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有“润泽”特质的园本培训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有“润泽”特质的园本培训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借助每一个节点事件,唤醒教师内心自觉,成就教师成长节律?如何利用教师团队的差异能动资源?如何立足真问题开展各类培训研究?如何营造愉悦乐学的研训环境?这些都值得深思。

【关键词】园本培训润泽教师成长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像是一架靠幸福支撑的天平,没有教师内心自觉的幸福,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教育行为。学校与教师的同步发展是教科室工作的追求,我总在思考:如何借助每一个节点事件,唤醒教师内心自觉,成就教师成长节律?以下是基于润泽理念下“园本培训”的一些思考:

一、 以“人”为本,助推发展动力

我们可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对划分以下几个阶段(如图表):

教师类型时间年限主要任务 新手教师1―3年岗位适应与技能提升 青年教师3―8年职业认同与群体归属 骨干教师8―15年专业优势与探究反思 专家教师12―15年个人魅力与课程开发学校需要找到以上各类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观察解读并给予其最适宜的帮助,充分利用教师团队的差异能动资源,助推教师主动成长。以下是我园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 新教师训练营:自我培养+青蓝工程

对于新教师,学校要求:一年入门,胜任岗位。新教师可以“班级管理”为难点突破,并扎实“青蓝工程”,开展随堂听课、新教师成长展示、最佳优秀师徒评选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二) 青年教师成长团:自我挑战+交流发展

为使青年教师突破瓶颈,学校要求:敢于亮剑,勤于反思。我园通过“三年内青年教师成长考核活动”,通过上课、评课、观察记录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上的重点突破。同时,我园携手区姐妹园开展交流活动,让其与同等教龄的新秀中自找差距和定位,加快成长的步伐。

(三) 骨干教师培育室:自我管理+示范辐射

对于骨干教师,学校要求:凸显特色,示范辐射。做法是:① 给机会。给各类骨干教师高层次培训机会,广纳信息。同时通过“骨干教师成长团活动”,每月定期活动,吸收课程游戏化方面最前沿的专业资讯。② 压担子。给平台参与各类展示比赛活动,历练专业素养;鼓励其承担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底蕴。③ 定任务。开展骨干示范展示课、骨干教师讲坛等活动,在园内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四) 情趣社团工作坊:自我超越+工作整合

对于有特长的优秀教师,学校要求:发挥特长,服务园所。以“整合高效”为原则,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开展歌者联盟、奇舞飞扬等多个情趣社团活动。让有共同爱好的教师群体相互探讨学习,同时也有效分解学校论文指导、歌舞编排等多项工作,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发展的双赢效益。

二、 以“研”为根,寻求研究效力

优化园本培训,建构一个全方位、多形式、有特色的“研训一体”的园本培训体系至关重要,它可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并实现自我发展。

(一) 立足教师真问题,园级调动草根教师讲坛

学校应把培训的策划权和选择权还给老师,借助“园本培训调查表”开展摸底调查,倾听来自一线的心声。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将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整体定位培训菜单。同时,学校下发草根专家自主申报表,在“教师真需求”与“草根亮特长”中建立有效对接,让有经验、有志趣的教师自主走上各级各类讲台。

(二) 立足专业真培训,骨干牵头辐射以一益群

外出培训的效能高低决定教师队伍理念的更新速度。在人员选派的过程中,学校尽量尊重教师的自选需求,兼顾教师间的成长差异,将外出培训活动作为润泽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份福利。另外,为达成“以一益群”的培训效益,外出培训反馈应强调内化性,以各类骨干教师为先行者,关注实际工作的对接,开展反思式外出培训汇报。

(三) 立足学校真研究,三组鼎力跟进每月关注

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注入科研因子,使教师在日常研究中逐步向研究型人才转变?园级层面可制定每月关注点,将学校大课题的研究内容细化分解为一个个响亮的行动策略口号,让每学期的活动主题与目标更聚焦。同时,依托年级组、学科组和课题组三组鼎力,裹挟日常各类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收获,在专题教研、小结汇报等多元形式中将经验梳理成文。

三、 以“趣”为导,探求教研活力

(一) 打造“书式生活”快乐书会

以每月读书会为试点尝试改革,每次活动开辟5分钟“开心一刻”环节,借助破冰游戏、哲理故事、心理测试、团队体验等内容,积极暖场,给读书创造一份好心情。另外结合当下需求,学校定期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让教师在自我需求的学习状态下“充电”。通过“最佳阅读者”的评选,量化考核教师阅读反思情况,鼓励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审视自身教育行为。

(二) 优化“童化立场”游戏体验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行,教师的研究伴随着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学校可将“游戏精神”渗透教师发展条线之中,以每月一次游戏体验会带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步伐。每月由团委组织一次游戏化体验活动,以学科组、情趣小组、幼儿社团为抓手,进行体育、美术、建构、表演等游戏体验活动。蹲下身子,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儿童,解读童心的同时探索游戏材料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课例研究:一种植根于教师专业成长

内在机制的研修方式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重点立项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孙春福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对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单纯的理论研修效果并不明显,教师间的相互指导和观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理论落实行为的必要途径。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培训就是要引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以研究的方式解决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培养培训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行动研究,注重反思,课例研究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逻辑的必然,它迅速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和青睐。

国内课程改革的深化,倡导教师角色的深度转换和课程范式走向多元开放,教育理论界越发认识到发展教师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呼唤教师培训范式的推陈出新,课例研究就这样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样式,进入了中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研究人员、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借助某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旨在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它是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的新型平台,也是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开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重点立项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过程中,开展文献研究,了解国外课例研究的起源背景、开展现状;借鉴国内外课例研究的基本经验,以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人员为主体,在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适合教师研训实际的课例研究基本流程;分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学科实践探索,总结提炼不同学段、学科、课型的课例研究不同变式。在开展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开展理论思辨,探寻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多重内在机制,为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导向,提供了坚实的学术保障。

一、 从研究范式层面观照,课例研究其性质是一种立足教学现实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和进行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提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需要出发,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过程螺旋式地渐进,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四、 从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理论观照,课例研究的功用是缩短教师成长周期,造就更多的业务精干型和专家型教师

1975年,美国学者Fulle和Brown根据教师的需要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不同,将教师的成长发展划分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学科内容和情境,关注学生及其差异”三个阶段(教师专业成长三阶段理论);198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Berliner在借鉴前人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阶段理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从个体发展来看,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从依赖性到自主性,从机械地调控到自动化和直觉,从单一性到多元性等不同发展水平。借由课例研究,教师立足教学现实问题的解决开展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并且实现教学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间的循环转换,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不再是一个“黑箱”,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方法、路径变明晰,教师成长周期得以缩短,造就更多的业务精干型、专家型教师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课例研究是一种植根于教师专业成长内在机制的绝佳研修方式。将“课例研究”引入教研和教师在职教育领域,既立足又超越一线研训人员和教师工作实际,实现各自优势互助互补,可以引发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研究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以课例为抓手,反思教学实践,转变教学行为,为教师找到了先进教育理念、嫁接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以课例为抓手,达成研训结合,为教师找到了立足校本、走向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