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贽的去伪存真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81-01
1."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学术上去伪论,存真理
A、对于孔子儒学的批判
对于孔子儒学的批判有李贽有一段经典的言辞:
"余自幼度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为尊,所谓矮子现场随人说研,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一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小而已・・・"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李贽是反对当时代的儒学的。
李贽反对儒家推崇的"礼",认为这种"礼"是外加的、人为的,实际上"非礼"。礼的一句应当是顺乎人们之自然的行为,是人们于不学不虑,不思不勉,不识不知之中就自然能达到和做到的东西。而儒家的的"礼",以及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训诫,其实都是在本质上为违反了礼的本质和精神的。
更有,他认为《六经》、《论语》、《孟子》,"非其史官过为褒贬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这些都成为后世为了尽其对于儒学治世的一种利用。穿凿附会了很多后者臆想、迎合时势之意。于是李贽在童心说中说到"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意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对于后人杜撰,李贽认为是失其童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提出读书"障童心"的极端论述。但前后通读文章、了解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李贽反对读的书是已经"被"失其本意的书。
B、对于宋明道学的批判
对于正统学术的批判不仅表现在儒学上,在宋明道学的批判上表现的更甚。
程朱理学流行了三百年,作为官方思想,科举考试八股文的思想标准,逐渐的"空无",一大批的坐而论道,空谈天理的虚伪学者出现。李贽认为他们是误国误民的罪魁,得出"道学误国"的结论。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前面李贽的著名论述中,并不是对儒家的主要批判,矛头还是指向了具有"随而吠之"的无知群众,是对当时无知群众风气的批判。接受儒学思想的李贽并非对于儒学的全盘批判,他曾多处表达过对于颜回的尊崇。认为孔子的诸多的弟子中,唯有颜渊是真正学到儒家之精髓的。但是,儒学在汉代的时候就是在"附会",到了宋代儒家更是进而"穿凿",更有甚者到了明代,更以宋儒的穿凿作为正宗的儒家精神,奉之为儒家思想的标注了,李贽不禁感叹"人益鄙而风益下"。
总之,明代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相对发达,社会相对安稳,人民安居乐业。政治上对于儒家理论的应用已经消失即它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存在,人们对于儒学的崇拜仅仅还是对于"惯性"的未消失,一味附庸风雅的"跑偏"继承。社会希望挣脱这个束缚,寻求更为适合时代的理论实现对旧有制度的蜕变。
2."童心者,心之初也"――生活上去人性束缚,存人之真性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他思想的逻辑起点。他得全部思想,仿佛都是从"童心"这个起点出现,从"童心"这个核心向四周辐射。这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提倡尊崇童心,遵从自然赋予,做真人。
A、童心最真――"人必有私"论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私欲一直被看作是"恶",道家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佛家更是"清心寡欲"一心修炼。
李贽重视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对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将人类最基础的需求作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既然如此,一切追求私利的行为,"如好色、好货,如勤学,如多积金宝,如多卖田宅为子孙谋・・・・・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就都是合理的,也是"人所共好共喜的"。因此他提出了"人必有私"的论断,"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将追求私欲提高到了人的本性的高度,从理论上揭示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人性。在《答邓明府》中,李贽告诉人们,人性中有"私"本是补证自明的公理,可于"百姓日用之迩言"见之。
李贽指出,程朱理学和宋明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概念,就是破私利公,破人欲之私而立天理之公,不过是将人民大众的"私"统统剥夺了去而成为专制特权者所享有的"公",即用"天理""公义"的美名来掩饰专制特权者的"人欲之私"。
B、童心最善――"圣贤与众人平等"
之所以把其"圣贤与众人平等"思想划分为童心说的最善源于这种思想的渊源来自李贽为僧为佛后的"众生平等"概念。
在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模式的等级社会中,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出现了初级的早期市民意识。他们欲挣脱卑微地位,于是从根源上寻求一种平等。
其实从前面介绍的"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就可以看出李贽已经开始把孔子从高高殿堂之上的供奉拉到人间的批判。进而还提出儒家的"君子之治"是不能治国的,儒者不可以治理国家的论述,并由此提出了"致一之理",人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甚至在宗教上李贽也是指出了,以宗教的虔诚去尽心为民。主要就是强调了群体意识中百姓的崛起。
这在理论的客观真实上给予了百姓一个心理安慰和暗示。
C、童心最自由――"大道不分男女"
其实对于男女平等问题的提出,对于其"新"的妇女观、情爱观、观,并不是一项具有创新的提议。鉴于对于学术的认真负责态度,我们仍旧可以发现即使是在孔子的思想和实际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于女子的尊重。这个"新"的概念并不新,只是在其时代中提出的和实际不同的理念而已。
但是他的大道不分男女仍是有其突破的地方,李贽削发为僧之后广招学徒,在这其中更是有广大的平民百姓中的女子。当然,这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有很大的关系,资本主义的萌芽,尤其是纺织业的发展,养蚕织布成为一项很大比例的经济来源。这项产业的生产者--女人在经济上有了地位,于是,生活的地位也需求不断的提高。李贽的提议是一种对于社会新现象的发现和引领。
3."个随千万人之欲"――政治经济上去专权,存自由竞争
李贽思想的核心是"童心说",有其理论的基础,生活的表现,而主要的就是在政治经济上的大爆发,形成一种上行下效的影响力量。他反对政治的上绝对专权,强调了平民百姓的地位,强调政治行为要以百姓的利益为准,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切。反对专权,呼唤市民意识的觉醒。
而经济上他也是将平等和以民为重思想贯彻到底,提出了自由竞争的新经济秩序。首先提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就必须破除商贾社会地位卑贱的传统偏见,工商皆本。在他所提倡的新的经济秩序中,主张"并育而不相害",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势之所必为"的积极性,才能使"天下之民,个随其生,各获其所愿"。甚至反对法律中对于"强凌众暴"的禁止,认为这是不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由规律的,认同自由商品发展带来的一切,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现象。
当然,这种理论只是一种理论的倡导,我们在今天能看到这种理论的弊端不足和稚嫩冲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反对专制束缚、解放生产力的几部意义,为资本主义的萌芽的生长提供了所谓"天道"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