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盛原弹琴 技“巧”乐“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盛原弹琴 技“巧”乐“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盛原出生于北京一个音乐家庭,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少年时期在中央音乐学院接受了正规、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1991年,盛原赴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深造,获得音乐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重大国际钢琴比赛中屡获殊荣。随后,他跟从著名音乐学家、钢琴演奏家罗萨琳・图雷克潜心研究巴赫的音乐,受到了国际乐坛的关注。不久前举办的“巴赫专场”音乐会获得很大成功。

技“巧”

巴赫的作品纵横交错、层层相叠。盛原从其作品中理出线索,把每首乐曲的乐思发展脉络清晰地演奏出来,显示出他对复调作品出色的驾驭能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巧”的是,他弹奏的作品的主题、答题,在不同的音域、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在演奏音色上不断求变,在乐句性格陈述上不断求异。到了乐曲的中部,他也并非一味地死盯着主题不放,而是在观众听得清主题的基础上,更多地展现新材料的语言特点。盛原在演奏中充分带动及运用全身的力量,声音圆润且有穿透力。“巧”的是,他能恰如其分地把左、右踏板都运用到乐曲中,使音响层次更清晰、使音质更为盈润丰满。他的右踏板基本上用在同一和声结构内部,而且他的踏板是听不出来的。众所周知,在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时,必须把气息悠长的旋律线充分展现出来,其实巴赫的作品更需要内心的歌唱。在其音乐中常常有许多同音连线或者跨小节连线,一般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忽略连线后的音符,破坏了复调音乐的美感。盛原在《英国组曲》的“阿勒芒德舞曲”中充分显示了他在钢琴上过人的歌唱技巧。

乐“妙”

巴赫从来没有在乐谱上标出任何的表情记号,这就好比“蒙娜丽莎”和“观音菩萨”,因为从不说话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如此,演奏家们得以更多的自由、更宽广的舞台去诠释巴赫的音乐,盛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演奏非常贴近巴赫的创作意念,在钢琴上表现出丰富多变的音色。他非常重视和声的结构与和声的功能序进,并且以此为依据,划出音乐的句法。盛原一方面把对作者的忠诚坚持到底,另一方面,又把忠诚与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巴赫的音乐语言作了一些奇妙的组合,给予听众焕然一新的美妙的感觉。他在乐段反复时做了非常仔细、审慎和精彩的处理,使音乐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在演奏《六首小前奏曲与赋格》第一首第二段音乐的第一遍时,他用的是中强的力度,气质上和音响上都非常接近乐队齐奏的效果。在乐段反复时,他的乐风一转,把乐段的开头控制得特别轻,为音乐的发展作了一个良好的铺陈,然后再逐渐把音乐推向高潮。又如,此组的第二首,他在演奏第一段音乐的第一遍时,突出旋律声部,有如女士般的妩媚柔和。反复时,则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低音声部,像绅士样的彬彬有礼。再如,此组第三首乐曲的开头乐句,第一遍全部用连音演奏;第二遍,前三个音连奏,后三个音被处理为断奏,彻底改变了乐句第一次陈述时的语气以及音乐的运动方向。此外,盛原还用了诸如加装饰音、踩弱音踏板、改变触键方式等方法来对重复乐句与乐段精雕细琢,不断推陈出新。

巴赫的作品本质上就凝聚着一种划时代的精神内涵和超越国界的“真、善、美”。被后人填上歌词和旋律并冠以“圣母颂”的《C大调前奏曲》是一首广为流传、为世人所熟识的乐曲。虽然,乐曲基本上只是简单的分解和旋式的织体,但我们知道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表达。盛原所演奏的“没有旋律的原版”可谓 “无声胜有声”。他把自己的气息与美妙的和声完全融在一起,把观众引领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在《c小调前奏曲》中,他用一种独特的动力贯穿全曲,赋予音乐新的时代感。

最近,我国钢琴艺术界中有一种观念趋势。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大家对巴赫、莫扎特等艺术家的作品太熟悉,很难再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又觉得演奏别人耳熟能详的曲目压力特别大。盛原在前人走过的艺术道路上,以一个新的视角去研究、阐释巴赫的音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给中国的莘莘学子们带来了许多国际化的知识与经验,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图雷克的学术特点。同时,盛原的这种复调音乐演奏思维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知识之窗。音乐会不仅留下了“绕梁数日”之音,而且,留下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问题。在21世纪,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可以如何演奏西方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笔者衷心期愿中国的钢琴界能有更多像盛原一样有志于精深研究音乐的工作者,使钢琴艺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