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了解本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药品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3年我中心收集的286例ADR报告表,按患者基本情况、报告来源、涉及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表现及累及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和老年人发生ADR占比为1/4,ADR传报科室和个人不均衡,头孢菌素类和中药制剂类是ADR监测重点,ADR皮肤损害和消化道反应较为常见,强化ADR监测对临床用药有警示作用。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药物不良反监测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直接或间接造成对人体的损害,不合理的使用更加容易导致ADR的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对本中心近2年上报的ADR报表的回顾分析,以发现我中心临床用药和ADR发生的一些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和参考,促进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2012~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共286份。

1.2方法 按患者基本情况,报表分布部门,药物种类,ADR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286份报告中,男156例(54.55%),女130例(45.45%);患者年龄1~86岁,各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2.2 ADR级别分布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标准,286例中一般ADR为243例(84.97%),严重ADR为6例(2.10%),一般新的ADR37例(12.94%),无死亡病例报告。

2.3报表分布部门 按科室分布为:皮肤科132例,儿科43例,药剂科41例,外科22例,其余科室48例;按门诊和临时补液室分布为:门诊患者165例,临补患者121例。报告来自医师的147例(51.40%),来自护士的98例(31.47%),来自药师的41例(14.34%)。

2.4关联性评价与转归 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和级别,我中心ADR监测小组评价:肯定6例,很可能154例,可能121例,可能无关3例,无法评价2例。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符合率为81.33%。治愈124例,占43.36,好转162例,占56.64%。其中172例停药后自行好转,114例停药后经过抗过敏等处理治愈或好转,2例重度ADR病例经对症处理无好转,转三级医院经肾透析或严格的抗过敏及免疫治疗后治愈。

2.5引发ADR相关药品 引发药品64种,其中注射剂43种(67.19%),片剂11种(17.18%),外用制剂7种(10.94%),胶囊剂3种(4.69%)。按给药途径分类,静脉滴注223例(77.97%),外用38例(13.29%),口服18(6.29%),肌肉注射6例(2.10%),静脉注射1例(0.07%)。286例中涉及2种以上联合用药43种(15.03%),主要来自于临时补液患者。涉及药品品种数为14类,其中抗菌药物38种(59.38%),中药制剂15种(23.44%)。286例ADR报告中有138例(48.25%)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引发药品品种,见表2。

2.6 ADR累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3。

3讨论

由发生ADR年龄结构可以看出,60岁老人患者为74例,占25.87%,婴幼儿机体免疫能力低下,调节能力差,症状描述困难;而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和肾排泄功能降低,又同时惟患多种疾病;这两类患者一旦发生ADR,往往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应重视其ADR监测。

我中心ADR传报工作中参与的科室和个人不均衡,只有小科室和少数医护人员参与,有些医生就是碰到严重的ADR也不愿上报,担心占用自己的时间还招来医疗纠纷,说明一方面需加强ADR监测的培训、教育以增强所有接触药品人员的责任心,还应制定相应漏报的问责制,特别是追究漏报严重的或新的ADR的责任。护士参与用药全过程,是发现和传报ADR的第一责任人。

药物因素对ADR的影响 286例ADR报告中有138例(48.25%)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与抗菌药物在临床各科室过度使用,且用量大,疗程长有关。特别是门诊抗菌药物用于病毒性感冒或发热等患者,有的甚至用于免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住院患者中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及使用时间均超出规定;内科系统患者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导致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等ADR,给临床纠正造成很大困难。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其中的原因不排除极少数医生为经济利益驱动所致,应该引起密切关注。

286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223例(77.97%)。注射剂受物理、化学,体外体内多种因素影响,使用后的ADR较口服、外用等途径给药明显增多,且程度严重,反映出临床静脉滴注给药被过度使用,静脉滴注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还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药资源的白白浪费。

中草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剂,由于其成分复杂,受添加剂、溶媒、生产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质量及稳定性很难保证始终如一。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特别要避免与生物制剂或抗菌药物同时输注;前后两次滴注之间应拉开时间距离或用生理盐水认真冲洗输液器管道以避免引起药物沉淀的产生和进入血循环。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损害居多,这可能与皮肤ADR暴露于皮肤表面,又有明显不适感觉,易于观察和描述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惯性思维;皮肤ADR不需化验指标,易于传报;但重要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ADR的诊断水平尚待提高,本人坚持认为,目前我国的ADR监测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标志是皮肤ADR和抗菌药物的ADR传报相对过多,其实其他类型药物的ADR数量也不少,危害也不轻,关键是要克服浮躁,潜心研究和努力挖掘并传报。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李利军,胡晋红,王卓,等.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标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9-13.

[3]陈军,黎碧玲,魏俊婷,等.我院2004-2006年4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