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兴趣,授之以“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常言说得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传授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只有“授之于渔”才能让学生不依赖老师捕获得更多的“鱼”。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43-01
教小学数学多年,虽谈不上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但总有些失败的教训和个人的心得体会。就在几年前,每次看到学生们考完后,从教室出来时那悻悻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们又考砸了,“无颜见江东”,我心里就老不是滋味。同时,我还在心里狠狠地责怪他们:“笨蛋,简简单单的题目,反复讲解了好多遍,都不会做!”唉!自己的一番苦心又白费了。那时,我真的有些彷徨,好像在数学教学上硬是找不着“北”了。
在教育界,一种观念,可能绊教师一生,害学生一世,那就是“学生不行是生就的,生出第一,教育第二”、“班里的总体成绩上不去,是因为低智商的学生太多”。由于一些同行的“共识”,曾一度使我陷入数学教学的误区。但我又总是不甘心,我的自信心始终不肯服输,为什么我本人的数学功底尚算扎实,教学责任感也很强,个人能力又不差,教学效果却老不佳?后来,我通过远程教学系统,认真观看了好几堂名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心中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终于从中悟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窍门来,那就是“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纵观中外名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老师谈到数学教学时,都深有感触地说:“兴趣是最好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做透彻地研究,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定要把握准确,心中有数,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周密部署,精心设计。其次,在教学形式的处理上,既要讲究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又要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的“数学语言”必须精确到位,做到精辟、生动形象又具有亲和力。在数学课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给学生 “换口味”――幻灯教学、视频教学、远程电视教学、数学实验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常言说得好,“孩子是奖大的”。奖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还有,学生的“好胜心”更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强大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数学竞赛,如同桌比、小组比,男生跟女生比等等。花样不断翻新的教学活动,总会使学生兴趣大增,收益显著。直观教具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弥补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弱点。总之,只要教师肯用心思,就不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这是探究数学教学方法和体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虽然,许多数学理论早已极尽详细地做了阐述,但一到具体实施,往往就变卦了。不是因为老师怕受时间的局限,就是老师觉得“启而不发”反而麻烦,不如“竹筒倒豆子”教完了事。这种教学方法,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最终还是学习的“奴隶”,被动学习,只是把教师所教的内容在脑子里复制了一遍而已,创造性思维从何而来?其实,向学生授之以“渔”也不难,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耐心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质疑,哪怕是再荒谬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认真对待。然后,再看准“火候”,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今年我在教小学五年级数学时,其中教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章时,例题的数量就很简单,就是已知甲和乙一共有多少,甲给了乙多少后,甲就和乙相等了,求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同学们学了之后,做同类的题目都能得心应手。为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特意在这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我编了这样的一道题:王叔叔和李叔叔一共有64只鸡,王叔叔给了李叔叔4只鸡后,还比李叔叔多8只,求王叔叔和李叔叔原来各有多少只鸡?2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要是王叔叔给了李叔叔4只鸡后,二个人一样多就好算了”。于是,我只说了一句:“那就把他们的鸡配成一样多如何?”片刻之后,不少同学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嗯,知道了!”为了照顾个别后进生,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大家都学懂了学会了,让全班的同学都有成功的机会,大家都能分享成功带来的乐趣,因此,同学们兴奋不已,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以后,要远比“满堂灌”轻松得多,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传授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其实道理很简单,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因此,只有“授之于渔”才能让学生不依赖老师捕获得更多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