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机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机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道疾病,临床常见,其主要特点为高死亡率以及患病率。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减退。当前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如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等。左氧氟沙星属于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非典型微生物、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抗酸菌以及厌氧菌等,具备广谱抗菌活性。本文主要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药物机制。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道系统慢性疾病,临床常见,有较高的病死率与发病率,该病主要特点为易复发、病程长以及痛苦大,主要特征则为肺功能进行性发展以及呼吸道气流不完全受限等[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言,经过急性发作期后肺功能也在不断恶化,且受到外环境有害因素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影响致使发展反复并诱发各类心肺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有严重影响。当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本文现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机制,综述如下。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部慢性疾病,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肺气肿或者支气管炎致使气流受限,还会损害肺外器官。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不完全,发展时呈进行性。当前临床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关联于过敏、感染、职业性粉尘、有毒物质、吸烟以及大气污染的长期吸入,同时还有机体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营养状况等,均会诱发支气管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坏死或者变性,导致粘连、纤毛倒伏以及变短甚至脱落等,进而致使鳞状上皮化生、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肉芽组织等,诱发支气管或者气管管腔狭窄,形成疤痕或者重塑气道壁结构,诱发气道高反应,最终导致气流受限。当前临床尚未阐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多认为关联于细胞凋亡、抗氧化失衡、蛋白酶失衡以及慢性炎症等,而该病主要发病环节为受到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介导的气道慢性化炎症反应[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的不断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死率与发病率逐年提升,据调查,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位列第四,在4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8.2%。在该疾病中主要感染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感染为其急性发作首要因素,其中有30%的新菌株在持续寄殖细菌抗原变异产生,不敏感于局部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则为第二因素。因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一定要尽早治疗,并对感染与急性发作期予以积极控制,同时注重心肺功能的改善。但是确诊该病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且在发病初期主要依据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确诊病原体后再予以调整,因此发病初期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将疗程缩短,改善症状。

2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机制

临床上主要使用多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者为常见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可当作支气管扩张剂,因此在支气管治疗中效果明显,可对支气管平滑肌予以有效松弛,但是其最大疗效的发挥需要在机体中保持一定药物浓度。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属于氧氟沙星左旋异构体,广谱抗菌性优良,且可有效对抗厌氧菌,属于新型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可有效杀害非典型微生物、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抗酸菌以及厌氧菌等[3],且与多索茶碱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排泄、药物分布与吸收以及代谢等产生影响,机体中多索茶碱可迅速分布与吸收于机体中,肺部浓度较高,且尿液可在12h中将其排净,因此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考虑在内。临床经研究后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疗效明显,联合使用于多索茶碱后可将多索茶碱血药浓度提升,但是效果欠佳,有较高安全性。左氧氟沙星优势主要如下:

2.1 抗菌广谱且高效

该病主要抗菌机制为抑制蛋白质与RNA合成、细菌DNA旋转酶活性等[4],可高效对抗呼吸致病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生物利用度较高。总而言之,左氧氟沙星的主要特点为可有效抗菌、抗菌谱广等,可有效对抗伤寒沙门菌属、部分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亦可优良对抗葡萄球菌、衣原体、流感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等。

2.2 药代动力学优良

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优良,患者口服后药物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较高,可于各组织中均匀分布,且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长。研究细胞渗透性后得知,相较于氧氟沙星更容易渗透进机体多核白细胞中,故而药物浓度较高,且细胞中有较高活性。若细胞外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为5至10mg/L时,其在细胞内浓度则可高出细胞外7倍。除此之外,左氧氟沙星在组织培养的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中也更易渗透。

2.3 耐受性优良,不良反应少

左氧氟沙星可选择对哺乳动物与细菌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作用,二者差别在1400倍以上,因此安全性较高。相较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具有毒性小、肝肾毒性与血液毒性不明显的优势,还不会延长心脏QT间期。该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厌食以及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且发生率较低,有优良的一般耐受性,尤其是光毒性出现少。国外有学者观察3460例年龄层次不一的患者,发现出现光毒性不良反应的患者仅有1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使用范围广泛,可高效且广谱抗菌,且药代动力学优良,良好耐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用药后不适感程度较轻且疗效确切。因此,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优良,经济实惠,药物浓度高且药效维持久,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虎,刘晓菊.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06(33):694-699.

[2]陈志锋.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6):489-490.

[3]赵群祥.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54例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09,05(18):121-122.

[4]武正洲. 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1,09(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