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清思路 做实工作 不断推进专业深度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清思路 做实工作 不断推进专业深度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确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思路,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关键词: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8-03

湖南文理学院是湖南省确定的两所专业转型试点高校之一。2014年10月,湖南文理学院确定了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作为我校首批5个转型试点专业之一,一年多来,根据学校整体方案的要求,按照《试点专业综合改革、深度转型发展建设任务申报书》目标任务,在我院已开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转型专业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

一、理清专业转型工作思路,全面谋划专业转型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理清转型思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方法模式,开拓创新,主动转型。化学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究竟转型为什么(转型的实际内容)?怎么转型(转型的方式与方法)?专业转型的路障在哪里(转型工作关键点)?经过反复调研、探讨,确立了“1234”材料专业转型改革与探索新模式,即“一条主线”、“二个主体”、“三个对接”、“四个共建”。

“一条主线”,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二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责任,即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个对接”,即践行“专业教学与行业产业对接”、“专业方向教学与企业对接”、“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四个共建”,即校企紧密结合,形成“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共建人才培养计划与实践教学模式、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高校专业转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专业转型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转型工作需要全面谋划、设计目标,不断推进、总结和完善。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转型工作重点突出“二个阶段、三个建设”。“二个阶段”,即为初创阶段与提质阶段。初创阶段时间是2014年到2016年,在此阶段,按目标和要求,使专业转型工作初具成效,保证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为深度转型发展谋篇布局,并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提质阶段时间为从2017年起一段较长的时间,做好补缺增强、精益求精工作,使转型工作趋于成熟、趋于常态。“三个建设”是指在专业转型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坚持抓好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建设校内外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研究所、科技园)、中试基地(孵化器)、实践教学基地群(实践教学基地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训基地。为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个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和完成创造良好的校内外环境。软件建设。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技能知识会用”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及其比例。制订符合材料转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类文本材料。强化教学与管理制度建设。在专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完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各环节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经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合作教育管理等制度建设,从而使专业转型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二、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线,做实专业转型工作

1.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为突出“应用”与“创新”两要素,确立了“3+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我院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3+1”模式分配教学时间,即一学年的时间为实践教学时间,且集中实践训练时间为40周,其中,校内训练12周,校外训练28周。校内训练的12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模拟训练(生产实践虚拟模拟、生产实践中试模拟)、基础创新训练;校外训练的28周,主要完成生产实践技能训练、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训练。通过组织、实施这些训练,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效果。①制订较为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按实践教学模块制订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基础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模拟训练教学大纲、创新训练教学大纲、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以及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以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模块为例,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分别在四个实践基地训练,每个实践基地训练7周,共计28周。学生在每个基地的实践教学训练为280学时,其教学大纲与学时分配包括:三级安全教育(4学时,包括安全案例学习);企业基本情况与企业所在行业情况(2学时,另外,行业情况课外查阅、总结4学时);企业文化理念教育(2学时);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2学时);生产工艺学习(6学时);生产设备、生产辅助设备与设施(4学时);原材料、产品的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学时);产品生产配方(4学时);原材料与产品标准(4学时);各工序及设备的操作规程(160学时,包括操作训练);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技术革新(10学时,另外安排60学时创新研究);质量控制体系(4学时);企业发展探讨(10学时)。②拟定规范的、健全的、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实践教学大纲,结合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拟定各基地的实践教学内容。③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模块属性,结合各实践教学基地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拟定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体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考评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态度、纪律、表现情况;根据各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从应知什么、应会什么、应熟悉什么、应理解什么、应掌握什么等方面,考评学生实践教学训练效果;考评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考与创新的成效。

