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根据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在实现最终的自动化语言产出之前,需要经历一个有意识的语言运用阶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以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法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法元认知策略,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我监控 元认知 ACT认知模型 同伴评价

一、引言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个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步兴起,教育的重心从“如何教”进入“如何学”阶段。随着教学思路的转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堂中,传统语法翻译法形式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教育的成功不仅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信,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习的效果不无关系。如何学习和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果,重新审视语法教学,成为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语言学习的认知模型

根据Anderson的ACT认知模型(1989),语言学习要经历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过程。在陈述性阶段,学习者专注于新的语言形式,或被动接受新的信息,或对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在联合阶段,学习者开始获得程序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大量的语言产出进行的,通常会整合头脑中存储的陈述性知识,把几种产出合并在一起。最后的自动化阶段是语言学习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语法规则已经成为内隐知识,学习者在运用中几乎意识不到自己使用了语法。据Anderson的分析,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最大的区别是,第一语言使用者已到达第三阶段,而大部分第二语言使用者还处于语言学习的第二阶段即联合阶段,只能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合成和运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很难排除意识的控制,从而很难实现自动化。Carrell(1989)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是使语法规则内化或是自动化,即在没有意识到语言的形式和规则的条件下使用语言。

通过以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可以看出,自动化是语言学习的最高阶段,然而语言的自动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运用过程,即将头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合并运用,并通过有控制的过程逐步实现。Nation McLaughlin(1986)支持显性语法理论,认为只有通过控制过程,才能学习第二语言技能并使之自动,从而支持通过有意识的语法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现对语法结构的自动化控制。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的课程设计中,语法和写作、阅读等科目是分开的两门课程。以大学英语四六考试为代表的语法测试主要形式是通过改错或选择题等客观题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导致语法和语言其他产出形式的脱节。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语法不能进合阶段,学生不能将语法知识有意识地、灵活地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这是很多老师感到苦恼的事情。

三、联合阶段的语法学习自我监控(self-regulation)

根据Anderson(1989)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习的第二阶段即联合阶段进行有意识的语言整合运用,对于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自动化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处理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应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并能够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日益意识到自我监控(self-regulation)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自我监控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能够有所反思的学习。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自我监控学习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自我观察,也就是监控个人行为;二是自我评价,即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估;三是自我反馈,即对个人表现作出相应的反应。Zimmerman(1990))建议说,自我监控学习最好经历以下过程:首先是在学习前准备和思考;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意志控制,这涉及学习者的注意力及意志。最后阶段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自我反思,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回顾其学习表现,思考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Schunk Zimmerman(1998)认为,学习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发的思想、策略和行为。语法学习中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监控的学生通常更自信,更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备更强的语言元认知策略。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笔者总结了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教学法,在课堂中进行以下的自我监控教学任务设计,供大家参考。

四、自我监控教学任务设计

1.语法听写(dictogloss)

听写用于教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中世纪的时候,听写便在欧洲用于母语课程内容的教学。十六世纪,听写开始进入第二语言课堂,用于外语教学。听写激发了学生对语法内化的期待,我们认为语法内化是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因此,听写测试对语言的熟练程度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并不让人惊讶。听写完成后,可以安排同桌之间进行答案的讨论和比较,最后和原文对比,通过听写,学生意识到语言形式准确的重要性。

语法听写是近年来基于传统听写任务的一个新发展,它的典型步骤是:首先由老师对将要听写的文章作大致的背景介绍,并对个别生词进行说明。其次由老师朗读两遍文章,第一遍时只要求学生注意主要内容不作任何记录,第二遍时学生将以简要的方式记录文章的关键单词或句子。然后学生以2-4人为一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照和完善彼此的信息,再将所获得的信息组装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和讨论,教师再将原文展现给学生。语法听写和传统听写法的区别主要是,传统听写法主要依靠学生对听写内容及单词的记忆完成,而语法听写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更多创造和发挥的空间。在将所记录的语句进一步组合成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必须调动所学习的语法知识。因此在语法听写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大量的自主性思考及对语法应用策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