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完善人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国家的教育开始意识到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语文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核心任务的阅读和写作,更是完善中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阅读可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她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写作可以释放心灵,带来自信和喜悦。而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让阅读和写作为学生搭起完善自己人格的桥梁。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人格思想 阅读 写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有着教学文和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思想的完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更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的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阅读和写作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净化了情感,培养了健康人格。
一、阅读为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品味、形成完善的人格奠基
语文阅读材料中有着人格培育的丰富资源,文章的内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随机感染进行教育,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阅读中让学生体味各种情感,即对真善美的追求
语文阅读中,很多文章都是富含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在阅读中可引导学生换位感受,理解各种情感的真谛。爱国情感是学生人格思想的基本,而语文阅读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最佳契机。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我们在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材料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又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想象当年我们国土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下,面对最后一节汉语课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体会到亲情的温馨。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深情的爱。作者也努力用心灵感悟体会生命的真谛。冰心的《荷叶・母亲》则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教育子女回报母爱之情。这些文章都表达了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塑造了健康人格,因而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人生态度将会比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灌输所树立起来的抽象认识要更加深入,更加持久。
2.在阅读中激发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并磨炼学生的心智
教育本身就是要给人多种可能性,在阅读教学中,文章不仅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材料,而它自身所拥有的人文价值更可以引发学生许多的思考、想象直至引起研究的兴趣。如学习《足迹》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对月球的研究兴趣,甚至激发他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学习《丑小鸭》时,可激发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并为实现它而拼搏的人生观。
在阅读中,学生要经历心智的磨炼,要坚持不懈地克服阅读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挑战一个个挫折直到完成阅读,人的意志、毅力控制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完善。
3.在阅读中体验人生,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社会,由于学生的生活沉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而对每个学生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这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生常常对同一篇课文表现出不同的理解,纵然是同一学生阅读同一作品,此时与彼时的情境不同,理解心理活动也有区别,没有读者参与的作品是没有生命意义的,没有主体参与的阅读更是不能称之为阅读的。如《杨修之死》有的学生认为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心胸狭窄,嫉贤妒才,但有的学生则认为曹操之所以杀杨修而宠郭嘉,其关键原因是在杨修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杨修之死是个性缺乏所致,极富创见。其实,古人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怀,也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感。正是有感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而对物产生的不同情感,才会有那么多的千古绝唱流传于世,学生通过阅读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意识,促进了学生 独立人格思想的形成。
二、让写作为学生学会心理释放,形成健康心理,具有完善的人格铺路
中学生正处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随着他们对社会的不断了解,对社会的某些不公平现象有了更直接的体会,由于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与青少年时代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有一定的差距,难免使他们产生心里激愤的情绪,从而造成心理的不稳定甚至失常,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及时做个性化引导,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心理释放。写作就是最好释放的方法,作文教学中人格培养一般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
1.让学生懂得人格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中国历史上文笔好的人不计其数,真正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是包蕴这高尚人格的人及其作品。如李白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李白的大爱的人格魅力。又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愤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教师要结合这些事例给学生讲明白这些方面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
2.在写作中提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的命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提供和人格有关的题材并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如《诚信》这一类题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相处的社会关系问题,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再如《冬日暖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温暖,懂得只要心中有爱就有阳光的道理;又如《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灿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树立和培养走出逆境的信心和毅力。
3.写作中可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直接的培养。中学生大多心直口快,加上生活的环境有差异,尤其是家庭教育不尽相同。特殊家庭给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学生的思想观点、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看法常会在作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如果由于周围环境造成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的不和谐,教师应该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如果引导得法,必然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阅读中体验多彩的人生,使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思想的启发。
如果说阅读是人格完善的基础,那么写作就是人格的释放,阅读和写作是生命意义的语言外化,是人格成熟和完善的释放。阅读一部好的作品,能让学生豁然开朗,甚至感悟整个宇宙,而创作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独特人格等各个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人格思想完善的过程,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和个性的创作中释放他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云峰.近二十年阅读能力研究与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6)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研究性阅读操作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