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崔荣德:一个乡村教师的诗意抗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崔荣德:一个乡村教师的诗意抗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把半生青春燃烧,用希望之火点亮乡村教育事业。

他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梦想,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

他用青春播撒爱,用爱收获文学。

47岁的崔荣德是重庆市酉阳县后坪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在一天的忙碌后,他总喜欢坐在学校边的榕树下,望着天空中的晚霞。夕阳的余晖落在他的脸上,背影显得有点微弯。

就是这样一名乡村教师,2011年入围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前100名,并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不小的轰动;2014年,他用13年时间撰写的作文教学专著《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笈)》获得全国教育类金奖。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他迄今在《人民画报》《星星诗刊》等全国数十家公开报刊发表文艺作品600余件,出版诗集三部。2015年6月27日,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会等单位在北京为其举办了崔荣德诗集《低处的树说》作品研讨会。

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却是他像大树一般扎根乡村教育、坎坷而传奇的人生历程――高考落榜、创办学校不顺、家庭破碎、多次受伤……他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却把苦难凝结成诗,用爱心与诗意,点亮了乡村教育事业的一缕曙光。

创办私学

只为乡村孩子奉献一点力量

20世纪80年代,酉阳县小河乡没有乡中学,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要去双河区中学上学,但这所学校同时要接收7个乡考上中学的学生,根本容纳不了。小河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读到初中,便会流落社会。

1987年,高考落榜后的崔荣德看到这种情况,便联系了两名同学,商量能否跟教育管理部门申请,由他们来创办一所私立初中,缓解孩子们的入学难题。在那个年代创办学校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但崔荣德敢想敢做,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小河乡私立中学就屹立在家乡的土地上。

第一学期,学校因为没有名气,家长不放心送孩子过来,只招到了十多名学生。两位合伙人有点沮丧,崔荣德却没有气馁,他笑着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们也要把他教好,让他成为我们的典型和口碑嘛!”

学校的条件很简陋,他很早就起来挑水,学生到齐之后开始上课,中午的时候为学生做饭。因为山路不好走,放学后他还要送学生回家,回到宿舍后就开始修改作业,最后还认认真真地备好第二天要讲的课。

有时候所有的工作做完了,他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起来后腰酸背疼。

课余的时候有学生问他:“崔老师,您天天都这么忙,不觉得累吗?”

他说:“累啊,恨不得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当学生。”

学生被他逗乐了,说:“看您这样子,我以后都不敢当老师了。”

崔荣德笑了笑说:“当老师虽然累,但是很充实,长大点你们就会明白了,充实使人快乐。”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崔荣德组建了“红土地”校园文学社,主编《红土地》校报。同年9月,他在河南《淇鹤文艺》发表了处女诗作《献给阿拉伯的诗行》。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学期后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家长们也都夸学校的老师认真负责;第二学期,学生人数增长到五十多人,随后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两百多人。

小河乡私立中学创办三年后,学生数量已初具规模,当地教委将其合并入双河区中学。崔荣德的使命完成,去双河区农职业中学代课,他的两名同学继续留在中学任教。

然而,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校,崔荣德心里多少有些失落。1993年暑假,热爱诗歌的他在广东一所大学图书馆当临时管理员,学校决定破格跟他签订聘用合同,待遇为每月1200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薪资。恰好在此时,家乡的学校再次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去当代课老师,每月报酬为120元。

那一夜,崔荣德彻夜难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他脑海里一幕幕闪现。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后,25岁的崔荣德最终决定回乡继续当老师,“只是为了多为家乡的孩子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命运多舛

却能诗意地抗争

当时他的妻子非常不理解,和他大吵了一架:“一千二的工作你不去做,非要留在农村当个穷老师,你脑壳有病吗?”

崔荣德给妻子解释了半天,妻子却更加恼火。她想了各种办法威逼利诱,还唆使崔荣德的弟弟去学校闹事。但崔荣德没有被这些阵势吓住。妻子觉得崔荣德是木头脑袋不开窍,一气之下跟他离了婚,抛弃了两岁的女儿远走他乡。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在经历短暂的苦痛后,他继续努力地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行走,沉稳而坚定。

2000年,崔荣德的第二任妻子陈华珍来到了他的身边。她觉得崔荣德善良又有责任感,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同一年,陈华珍生下女儿后,因多发性大脑神经硬化导致高位瘫痪,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命运再一次把苦难的石头压在崔荣德身上。

那段时期是崔荣德人生的最低谷,白天要上课,回到家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女儿和瘫痪在床的妻子。低微的工资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崔荣德彻夜失眠。夜深人静的时候,崔荣德把所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希望融入文字,在白纸黑字间勾画着他的理想和天堂。他开始大量地写诗。

新年里都有和煦的阳光

妹妹,你要学会勤劳操持

学会赡养公婆哺养孩子

让高粱和辣椒红遍你们的院墙

让歌声和小鸟飞满你们的船舱

诗歌成了他的精神寄托,赋予他力量。因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他的诗歌被刊登在很多诗歌刊物上,很多读者读了他的诗都感触很深,纷纷写信支持他。

陈华珍不忍丈夫这么辛苦,不想拖累整个家庭,一度自杀。崔荣德没有放弃,他带着陈华珍先后在广东中山医院、重庆西南医院治疗,结果都一样,“暂无有效治疗办法”。直到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崔荣德都无微不至地陪在她的身边,让她走得不留遗憾。

2007年,当了十几年代课教师的崔荣德,通过了重庆市“代转公”考试,被酉阳县教委分配到后坪乡聚宝小学任教,正式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

