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不能说明一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把各国合作生产的产品归为供应链末端国家的产品这种做未能使全球贸易数字严重扭曲,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威胁,而事实并非如此。”2006年月9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记者戴维・巴伯萨(David Barboze)在该报撰文指出――
在日本日立公司设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内,几百名工人正在制作电脑光盘,并用箔纸将其包装起来。和其它大量产品一样,这些产品将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运往美国。
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事实上基本是由日本、韩国、台湾和美国的跨国公司生产的,中国只是其庞大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
分析人士认为,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把各国合作生产的产品归为供应链末端国家的产品,这种做法使全球贸易数字严重扭曲,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威胁,而事实并非如此。
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与中国新的贸易逆差,这种扭曲届时将再次出现。据估计,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激增至创纪录的2000亿美元。
似乎中国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最大赢家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自中国生产的更廉价的玩具、服装、电子产品和其它产品让他们获益匪浅。
与此同时,美国的跨国企业以及其他外国公司包括零售商们都大赚了一把。因为他们是生产大量廉价商品的中国工厂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绝大部分的贸易利润都被他们攫取。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总部设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外国公司基本上都将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同时,对工厂的控制权以及生产利润也都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失败者主要是其它地方的一些低收入工人,像日立公司在日本、亚洲其他地方和美国的失业工人。当公司把工厂建到中国后,受害的是这些工人。美国的蓝领工人也是失败 者。尽管商品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中国,从整体上看,美国从亚洲进口的状况在过去的15年中并没有改变。
台湾曾经是全球计算机的组装工厂,但现在,这个地位已被中国大陆所取代。过去,香港的服装工人把成千上万的布料加工成衣服:现在,这个工作也改由中国大陆的服装工人来做。过去,日本出产世界上最时髦的家用电器品牌,如日立、索尼、松下和东芝,现在,大多数的时尚品牌都从中国远销海外。
事实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60%的出口产品都由外国公司控制。而分析家们表示,在电脑部件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外国公司在出口上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随着生产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外国的专业技术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供应链中,由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零件统一运至中国进行组装。这种体系使得全球的贸易统计数字具有误导性,一些专家认为,更恰当的标签应当是“中国组装”。
因为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使用同一款产品,也有部分专家呼吁我们干脆不要理会那些贸易数字。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表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双边贸易数字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就像纽约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贸易平衡一样毫无意义。”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其被普遍认为是人为低估的货币,使1995至2004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约4650亿美元。这也使中国成为外国投资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
在电子产业中,迁至中国大陆的工厂数量也大大增加。10年前,台湾控制了全球计算机的零部件市场,并主要依靠台湾岛内的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现在,台湾公司仍然在出产全球80%的计算机主板、72%的笔记本电脑以及68%的液晶显示屏。但所有的组装生产程序都搬到了中国大陆。
宏基(Acer)下属企业AOpen的执行官TonyYang表示:“所有的人都来大陆了。我们的供应商、客户以及他们的主要生产设备都转移到大陆,台湾的工资实在太高了。”
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这里已初具规模。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在中国有7万员工;东芝公司将最大的信息技术生产线建在杭州。韩国三星公司在中国有23家工厂和5万员工,并将整个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设在了中国。去年,它在韩国的最后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工厂关闭。
贸易数字反映了这种大规模的变动。1990年,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亚洲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8%。
去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美贸易增长了12倍。同时,亚洲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保持稳定,依然保持38%。也就是说,如果商品仅仅贴上“亚洲生产”的标签,15年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很多商品相对比较便宜了,因为中国大陆成为了世界工厂。
即便发生了这种转移,大多数亚洲国家仍然甚至继续扩大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巨大影响,生产越来越精密的模型,生产待组装的配件,实行市场和品牌管理。所以,即便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00亿美元,其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也高达1370亿美元。
“我认为发达国家并没有将如此多的工作转向亚洲,”瑞士信贷集团的VincentChan表示,“香港和台湾见证了其制造业的消失。”
可以确信,美国和欧洲公司正逐渐将其生产转向中国。戴尔和IBM电脑的生产过去主要集中在美国,而现在它们绝大多数的电脑组装在中国完成。
更大的跨国公司正纷至沓来。空客公司考虑在中国进行客机生产,而通用汽车也在考虑将其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远销海外。
成千上万的中国工厂为廉价的外来民工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即便他们工资仅有75美分/小时。但迄今为止,这些行业的中国公司还不能从进行基本生产转变为产品设计甚至更高的开发工作。中国的崛起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日本创建了诸如丰田、本田、三菱和索尼等在内的晶牌,而除了联想和海尔,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国际品牌,大多数企业仍在努力创建品牌知名度。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表示,“美国才是所有一切的最大受益者。一个芭比娃娃价值20美元,而中国仅得到了其中的35美分。”
中国官员适时地表示,贸易数据显示的中国巨额顺差成为令人误解国家很繁荣的信号。
“过去几年间,中国得到的仅仅是一些漂亮数字”,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表示,“美国和外国公司则得到了真实好处。”
当然,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如同那些20世纪远在海外创建商业帝国的前辈那样,更有雄心的中国企业家阶层正在崛起。重庆68岁的千万富豪尹明善就是其中一员,他正在成为中国的亨利・福特。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出口商。”他表示。
尹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卖书,而90年代卖发动机和摩托车。今天,他旗下的力帆集团刚刚开了一家大工厂。尹表示,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向美国出口汽车。
经营全球贸易信息公司的唐・布拉合的话耐人寻味:“日本经济也是这样起飞的。请记住,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出口摩托车。而20年后,日本出口的是汽车。”
(王琛/译 译者单位: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