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语文自由教学的可能和理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语文自由教学的可能和理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大学语文走向自由教育的可能之路

1.对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自由教育崇尚自由学术、自由知识。大学语文是所有课程里最能体现通识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大美的课程。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情意识逐渐淡薄,个体的关注焦点必然会回到自身的发展上,导致当代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过于关注自身发展,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极可能产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使个人信仰世俗化。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挽救文学的历史使命来。我们无需再对一篇篇鲜活纯美的课文进行残酷的肢解,解题、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这种传统的老八股教学程序早就应该被大学语文课堂抛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赏析、体会、吟诵、感动。当这个社会再一次讴歌真理、公平、正义、善良的时候,便是我们的人文学科教学凯旋之时。

2.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建立良好的教育行为

自由教育尊崇自由、宽松、平等的师生相处模式。自由教育视野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为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彼此平等对待,教学氛围自由、宽松、平和。而教育是否真正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真正平等。大学语文课程归根结底是一门语文课程,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永远无法改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定了它是一门情感性课程,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从一篇课文延伸到无边的社会现实,在一起畅谈人生、青春、梦想、自由,这些关于人性的话题总是能最大程度上将人和人的距离缩短到最小,师生关系达到最大程度的融洽,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感化功能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最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更需要我们任课老师坚持自由教育的理念,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和他们发自肺腑地交流、谈心,而不是高高在上,自端身价,让学生觉得难以接近。

二、自由教育之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理想

1.人文的宗旨

雅斯贝尔斯强调,教育是人与人主体间灵肉的交流,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体会,意志行为的统一,并利用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代代相传,使人格自由自在的生成,并启迪自由的天性。自由教育强调自由教育方式,宣传人本自由理念。大学语文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由教育理念,是自由教育思想最完美的诠释。教育作为净化人灵魂的工具,它的本质目的是要呼唤人性的回归,引导人们自由、纯真、快乐地享受人生旅程。语文课程,它的终级目标就是通过唤醒学生内心“善”的本质,引导学生灵魂觉醒,从而正视自己、正视生活,真正达到向善生存的最终意义。因此,语文自由教育的最终指向是人类向善、向美的生存方式,语文自由教育其实就是唤醒灵魂的教育,我们可以把它比喻为“一阵花香唤醒整个清晨,一个灵魂普渡千万种人生”。

2.审美的感想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审美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贬低、遗忘。虽然人们往往把艺术功能归结为认知、教育及审美三个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只重视教育、注重功能,审美功能直接被忽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艺术的政治宣传、教化功能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审美的情怀却被人为地忽略,仅仅成为形式主义的点缀而已。当然,我们反对艺术的"唯美主义"或"艺术至上主义",但审美教育不能从教育中抹杀,生活需要美好的东西,审美的眼光不能缺失。推崇美的事物、崇尚美的理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审美在教育功能中的冲锋作用。语文教学中,审美无处不在,文学名篇都是美的载体,是审美的直接源泉,学生学习的不应该仅是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枯燥乏味的形式方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感受文章内部丰美的韵致。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美感捕捉能力,审美教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休闲的意蕴

西方教育就是在休闲的意境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时间的增加成为历史的必然,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学会休闲,提升休闲生活的质量,充分享受人生的幸福,教育的介入也就成为必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其实也是一种休闲教育。因此,与自由教育休戚相关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休闲意蕴。大学语文教学应更轻松,更休闲,更富于美的享受。大学语文教学应更注重阅读,注重感受。阅读是成本不高的休闲,是可以全民享受的休闲,越是文明的社会,民众的阅读频率越高,这种单纯而又高贵的休闲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量的,阅读足以让任何卑微的生命染上高贵的颜色,让文明的社会锦上添花。教育绝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只是你“教”、我“学”的过程,自由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整个领域。教育在于传递自由之理念、审美之情趣、人文之宗旨。语文呈现的是一种文化底蕴、人文厚度,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份神圣的事业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真谛。大学语文自由教育,担负着对工具主义教育的否定,承载着对知识论教育的批判,它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能够帮助人们反思生命的智慧教育,也是从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上对生活进行追问、寻根的生存教育。

作者:夏伶 王琳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