2.加大课程群的建设力度,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培养实际条件,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每个专业都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群、专业课群、专业方向课群和专业选修课群。在专业方向课群、专业选修课群中,加入了针对地方企业生产方面的课程或章节内容。实际上,我院编印的转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包括基础综合部分、创新训练部分、行业产业实践部分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已基本完成,行业产业实践部分,针对各基地的具体情况,正一一组织编写,每个实践教学基地的编写内容分为基地简介、公司管理与经营、生产工艺与技术、生产设施与设备、产品标准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产品研究与开发几大部分。强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3.创建创新训练基地及实践教学基地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需要有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创新训练基地。近几年,我院利用学校转型试点资金(16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490万元)、学科建设及国家项目奖励经费(200万元)、社会投入与社会资产并入(250万元)共计1100万元经费,来加强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训练基地(中试基地、创新实验室)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我院材料工程专业分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选择与专业理论课内容相匹配的生产企业,使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尽可能地“对接”专业理论课内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与用相脱离的问题,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满足“三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这样,也就形成了每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即打造出了“实践教学基地链”。以我院材料工程专业有机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我们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分类,重点创建了以下四类实践教学基地:“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湖南美华尼龙有限公司”化纤树脂生产与化纤生产即化纤类基地;“临澧安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湖南邓权塑业有限公司”塑料制品生产即塑料类基地;“湖南太子化工有限公司”、“常德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涂料树脂生产与涂料生产即涂料类基地;“湖南中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电池隔膜材料生产即功能材料类基地。每个基地按“标准化”建设:一是设有实践教学专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二是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三是建有实践教学专用办公场地、教师与学生专用生活场地;四是有统一的标示、规范的档案。

4.打造“教练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适应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我院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由五年前的20%上升到目前的60%。通过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和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在职中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使本院专任教师既熟悉实际生产,又能不断地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工程技术问题,同时实现本院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领队式”向“教练式”转变。从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几个层面聘任基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作实践教学现场指导教师,通过明确其职责、规范其任务与要求,提高其指导水平,以壮大和完善“教练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坚持专业转型探索,力求专业转型实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度转型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变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才能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内容之一,只有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当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要针对社会现实,对于工科专业来讲,就是要针对行业企业、面向各行业企业。要较好地做到这点,就要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科学、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1.创新教学方法,构筑教学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我们将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分为“递进式”的三个层面和“相结合”的两个阶段。“递进式”三个层面为“认知类实践教学”层面、“实践能力训练类实践教学”层面、“创新训练类实践教学”层面;“相结合”两个阶段为“校内训练”阶段与“校外训练”阶段。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就是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我们构筑了三类实践教学平台,即实践认知类教学平台、实践技能训练类教学平台、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校内训练阶段按教学任务与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专业认知实践训练模块、生产实践模拟训练模块、创新基础训练模块;校外训练阶段按教学任务与内容分为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和应用性技术研究与开发训练两个模块。每个实践教学模块均有对应的教学大纲,大纲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2.加强院企合作,力求工作实效。十多年来我院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培训,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增强了毕业生就业信心。通过近两年的专业转型探索与实践、与行业企业不断研讨,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工作既实现了理论创新,又取得了如下实效:自转型工作开展以来,我院材料专业学生在、专利申请、科研立项、各类学科竞赛、考研及就业等方面表现突出。2014年至今,学生共28篇、申报专利5项、共获科研立项35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8次以上、9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评湖南文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2014、201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22位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材料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4.62%,2015年材料专业初次就业率:97.1%。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为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湖南美华尼龙纤维公司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龙头,纤维新材料为主体,总资产1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我院与该公司合作多年,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近年来,该公司为我院材料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且有近3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该公司就业,并且成为公司生产、技术主管等中坚力量,为企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转型期间,我院材料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取得了较多富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由周诗彪、黄小兵、陈远道等9人,共同完成的HEV用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工程化研发,获得2014年度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肖安国、丁祥、左成钢等8人,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环保PVC-U管道关键技术研究,获2014年度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1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企业合作的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一项,国内领先水平9项,共同申请专利15项。今后,材料专业建设将进一步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秉承“素质+知识+能力”的人才培养宗旨,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全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