离学校最远处有个叫山羊溪的地方,密布着六七道小河沟,这是14名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一到下暴雨,学生们就根本过不了河。于是,崔荣德把家从学校搬到山羊溪。四年中,每到雨天,他就早早来到河边,接学生到校上课。下午,又在河边送学生回家。2010年的一天,崔荣德护送学生经过厂沟(小地名)时,忽然山体发生滑坡,石块、潮泥、草木裹挟在一起向下冲来,眼看就要将学生朱海霞淹埋。崔荣德立即飞奔向前,将朱海霞推开一丈多远,所幸的是滑坡体停在了快到山底的一处洼地,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可他却被滑下的石块砸中脚背,肿痛了半个月。

聚宝村小学生崔浪家境十分困难,看着小崔浪的情况,崔荣德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他没有犹豫,先后拿出1000多元,连续资助他从一年级读到四年级。

多舛的命运并没有让崔荣德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让他更有力地散发善良之光,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倾注到学生身上。

创新教法

让课堂充满趣味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崔荣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乡村教师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在教学上大胆创新。

有一次上语文课,他觉得学生的注意力有点分散,便灵机一动,拍拍手掌,笑着说:“我是在给你们上课啊还是在给你们催眠啊,怎么你们都快睡着了呢?”

学生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学习委员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觉得语文要背的东西太多了,根本背不下来。”

崔荣德点点头说:“虽然你们现在的年纪小,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但是有些课文确实太难背了,不过我有背书的小诀窍。”

学生们纷纷问:“是什么啊?”

崔荣德伸出手指,说:“要理解课文,加深记忆。上课老是我一个人在上面讲,嘴巴都讲干了你们还在打瞌睡。以后我们上课,就畅所欲言,对着这篇课文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大家讨论看谁说得更准确,加深理解之后背书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这时候一个文静的女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那写作文有什么诀窍吗?我的作文一直都不大好。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没有太好的思路。”

崔荣德说:“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以后咱们要写作文的时候,大家就先聊会儿天,说说最近身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或者看了哪些书觉得挺好,大家互相交流以后写作文就有内容了。”

就这样,学生对语文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成绩随之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1992年,崔荣德把这种教学法命名为“龙门阵语言教学法”,即用“摆龙门阵”(重庆方言――闲聊)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该方法经《中学语文》《学习报》等报刊报道后,在教育界引起反响。那时候的崔荣德只是一个任职仅四年的山村老师,却被语文教学杂志社评为当年的“语文教坛明星”。这件事引起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注意,并邀请他参与编写了该社出版的《初中作文教程》。

2011年6月,崔荣德的教学论文《激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获全国教育学术论文评审一等奖。而后他的一系列教学论文在《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素质教育报》等报刊发表。

2014年,崔荣德用13年时间撰写的作文教学专著《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笈)》获得全国教育类金奖。在此书中崔荣德引用了一句古语:“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读书方面肯吃苦,在写作文方面就会很轻松。同时他认为文章是来源于生活,要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对生活有了感悟后可写的东西就会很多。他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多年来,他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获奖30余人次。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典范,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也激发了学生对写作、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走红之后

依然内敛平和

“崔荣德先生把半生青春燃烧,用希望之火点亮乡村教育事业。他在工作之余坚持文学梦想,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他用青春播撒爱,用爱收获文学。”这是2015年6月27日,崔荣德诗集《低处的树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时,浮萍文学杂志社发来的贺词。

崔荣德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后,他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红人,大家发现他不仅是个优秀的乡村教师,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纷纷过来采访他。

当被问道:“您觉得诗人和老师,哪个角色对您更重要?”

崔荣德毫不犹豫地说:“老师!在这么多年的人生里,我觉得投身教育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

面对媒体,崔荣德显得很内敛,不愿过多述说自己的付出,只是说现在很多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还很差,师资力量也不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重视。

直到现在,他依然坚守在家乡的小学当老师,依然把每一次的教学做到完美,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希望能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实现梦想。当然,他的人生梦想,也在成就孩子的同时得到了实现。

他多次受邀去往北京、湖南等地参加各种文艺论坛、文化活动。2014年8月获中华儿女报刊社、人民政协报社“奋力实现中国梦影响力优秀人物”称号,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盛典。2015年8月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名正式代表应邀出席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作家报社联合组织的“中国文艺家红色之旅走进织金”大型采风活动。

崔荣德觉得,这些经历,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搜集了很多文字资料,也拍了很多照片,找机会就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孩子们听,展示给孩子们看。

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栽培,崔荣德的付出收获了幸福满满的果实。每逢春节,崔荣德的家里热闹非凡,学生都到他家给他拜年,和他一起吃中饭,那时候是崔荣德最开心的时候,“嘴笑歪了也乐意。”

每年教师节,崔荣德就会收到来自各地学生送来的祝福和礼物,其他老师开玩笑说:“崔老师,你学生对你也太好了吧。”

崔荣德微笑着说:“只要对学生认真负责,以后你们的学生也会这样对你们的。”

这世上有很多人,努力地向上走,做出了一番事业,取得了一番成就,他们是人生的强者。还有一种人,他们向树一样努力向下扎根,不断吸收养分,只为长成参天大树,荫庇一方乡土,为他人搭建向上的阶梯。他们也许会彷徨,会害怕,却决不向命运低头,这种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美丽的夕阳里,崔荣德慢慢站了起来,怀里抱着要批改的作业本往宿舍走去,他的身形并不高大,背影却无比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