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办高等职业院校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而发展多层次的人才结构系统,创新和改革新的教育模式,则是为了跟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众多高职教育模式中,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和各类企业合作的最佳途径。为了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改革,本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对其内涵展开了讨论,并依据分析研究的结果,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011-02

在我国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需将其教育的质量作为重点,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工学结合中的典范形式,并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为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让其得到更好的改革和发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在商业领域中才用到“订单”这个词,一般是指相关的企业给货品的供应商下发的订货单。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订单”,则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协商,依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量、知识的水平及专业技能等,给用人单位培养出等同数量和质量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双方签订培养协议,一起对培养对象进行选择,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展学生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直接到下达订单的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是满足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难以全方位的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办学理念方面,现代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普教职教化。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仍然还采用着传统研究性学科教育的模式来进行教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主导性地位,基础课程比重失衡,导致职业的技能训练相对缺乏。②盲目的追求专升本。很多的高职院校,评价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学生升入本科的比例,甚至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以求院校能升为本科院校。但是,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定位角度来讲,高职教育并不应该是本科教育的浓缩,而是和传统高等专科学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想真正的落实贯彻这个理念,就目前而言困难还较大。

(二)高校体制较为落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限制

当前时代,民办的高职院校规模在进一步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对公立高职院校造成了影响。在很多属于事业单位的高职院校中,各项改革的进程相对缓慢,在学校中占据领导和管理岗位的大部分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不用面对政府机关的考核与社会公众的压力,却和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甚至更加优越和悠闲,出现了大量“吃公家饭”的现象。管理理念、模式、教学方式的陈旧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符合高职院校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理念,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表面化现象。

(三)教师的实践能力较低,难以有效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始建设“双师型”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着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很多专业教师都没有离开过学校,使其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如以下两种情形:(1)“人才”的流动性。当今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中高级人才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而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成为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高职院校就业,原因却不是因为热爱教育工作,更多的原因是想得到体制内的工作。(2)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在这个升格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都缺乏相关的学习和进修。生活圈子相对较窄,环境也较封闭,使得这部分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比较欠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对教师的实践技能真正重视,支持和保障教师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比较缺乏,仍然主要以教师的授课量进行考核和收入分配,并对教师有很多行政、事务性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即使接到订单,也很难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

(四)订单的数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产学合作的途径,让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但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企业的联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从进校开始,学校就应将学生的就业方向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的需求走势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对学生的修习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专业课程进行对应地设置,对学生的职业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制定出相应的就业策略,并及时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跟踪和调查,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意足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就现实问题而言,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订单,只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是无法长期稳定的,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找到能让校企互动长期进行的有效机制。

三、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实行策略

(一)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

职业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探索的问题。如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采取了下面几种做法:(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目标:让原本单纯的教育和各类企业进行紧密的结合,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从一般性改革成为为职业而教育。(2)改变对学生评价方式:从原本的知识性评价,改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3)改变学习的结果:将原来学校颁发的学习文凭,改为得到全国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4)改变对教师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招聘相关的教师时,对其学历、职业经历进行认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5)改变企业的身份: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二)健全高校教育体制

(1)转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观念,让高职院校的办学自得到扩展,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实施市场驱动机制,将原来的直接管理改为宏观的进行引导,将传统的专业学科本位改为职业能力和就业本位。给予高职院校办学足够的自进行招生、学籍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开发、教材选用以及教师聘任等,让高职院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活力得到提升。(2)行业和地方进行需求结合,积极主动地和高职院校签订相应的“人才订单”,并且各个地方与相应的行业部门根据区域、行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切实需求,合理地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进行制定和实施。

(三)强化高校的自身建设

(1)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办学,对办学的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效益与质量。依据社会的真实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的开发,大力推广精品和特色专业,加强精品共享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让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得到有效加强。积极的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坚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对教学和训练的环节进行优化,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2)高职院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力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与求实严谨的作风。加强德育建设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四)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人事分配机制,对教师和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度进行改革,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让教师团队得到优化,实施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面向全社会进行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的公开招聘,让招聘来的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推动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建设。

结束语

总之,在国内,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最好方式。当前,国家正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把握这一契机,合理地利用订单培养的评价指标,客观、公正地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地分析,并及时地进行改善,真正地形成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