生先生将人们的口语交际分为三大类:“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和“书面语言的有声表达”。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练习主要是第一类,也兼有一部分后两类的练习内容。比如教科书中的“第一次把朋友带回家”“学会请教”“学会拒绝”“学会劝阻”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像“当校报小记者采访英雄模范”“新闻会”等则类似“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给班级‘六一’联欢会做节目主持人”“推荐一本好书”“夸夸家乡新面貌”等接近第三类,即“书面语言的有声表达”。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前,一定要根据课文设定的交际话题内容,分清交际性质与类别,布置一定的任务,提示并协助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2)创造交际情境,制定活动方案。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返回生活源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化为交际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展开丰富想象,设身处地地思考:应当如何根据真实的生活需要,进行交流与表达。

(3)师生互动,完成拟真(真实)交际实践。

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专人担任既定角色,分头进行演练。小组其他成员认真观看,记录员进行全程实录。看后小组评析,提出改进意见,直到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然后进行大组拟真演示。教师要紧紧抓住提高学生口语质量、规范学生交际行为两个维度,进行扎实训练、精心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表达、大胆交流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学生的口头用语。

其实“先说后写”是练习写作的必经之路,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口语交际”练习,也正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铺平了道路。

4.书中插图是激趣、丰富写作材料的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就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习作题材。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漂亮的插图,插图有照片、绘画等形式,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更是写作练笔的好材料。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科书插图基本有两类:一是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非课文内容插图。

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中的插图,描绘了夏天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以画面为素材,用一两句完整的话描述插图的美景,湖水、荷叶、荷花、莲蓬、青蛙、蜻蜓、小鱼、水草、堤岸、草地、树木、山丘、蓝天、白云、几个小朋友,甚至荷叶上的露珠……丰富优美的画面内容都是学生写话的题材,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写话的语言也生动优美了。

中年级故事题材的课文很多。如,看着《我要的是葫芦》中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枯萎的葫芦想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说说,然后写下来。由插图想开去,一篇篇续编小故事就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高年级的课文与中低年级相比,字数多了,内容理解起来难度大了,主旨更深刻了,所以插图则显得更为重要了,它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帮助学生展开写作之翼。

图文并茂的教科书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话、习作水平。

二、研究成果总结

“一本四平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领教师全面把握教科书,引领学生把握读写规律。学生在该学习模式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读写意识,掌握了读写方法,彰显了读写成效。该模式还要引领师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备“三大意识”:

一是“大语文”意识,即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意识。教育的真谛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其中也包括语文生活的质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生活中的语文元素也会自觉捕捉,那他就真正成了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必然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开阔语文学习的视野。

二是积累意识。“语文园地”中的积累有的是古诗词,有的是现代诗歌(包括歌词),有的是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等,属于语料的积累。课文(或片段)积累更多的在于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写作的方法也蕴含其中。

三是自主表达意识。自主表达是学习经验的交流展示,也是生成自我观点的口语交谈。这样就要求学生理清自己的想法、选择得体的语言,使表达更加准确,这样口头语言训练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三种意识,读写结合的平台就更加广阔了。

在未来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日益显著的“素质性”功能,必定备受关注,语文教育将展现出浓郁的人性和人文魅力,给学生的人生旅途增添更多的温馨和诗意。

注:本文为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