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血液检测合格的因素控制策略。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8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影响、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合理、样本送检延迟以及溶血等。结论:在采集血液检测标本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相关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流程、操作要求,及时、准确的将血液检测标本送检,以此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发生率,提高血液检测标本质量。

关键词:影响;血液检测;不合格;因素;控制策略

血液检验,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对于血液疾病与其它系统性疾病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液检测标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准确,提高血液检测标本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血液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8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因素及控制策略,以此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8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其中门诊患者28例,住院患者52例。所有患者的血液检测标本均以其病历、详细档案资料作为依据。

1.2 方法

根据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对8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统一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 结果

如表1所示,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用错标本容器、贴错标签、抽血量过多、饮食影响、标本受污染、抽血重复、抽血量过少、药物影响、血液凝固、抗凝剂使用不合理、标本延迟送检以及溶血等。

表1 8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n(%)]

3 讨论

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药物影响

在采集患者的血液检测标本之前,若是患者服用过一些对于血液检测指标具有一定影响的药物,那么就会对血液检验标本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患者服用抗癌药物或者抗生素,容易造成贫血状况;患者服用肾上腺素或者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引起血液凝血时间减少[2];患者服用利尿剂或者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白细胞生成数量减少;患者服用水杨酸盐或者奎宁,可能导致红细胞沉降减慢;患者服用氨苄青霉素或者维生素A、维生素K,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加速;患者服用四环素可能造成血液凝血时间增长。本研究中,6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由于药物影响造成,其中2例肿瘤晚期患者,临床上长期静脉滴注脂肪乳与营养支持治疗,造成血液脂肪浓度过高;2例曾服用过氨苄青霉素,加速了红细胞沉降;1例曾服用过皮质类固醇药物,造成凝血速度加快;1例曾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造成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3.2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实质上就是指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血液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凝血因子在诸多蛋白质水解过程中均有所参与,造成血浆中含有的纤维蛋白原向不同纤维蛋白转变,造成凝血全套检验或者血常规检验无法正常进行。本研究中,血液凝固标本9例,完全转变成胶胨状凝块的有6例,转变成半流动状液体的有3例。血液检测标本凝固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导管内壁十分粗糙,采集血液之后与抗凝剂没有及时的混合、接触或者保养液混合比例不合理②采血器针头太小。

3.3 抗凝剂使用不合理

在血液检测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加入抗凝剂,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方法或者物理方法预防血液发生凝固状况,提升血液检测效果[3]。若是抗凝剂的使用方式不合理,则会造成血液检测结果失真。本研究中,10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由于抗凝剂使用不合理造成,其中1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是因为使用的是失效抗凝剂,2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是因为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抗凝剂,严重影响抗凝剂效果;7例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是因为无需使用抗凝剂,但是却采用了抗凝剂。因此,在使用抗凝剂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检测标本的要求与标准进行。

3.4 样本送检延迟

随着时间延长,血液检测标本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全血标本的放置时间越长,那么血小板的破碎就会越多,放置时间1h或者1d以上,就会丧失测量意义,所以应当在30min以内送检血液检测标本。同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液检测标本中葡萄套的浓度会逐渐下降。本研究中,16例血液检测样本送检延迟时间均超过1d,对其进行检测之后显示血小板、葡萄糖等一系列指标明显降低,无诊断意义。所以,通常在采集了一般血液标本之后,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h,而急诊血液标本在采集完成之后应当立即送检。

3.5 溶血

血液检测标本在出现溶血状况之后,会造成红细胞破裂,细胞质中含有的一些物质溶解流出的血红蛋白之后,会导致红细胞内物质成分与红细胞外物质成分产生巨大差异,对血液标本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4]。本研究中。21例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状况,其中9例血浆析出或者血清析出,12例试管上端出现大量血泡。导致血液检测标本发生溶血状况的主要原因:①血液样本在采集过程中,选用的采血器针头过小;②血液样板采集完成之后在将针头取下之前就在检测管内注入血液;③止血带扎时间过长;④止血带扎过紧;⑤抗凝剂加入之后,混匀力度太大。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①严格遵循相关血液检测标本采集流程、操作要求,及时、准确的将血液检测标本送检;②了解与掌握患者的日常饮食、接受治疗状况以及近期病史等;③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血液检查之前禁止剧烈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发生率,提高血液检测标本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秀毅.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分析[J]. 现代养生,2014,20(14):41.

[2]颜秀娟,邱昌文,姜莹.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确保血液检测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03(16):87-89.

[3]魏耀辉.血液免疫检测质量抽检方法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4(32):171.

[4]胡文辉,程时平,卫瑞兰.血液集中化检测标本检验前过程的质量管理[A].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