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性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油蒿上3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危害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油蒿的根茎部,而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危害根茎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3种害虫的幼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完全不同,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在整株油蒿上均有分布,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茎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于同年入冬前转移至根部危害;而沙蒿大粒象则主要分布在根部,初孵幼虫从韧皮部到木质部,逐渐向下危害。

关键词 油蒿;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沙蒿大粒象;危害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63.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092-02

Abstract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major boring pests were studied in their host plant Artemisia ordosic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vae of H. artemisiae mainly bored the rhizome of A. ordosica,but also the larvae of Sphenoptera sp. and Adosopius sp. bored the rhizome of A. ordosica. The adults of Sphenoptera sp. and Adosopius sp. fed on the leaves of A. ordosica as a nutritional supple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rvae of three pests in their host plan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H. artemisiae and Sphenoptera sp.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A. ordosica plant.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first fed on the phloem and xylem of stem and then burrowed to the roots before the winter of the same year. However,Adosopius sp. was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roots. 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moved from the phloem to the xylem,and gradually damag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unk.

Key words Artemisia ordosica;Holcocerus artemisiae;Sphenoptera sp.;Adosopius sp.;damage characteristics

为了治理荒漠,我国在西北地区广泛种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油蒿在西北天气干燥、土壤贫瘠的地区生长状况良好,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耐瘠薄、抗风蚀的特性。通过种植油蒿起到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生态作用,进一步推进了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进程[1]。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区的油蒿灌丛内钻蛀性害虫发生程度较重、发生面积扩大,造成油蒿成片枯死,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有关油蒿钻蛀性害虫的研究报道较少,仅有关于其形态特征、世育、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方法的初步报道[1-10],而有关不同种害虫在油蒿上的分布变化规律还未见任何报道。为了有效控制危害的进一步发生和蔓延,笔者对宁夏地区油蒿几种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危害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分布变化及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概况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调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灵武市、中卫市等地的油蒿灌丛内进行。

宁夏地区东部的盐池县,位于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4个省份的交界处,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当地常年降雨量小于300 mm,年均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是典型的干旱和荒漠地区。境内沙生植被18.82万hm2,其中大部分为油蒿,约占总面积的70%以上。

1.2 研究方法

2006年7月初,分别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灵武市、中卫市等地的油蒿灌丛受害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于8月中旬,在盐池县高沙窝镇油蒿灌丛内选取一块面积大小为50 m×50 m的样地,样地内混生有少量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油蒿的株高平均为45.3 cm,地径为2.3 cm。根据油蒿的分布情况,采用等间距取样的方法,每隔2 m选取1株油蒿,共抽取454株。对所有抽取的沙蒿,以2 cm为1分段区间,逐株解剖,详细记录每株沙蒿上不同分布区内各种害虫的虫态、数量以及沙蒿的地径、株高、树龄和冠幅。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类及其危害

油蒿钻蛀性害虫主要有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沙蒿尖翅吉丁(Sphenoptera sp.)和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其中,沙蒿木蠹蛾主要以幼虫蛀食危害油蒿的根部,根部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油蒿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除以幼虫蛀食危害油蒿根部以外,还以成虫取食油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严重影响了油蒿的生长,导致其树势衰弱。另外,单株沙蒿上常发现有2~3种害虫共同钻蛀危害,从而加剧了油蒿的受害程度。

通过对454株油蒿的解剖结果统计,沙蒿尖翅吉丁的有虫株率最高,达46.7%,沙蒿木蠹蛾次之,为23.35%,而沙蒿大粒象最少,仅为11.67%。单株受害沙蒿上,株虫口密度最高的为沙蒿尖翅吉丁,达16头;沙蒿大粒象次之,为6头;而沙蒿木蠹蛾仅为4头,而3种害虫的株虫口密度有97%以上均集中分布在4头以内。目前,这3种害虫在西北地区造成近4万hm2以上的油蒿大面积枯死,并且其危害正呈加剧之势。

2.2 油蒿主要钻蛀性害虫的分布位置

如图1、2所示,3种害虫在油蒿上的分布位置及聚集程度完全不同,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在整株油蒿上均有分布,由上至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沙蒿大粒象仅分布在根部,这主要是由不同种害虫雌成虫的产卵习性及幼虫的危害特性所决定的。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圆吉丁的雌成虫将卵产在油蒿地上茎部,卵孵化后,先取食茎部的韧皮部,然后钻蛀木质部逐渐向下转移危害,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在地上茎部呈现由上向下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沙蒿大粒象雌成虫主要将卵产在根茎到地下2 cm之间,卵孵化后,初孵幼虫从韧皮部到木质部,逐渐向下危害,从而导致其只在地下有分布。

就根部而言,沙蒿圆吉丁和沙蒿木蠹蛾主要分布在根部14 cm以内的范围内,其种群数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约95%以上的幼虫集中分布在根部8 cm以内。沙蒿大粒象的分布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受害根部最长达16 cm,其中,以根部4~6 cm处的分布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30%,但大约96%的幼虫全部集中分布在根部12 cm的范围内。

就茎部而言,沙蒿圆吉丁在茎部的分布位置最高达到12 cm,而沙蒿木蠹蛾仅为6 cm,随着油蒿株高的增加,2种害虫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据统计,地上茎部害虫约50%以上分布在地表的根茎处。2006年12月末,通过害虫越冬虫态及越冬场所的调查发现,沙蒿圆吉丁和沙蒿木蠹蛾均以幼虫越冬,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油蒿根部,仅有极少数停留在茎部。也就是说,从8月中旬至越冬前,油蒿茎部分布的当年生幼虫逐渐向下转移至根部越冬,从而导致茎部幼虫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根部则逐渐增加。

3 结论与讨论

油蒿上3种钻蛀性害虫中,沙蒿圆吉丁的种群密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大粒象,然而,由于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大粒象幼虫的个体相对较大,对食物及生存空间的需求较多,给油蒿所造成的危害要远远超过沙蒿圆吉丁,而这3种害虫常常聚集在一起复合危害。因此,在防治时应该考虑同时兼顾3种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同时重点防治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大粒象,兼防沙蒿圆吉丁。3种害虫在单株油蒿上共存的几率较小,而2种害虫共存中,以沙蒿圆吉丁和沙蒿木蠹蛾共存的几率最大,沙蒿圆吉丁和沙蒿大粒象次之,沙蒿木蠹蛾和沙蒿大粒象的最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与单株沙蒿所能提供的食物多少及生存空间的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不同种害虫之间的种间竞争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竞争机制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唐麓,杨忠岐.治沙造林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甄常生.沙蒿大粒象[J].昆虫知识,1988,25(3):162-164.

[3] 甄常生.沙蒿钻蛀性害虫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8,9(2):74-81.

[4] 刘爱萍,侯天爵.草地病虫害及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5-189.

[5] 贺达汉.流沙治理与害虫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5.

[6] 贺达汉,张克智.流沙治理与昆虫多样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7-128.

[7] 花保祯,周尧,方德齐,等.中国木蠹蛾志(鳞翅目:木蠹蛾科)[M].杨陵:天则出版社,1990:49-50.

[8] 荣元平,彭加中,康建军,等.阿拉善左旗飞播植物生长发育特性与环境间关系研究:飞播沙蒿死亡与虫害的关系[J].中国草地,1999(4):37-40.

[9] 陈进福,李新荣,陈应武,等.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6,26(6):986-996.

[10] 高兆宁,田畴.宁夏干草区几种重要害虫记述[J].植物保护,1998(2):31.